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答案一、概念题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二、1.幼稚园的自然2.以季节为主线3、科学、能力方法4、科学性5、2049计划 6、年龄阶段目标7家庭中8启蒙性9科学10识字教育三、1、C(布鲁纳) 2、C(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3、B (墨子) 4、B(同治) 5、C(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四1、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科学经验是指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具体事实和第一手的经验,这些经验因其是有关自然事物与现象的,因此就被命名为科学经验。
科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抽象的认识,是对具体事物概括的结果。
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是有区别的,但他们又紧密联系。
科学概念的形成依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科学经验影响着初级科学内涵的获得。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原则是什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主要有以下六个基本原则:(1)科学性:指所选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的原理。
(2)启蒙性: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即能够理解和接受。
(3)系统性: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有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编排。
(4)时代性:指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5)地方性: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6)季节性: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4、举例说明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地方性原则: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季节性原则: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五、设计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的内容答:活动名称:认识温度计(大班)目标:1、认识温度计,知道其用途,能看懂温度计。
2、感知科技人物品的奇妙,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准备:1、经验准备:(1)幼儿认识数字。
(2)经常和幼儿谈论“今天几度”这个话题。
(3)部分幼儿在活动区里观察过温度计和体温计。
2、物份准备:(1)师生共同收集的温度计和体温计。
(2)墙上有幼儿对每天温度的记录。
(3)记录纸,笔,大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
过程: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温度计并了解其用途。
参考提问:(1)这是什么?它叫什么名字?(2)温度计上有什么?这些长一点和短一点的横线表示什么意思?(3)这些数字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幼儿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记录和交流。
参考提问:(1)今天气温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请你朋友都来测一测,把测得的温度记录在纸上。
(2)你们互相看看,记录的温度一样,如果不一样找找原因,为什么不一样。
3、鼓励幼儿创设记录气温的互动墙饰。
(参考提问:我们怎么才能记住每天的温度呢?)请幼儿讨论怎样按照日期记录温度。
4、引导幼儿翻开大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4页,并观察今天的温度进行第一次记录。
5、出示体温计,给3名幼儿测量体温,引导幼儿说说体温计的用途。
6、比较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一例温度计是竖着看的,体温计是横着看的,温度计是测量量定的。
7、引导幼儿填画幼儿用书第15页的表格。
教师提醒幼儿使用体温计是要注意安全。
不要被划破的温度计划伤,不要摸体温计里的水银,因为它有毒。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2答案一、概念题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二、填空题1观察测量 2顺序观察法 3个别物体观察 4二元分类5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6低幼文学 7分类游戏8一个科学现象或概念9动植物本身的特点10信息交流三1D(5-6岁)2A(非正式量具测量)3D(5-6岁)4B(乌龟、金鱼、蝌蚪、蚕)5B(3-4岁)四、问答题1、请简述教师在小实验中的指导要点?为了使学前儿童的操作试验得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为学前儿童的操作实验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
简单、方便使用、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数量的材料和用具;第二,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 第三,给予学前儿童充分的实验时间;第四,交待实验规则并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
... 教师演示试验时的注意事项:第一,要做好预备性试验;第二,要使每个学前儿童看清试验过程;第三,演示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2、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在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学前儿童年龄特点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应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2) 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 (3) 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 (4) 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3、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要点?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前儿童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在学前儿童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4、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用?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运动性游戏三种。
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五、设计题设计引导儿童观察的实例答:一、活动名称:蚕宝宝(4-6岁)二、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外形形态,以及蚕的主要习性。
2、通过学习饲蚕的方法,学习爱护小昆虫。
3、体验观察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纸盒(一组一个)蚕数条,桑叶,放大镜。
四、活动过程:1、和小朋友共同观察蚕宝宝,讨论如何分组饲养(五六人一组)2、向小朋友介绍饲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把蚕养在纸盒里,纸盒要刺洞才通风,小朋友不能在旁照顾时,要将盖盖好,尤其是晚上才不会被蚂蚁、蟑螂等虫吃掉。
蚕要吃桑叶,要新鲜的,嫩的,并且洗干净擦干,要常给蚕除糞便又叶渣,或用毛笔把蚕挑起丢去旧桑叶,换上新嫩叶,再把蚕放在叶子上。
3、饲养期间,在小朋友自己观察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了解蚕的生态,并和小朋友讨论观察结果,如:蚕是白色的、长长的、趴着走。
蚕摸上去是软软的,没有嵯,冷冷的。
桑叶是绿色的,叶子的边缘很像锯齿。
蚕吃桑叶很快,一下吃了一个一个洞,而且还有沙沙沙的声音。
小肚子蚕蛾(雄)会死去,大肚子蚕蛾(雌)会生小小的白白的卵。
4、提供条件,让小朋友一直饲养,观察至四次蚕眠吐丝吐茧,蛹变成蛾破茧而出,交配,生卵,把蚕卵收藏起来,约十天左右就变成幼蚕(蚁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3答案一、概念题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二、填空题1理论性问题 2材料的可操作性3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4整合性5心理学习环境6学习的主体 7操作8区角活动9获得科学经验10园地三1D(启发性、形象性、逻辑性、目的性)2C(理论性问题)3D(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4A(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5A(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四、问答题1、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活动中投放充足的材料供儿童发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3、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点?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如下特点:(1)家庭科学教育的潜移默化性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不是专门化的,而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综合影响。
孩子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和家长一起学科学,自然、轻松、生动、有趣,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家庭科学教育的个别性、随机性、灵活性。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一下几方面:(一)选择合理的社会资源要充分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