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运输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汽车运输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题目: CS市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姓名: 董义方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专业: 交通运输班级: 114班学号: 302114042014年6月15 日目录1 项目背景 (5)1.1 地理位置 (5)1.2 气候 (5)1.3 风物文化 (5)1.4 自然资源 (6)1.5 旅游资源 (10)2 社会经济及交通现状 (11)2.1 社会经济 (11)2.2 城市建设 (11)2.3 交通概况 (13)2.3.1 公路运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铁路运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航空运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长沙市现有客运站情况 (15)2.4.1 客运站数量 (15)2.4.2 长沙部分客运站运力和主要线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现有客运站存在问题 (16)2.6 建设新客运站的必要性及功能定位 (16)3 公路客运量预测 (17)3.1预测的思路与程序 (17)3.2预测模型与方法 (17)3.2.1指数平滑法 (17)3.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9)3.2.4组合预测 (20)3.2.5预测的误差与处理 (21)3.3 昆明市公路客运量预测 (22)3.3.1 回归变量的选择 (22)3.3.2 回归模型的建立 (22)4站场位置与建设条件 (27)4.1站场位置选择 (27)4.1.1选址原则 (27)4.1.2 站址位置选择 (27)4.1.3 建设指导思想 (27)4.2 客运站功能定位 (28)4.2.1 功能要求 (28)4.2.2 功能定位 (28)5客运站主要指标计算和等级确定 (28)5.1 客运适站量预测 (28)5.2 设计生产能力 (30)5.3 建设规模的确定 (30)5.3.1 旅客日发送量F日设 (30)5.3.2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D (30)5.3.3 发车位数M (30)5.3.4 日均发车班次N (31)6 车站设施规模计算 (31)6.1站务用房面积计算与确定 (31)6.1.2售票厅面积 (32)6.2 站前广场面积 (34)6.3 停车场面积 (35)6.4 发车位面积确定 (35)7 客运站机构设置及劳动定员 (35)7.1 客运站机构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人员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站务岗位劳动定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客运站平面布置设计及说明 (36)8.1 客运站总平面布置设计及说明 (36)8.2 站房各层平面布置设计及说明 (36)8.3 站前广场平面布置设计及说明 (37)参考文献 (37)1 项目背景1.1地理位置长沙(Changsha),湖南省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大城市之一,中南地区、华中地区城市,别称星城,古称潭州,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航运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乐之都、娱乐之都,全球绿色城市。

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

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

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

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

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

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望城6区,长沙、宁乡2县及浏阳市。

1.2 气候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

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

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

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

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

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1.3 文化特产与民俗长沙最重要的特产是“长沙三绝”,即湘绣、棕编(另一说为中国红瓷器)和菊花石雕。

湘绣的起源和发展都在长沙县(今开福区沙坪一带),为四大名绣之一。

长沙也建有湘绣博物馆以供研究、参观和销售。

[25]菊花石产于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图案,其雕品为长沙的一大特色。

[26]中国红瓷器最早出现于1100年前的晚唐长沙窑,但包括之后出现的瓷器在内,都没有纯正的红色。

1998年底,尹彦征在长沙才研制出纯正的红瓷器,并在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建立了中国红陶瓷工艺园。

浏阳有“花炮之乡”的美称,其生产的花炮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有销售。

长沙过汉族的所有节日,其中一些节日有地方特色。

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

陶公庙庙会为赶集的一大特色。

农历三月三时,长沙人都有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这个习俗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但在郊县依然保持。

立夏时有吃立夏粳之习。

惊蛰时农家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

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长沙过去流行的湘剧,是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地方剧种。

当今湘剧缺乏青少年群众为主的市场,逐渐走向没落。

美食文化口味虾:兴起于长沙教育街、南门口等地,其色艳、汤浓长沙臭豆腐长沙臭豆腐: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具有白豆腐的新鲜爽口,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

[27]糖油粑粑:长沙的糖油粑粑造价便宜,主要原料是白面和蔗糖,但其制造工艺精细讲究,有特殊的制造过程。

它虽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价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众的厚爱,成为民间长吃不厌的小吃。

黄鸭叫:黄鸭叫又名黄鸭咕,因被抓住时会发出咕咕叫声而得名。

黄鸭叫其实是一种鱼,并非鸭。

有黄色、黑褐色两种,长鳍的地方却长的是刺,在浅水里,看上去是黄金色,渔民叫黄骨鱼。

全身呈黄色又得到了黄鸭叫其名。

后用它制作成著名肴菜,从长沙市橘子洲头开始流行。

后来成为橘子洲夜市中最为流行的特色菜。

“八大名包”为:玫瑰白糖包、冬菇鲜肉包、白糖盐菜包、水晶白糖包、麻茸包、金钩鲜肉包、瑶柱鲜肉包、叉烧包。

[28]麻辣子鸡:是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麻辣子鸡色泽金黄,皮焦肉嫩,油润鲜香。

杨裕兴面条:口感柔韧,煮面条时讲究宽汤、清水、滚开;汤料是用猪筒子骨加老母鸡炖成的;从大众化的肉丝面、酸辣面到高档的蟹黄、瑶柱面,一应俱全。

1.4历史沿革名称由来长沙一名是怎么得来的,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得名于长沙星、得名于万里沙祠、得名于“沙土之地”、得名于长形的沙洲。

后经过各时代文人学者的研讨,第一、二种说法逐渐被否定。

而第三说和第四说的依据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长沙的地物特征,相对较为可信。

[5]历史沿革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开始有人类活动。

约7000年前,长沙开始形成村落。

约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于长沙建城。

一直到今天,城址一直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长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

[6]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沙曾有“临湘”、“潭州”古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长沙,其经济和文化为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长沙”之名有据可查的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关于贡品“长沙鳖”之说,距今3000多年。

商周时期的宁乡县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反映了当时的长沙地区与中原有一定的联系。

长沙约有2400年建城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城,属楚国。

“长沙,楚之粟也。

”楚成王时设置黔中郡,长沙为其辖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长沙郡为秦36郡之一,这是长沙以中国行政区划名称载入史册的开始。

两汉时期,长沙为长沙国的都城。

东汉初期废“长沙国”改立为“长沙郡”。

[6]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郡治,属古荆州。

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长沙为郡治和湘州制所。

[6]隋前期撤郡,长沙为潭州总管府;后期改州为郡,长沙又为长沙郡郡治。

唐朝时设潭州治所,曾属江南道、江南西道。

唐朝五代时期的长沙窑,曾兴盛一时,成为釉下彩的发源地。

五代十国时期长沙为楚国国都,这也是唯一以长沙为都城建立的国家。

[6]宋时长沙为潭州治所。

北宋设岳麓书院,将长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时期。

元朝1274年时改为潭州路,湖广行省治所。

1281年仍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隶属湖广行省;元文宗天历二年因“天子临幸”而改名天临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

明初改为长沙府治所,隶属湖广布政使司。

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长沙同为长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

明清时长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6]清朝末年,曾国藩成为“湖南第一人”,当时的长沙府涌现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国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灭太平天国,发动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对晚清的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长沙成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动地。

戊戌变法的陈宝箴、谭嗣同,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

之后自立军起义、华兴会、公祭陈天华和姚宏业、浏萍醴起义、抢米风潮,都是很有影响力的活动。

黄兴在清朝末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动,为中华民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