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堂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满堂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专项施工方案1.1满堂支架支架搭设与拆除方案1.1.1工程概况桥梁全长:254.3米。

跨径布置为(3×25)+(4×25)+(3×25)=250米。

上部结构形式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桥梁左幅21.6米,右幅21.6米。

采用满堂支架现浇。

现浇段桥梁参数表1.1.2机械设备配备机械设备配备表1.1.3地基处理施工现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湟水河区经筑岛换填后分层压实处理,天然地基条件较好的区段经压实后在原地面以上部分采用填片石,并分层压实后作为支架搭设区的地基持力层。

现浇段地基换填在桩基施工完成后进行,桩基施工时应注意避免泥浆及沉渣等不利填料埋入桥跨区。

地基表面清表整平后采用18t振动压路机分层辗压。

填高后地基顶面高于原地面不小于50cm,处理范围超过支架搭设区域边长2m以上,地基外边线纵向设矩形排水沟,同时设2%双向横坡排地表水,地表水由横坡汇入纵向排水沟后排出场外,经处理后的地基表面浇筑砼硬化层。

硬化层强度形成后,可进行支架立杆垫板的搭设放样。

1.1.4支架搭设与拆除支架设计采用满堂钢管支架(剪刀撑及其他用于加固杆件采用普通扣件式钢管),拟进场钢管截面规格为Φ48×3.5mm,支架最大搭设高度小于5.5m,纵向间距为0.9m,(24×0.9)m,步距采用墩柱前后1.5米附近采用0.6m,跨中采用1m,横断面小于6m范围内设一道剪刀撑,纵向剪刀撑沿支架两侧及箱梁腹板轴线位置分别布设一道(共8道),每孔支架两端按每三步设一道之字形水平面上横向斜撑加强,并在横断面上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增设斜杆加固。

支架搭设断面图示如下:支架搭设时,在经换填压实的原地面上铺填石渣层压实(地质条件较好的暨有路面,可不加铺石渣层),石渣层顶面浇筑砼硬化层,砼硬化层以上分别为:5cm厚木垫板、可调节钢底托、扣件式满堂支架、可调钢顶托、10×10cm方木纵梁、10×10cm@25cm木枋横梁、18mm厚胶合板。

1.1.5安全管理要求1、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2、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范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6、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规范规定进行。

安全网应按有关规定搭设或拆除。

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8、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9、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10、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11、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有关规定执行。

12、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1.6支架预压为保证箱梁砼结构的质量,脚手架支撑搭设完毕铺设底模板后必须进行预压处理,以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和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同时取得支架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抛高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

本工程支架拟采用水袋逐联预压法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箱梁混凝土重量的120%。

事先测量水袋的尺寸以便控制,水袋码放根据梁体重量分布情况设置。

预压前仔细检查支架各节是否连接牢固可靠,同时做好观测记录,预压时各点压重要均匀对称,防止出现异常情况。

支架预压前在箱梁断面上设观测点,观测点沿梁长方向按每孔5个断面设置,每断面设7个点,分别设在翼板边缘、底板边缘、底板中间。

观测点设在底模上,底模不得悬空或翘曲,否则将影响观测结果。

观测点在预压前、预压时、预压后、卸载后观测并记录结果。

为减小人为观测误差,指定专人、指定仪器观测。

预压白天每隔2~4小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晚上适当放宽时间间隔,并尽量避免在强光、高温时进行。

观测点预压时间视支架地面沉降量确定,支架日沉降量不得大于2.0毫米(不含测量误差),一般梁跨预压时间为四天。

连续观测沉降值小于1mm/d,即可认为沉降稳定。

1、测点布置加载前,先准确确定各测点位置,用红漆做好标记,并测量各点标高。

2、加载及卸载顺序按荷载总重的0→60%→100%→120%→0进行加载及卸载,并测得各级荷载下的测点的变形值。

按混凝土重量的分配情况,分三次加载至120%箱梁荷载。

砂袋堆放顺序为先底板,后翼板,要均匀对称进行。

为防止砂袋压载时遇阴雨天气,砂袋吸湿重量增加引起支架失稳,所以砂袋堆载完毕后,视情况需要用篷布覆盖防雨。

砂袋码放高度底板区H=m h 6.12.16.2⨯⨯;(h 为该处箱梁混凝土平均厚度)翼板H=m 66.06.12.16.22)5.018.0(=⨯⨯+;3、数据处理预压时主要观测的数据有:支架底座沉降―地基沉降;顶板沉降―支架沉降;卸载后顶板的恢复量以及支架的侧位移量和垂直度。

沉降稳定卸载后算出地面沉降、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数值。

测量人员用专用表格对每次测量数据进行详细记载,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及时进行计算、分析、处理、修正,得出系统变形值,并指导下一联的施工。

4、预拱度的设置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根据设计资料要求,不设置设计预拱度。

但需考虑施工预拱度。

施工预拱度的大小应根据支架的基础沉降、支架的几何及非几何变形值的大小并参考支架预压情况综合确定。

根据支架计算结果应考虑5mm 的施工预拱度。

5、安全注意事项1)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2)设立安全禁区,预压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预压区。

3)压重试验总负责人由作业队队长担任,现场预压人员及机具由负责人统一指挥。

4)加载和卸载均要逐步均匀进行。

5)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经检查分析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

6)预压前仔细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所有参加预压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确保预压过程安全。

1.1.7安全防护1、作业平台防护箱梁施工作业位于支架顶部底模平台上,部分桥梁操作平台距地面超过10m,为保证施工全过程安全,拟在箱梁翼板两侧由模板底部5×10cm木枋横梁外伸,(翼板宽度3.0m,木枋采用4m长整根木枋,外伸部分铺1.8cm木模板并在侧面设栏杆及扶手悬挂密目式安全网作为防护平台,栏杆及扶手采用Φ48mm脚手架钢管,扶手高度1.1m,采用扣件连接固定。

2、临时上人楼梯每联支架施工时必须设置临时上人楼梯,上人楼梯位置靠近边跨桥墩位置,采用整体装配加强型CKC楼梯与钢管架配合钢网式平台梯道板的形式,外挂密目式安全网。

1.1.8支架计算书1.1.8.1设计参数依据1、《施工图设计(修编)》;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063-2007;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6、《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7、《钢结构工程数据速查手册》。

1.1.8.2箱梁断面基本情况桥梁上部均为现浇单箱七室箱梁结构,箱梁梁高1.6m,荷载最大位置为柱顶横梁区的实心位置,其次为腹板靠跨中横梁腹板0.6米宽。

1.1.8.3支架结构设计方案拟对筑岛土方平整压实,顶面浇筑砼垫层,垫层顶面以上构件分别为5cm厚木垫板、钢底座、满堂钢管脚手架、可调钢顶托、[10#槽钢纵梁、10×10cm@25cm木枋横梁、18mm厚胶合板。

以支架纵、横向间距作控制性试算,拟定满堂支架纵向间距除柱底横梁下采用0.6m外,其余采用1.0m,横向中距为0.9m,横杆步距1.2m。

横断面剪力撑小于6m范围设一道,纵向剪刀撑沿支架两侧及箱梁轴线位置分别布设一道,每孔支架两端按每三步设一道之字形横向斜撑加强,并在横断面根据构造要求适当增设斜杆。

支架最不利位置分析:按此布设,箱室腹板靠跨中横梁腹板0.6米宽段:1、该段支架纵向间距为1.2m,纵横向间距为0.9m,一个支架区间恒载为(1.6*0.6+0.3*0.4+0.2*0.15*2*2)*0.9*1.0*26=28.08 KN。

2、柱顶横梁区支架间距为0.6*0.6加密区,一个支架区间恒载为(1.6*0.6*0.6)*26=14.98KN故支架最不利荷载处于箱室腹板靠跨中横梁腹板0.6米宽段。

支架断面设计如下图所示:1.1.8.4支架各构件验算1、底模强度计算箱梁底模采用高强度胶合板,板厚δ=18mm,胶合板方木背肋间距为30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300mm平面胶合板。

从模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胶合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为计算简便取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1、模板力学性能(1)弹性模量E=9×103MPa,根据GB/T17656-1999标准及样品检验报告,偏安全考虑,[σ]取15MPa ,[τ] 取1.7Mpa;(2)截面惯性矩:I=bh3/12=30×1.83/12=14.58cm4;(3)截面抵抗矩:W= bh2/6=30×1.82/6=16.2cm3;(4)截面积:A=bh=30×1.8=54cm2。

2、模板受力计算取腹板底位置横桥向1m宽进行验算。

①、模板:胶合板取P1=0.1kN/m2;②、新浇钢筋砼重量:箱梁砼高度h=1.6米,P2=1.6×26=41.6/kN/m2 ;③、施工荷载:取P3=2.5kN/m2;④、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P4=2kN/m2;⑤、其他荷载:取P5=2kN/m2。

(1)底模板均布荷载:P=( P1+ P2+ P5)×1.2+(P3+ P4)×1.4=(0.1+41.6+2)×1.2+(2.5+2.0)×1.4=58.74kN/m2q=P×b=58.74×0.3=17.622KN/m(2)跨中最大弯矩:M=1/8qL2=1/8×17.622×0.32=0.198kN·m(3)弯拉应力:σ=M/W=0.198×106/16.2×103=12.2MPa<[σ]=15MPa,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