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化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Si 28 O 16 Ca 40 S 32 Fe 56 Na 23 N 14第I卷(选择题共5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A. “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j2的缘故B•“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不断运动C•严格地讲,实验室使用“通风橱”防污染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D.糯米中的淀粉一经发生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以除去胶体中的C「B. 镁铝合金被碱液腐蚀时,负极反应式为:Mg —2e_ = Mg2 +C. 1L 0 . 5mol/L稀硫酸与1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57 . 3kJ的热量D. 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SO42「时,在无其它阳离子干扰时,所加的BaCl2溶液用盐酸酸化B. 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KMnO4溶液酸化C. 证明CH3CH2CH=CHCH 2CHO分子中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方法:向其中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溴乙烷水解后的碱性溶液不能用硝酸酸化,因为硝酸会把BL氧化,再加入AgNO3溶液则不会产生浅黄色沉淀4. 反应E+F===G在温度T1下进行,反应M+N===K在温度T:下进行,已知「>丁2,且E和F的浓度均大于M和N的浓度(其他条件均相同),则两者的反应速率A. 前者大B.后者大C.—样大D.无法判断5. 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A. 异戊二烯[--V …二-二 -…一]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加成反应B. 邻羟基苯甲酸的小苏打溶液反应C. 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D. 2-氯丁烷[CH 3CH(Cl)CH 2CH 3]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消去H CI分子的反应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3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 案只包括一个选项, 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 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中,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 HCN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 CaCN 2是还原产物,H 2是氧化产物D. CO 为氧化产物,H 2为还原产物 7•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为 4N AB. lmol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数约为 3X 6. 02x 1023C. 标准状况下,22 . 4LCH 4和CH 3CI 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 D. 60g SiO 2晶体中含SiO 2分子数约为6. 02X 1023 &用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 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电池负极消耗 mg 气体时,电解池阴极有 mg 气体生成B. 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4OH - — 4e _ = 2H 2O + 0?丫C. 电解后,c(Na 2SO 4)增大,且溶液中有晶体析出D. 电池中c(KOH)不变;电解池中溶液pH 变大 9•当碳、氢、氧、氮、溴等元素的原子量均取整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一氨基酸的式量均为偶数;B. 硝基化合物的式量均为奇数C. 烃及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式量均为偶数D. 溴代烃的式量均为偶数10.可逆反应 N 2 + H 2 r J 2NH 3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向甲 容器中加入1mol N 2和3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在相同条件下, 向乙容器加入2 mol NH 3,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Q 20已知Q 2 = 4Q 1,则甲容器中,H 2的转化率为A. 20%B.25%C.75%D.80% 11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A . 0.1 mol/LHCOOH 溶液中:c(HCOO —)+ c(OH —) = c(H +) B . 1 L 0.1 mol/LCuSO 4 • (NH 4)2SO 4 • 6H 2O 的溶液中:2— + 2+ + — c(SO 4 )> C (NH 4 ) >c(Cu )>c(H )>c(OH )C . 0.1 mol/L NaHCO 3 溶液中:+ + — 2— — c(Na ) + c(H ) + C (H 2CO 3)= c(HCO 3 )+ c(CO 3 )+ c(OH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 和弱酸HX 混合后的溶液中: + — + — c(Na ) > c(HX) > c(X ) > c(H ) > c(OH )6 •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一f 二——-二 + -'12•下列关系图中,A 是一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
当X 无论是强 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 是强碱时,过量B 跟氯气反应除生成 C 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A ';匸-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X 是强酸时,ABCDEF 均含有一种元素,F 是硫酸B. 当X 是强碱时,ABCDEF 均含同一种元素,F 是硝酸C. B 和C1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 •当X 是强酸时,C 常温下是气态单质13•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 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B. 滴定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C. 滴定时应剧烈振荡锥形瓶D. 脱氢维生素C 的分子式为C 6H 6O 6第II 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4.某学生取纯净的 Na 2SO 3・7出0 50. 00g ,在密闭容器中经 600°C 以上的强热至恒重,分析及计算表明,恒重后的样品质量相当于无水亚硫酸钠的计算值, 而且各元素的组成也符合计算值,但将它溶于水,却发现溶液的碱性大大高于同时配制的亚硫酸钠溶液。
经过他的 实验和思考,这位同学解释了这种反常现象。
(1) 他将恒重后的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为加速溶解,可采取 ________________ 的措施,观察发现样品全部溶解,溶液澄清。
(2) 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加入足量的用 ____________ (填一种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有 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 另取少量(1)中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盐酸,看到气泡产生,通过 ___________ 方法闻到臭鸡蛋气味,说明生成 ________________ 气体,写出生成该气体的离子 共 68 分)o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发现溶液变浑浊,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以上实验,该同学经分析解释了以上实验中的反常现象,请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反应在上述实验中_______ (填是”或否”)能确定反应完全。
15 .为清楚地看到无色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或浅棕色)的过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两个实验:(1)甲同学实验如图一,步骤如下:①取大试管,放入适量大理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如图塞好疏松的棉花和铜丝③一段时间后,使铜丝浸入过量的硝酸反应④慢慢向试管底部推入棉花,可见明显现象。
第①步放入大理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同学则用图二装置,他的设想是这样:从分液漏斗注入稀硝酸,直到浸没铜丝,然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NO产生的压强将排开稀硝酸,达一定体积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硝酸液体将NO气体压入空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球部空间因接触空气而变色。
但按他的方法实际操作的丙同学发现此法至少存在两个问题:①当酸液加到浸没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以后,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使后面的实验无法观察到预期现象。
②反应开始后,因为随着NO的体积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铜丝与硝酸的继续反应。
图一图二(3)丙同学将分液漏斗下端管口上提至与塞子下端齐平,解决了第①个问题,再用一个与U形管配套的单孔塞和另一个分液漏斗,仍用前述乙的仪器和思路,从左边顺利地将硝酸加到分液漏斗活塞处,请在左图中补齐装置并特别画出铜丝的适当位置:(4)丁同学根据丙的思路,认为可以测定一下NO的体积并计算其产率(不考虑有其它气体),如果给你图三所示的仪器及一个酸式滴定管,用一根橡胶皮管将它们连接起来。
为成功量取产生NO的体积,此实验中注入的硝酸在滴定管中至少应到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定有条件精确称量,还需要的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计算知:将等体积NO和02通入倒置于水槽中的盛满水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气体总体积的1/ 8,但准确的实验表明:余气体积比计算结果要大,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应认真思考。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方程式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NO、NO2的混合气体方程式为—心f ,能否受此启发,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并对上述情况作一合理的解释:四、无机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16 •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
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