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
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本单元第三节“近地面风的受力”等旧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锋面系统的学习作铺垫。
其理论依据是: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②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在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学习中,我选取“北半球气旋”作为教学重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随后,让
学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气旋及南半球气旋;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纳暖锋的特点及天气状况,既节约了时间,又
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没有事先列好对比指标,
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
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
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
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对比和迁移。
(5)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由于教学方法得当,符合课改精神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