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工区森林抚育采伐项目描述该项目下的工作任务①落叶松下层抚育②红松上层抚育③天然林综合抚育④杨树机械抚育该项目下的拓展任务①红松透光抚育②落叶松生长抚育③落叶松大径材培育④柞树实验林生态疏伐培养目标专业能力①会根据林分生长状况确定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②会运用克拉夫特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③会运用三级木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④会计算抚育采伐的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⑤能正确确定抚育采伐的采伐强度⑥会正确确定采伐木并合理造材⑦会整理抚育间伐作业设计外业调查数据并填写标准地内业记载表⑧会进行抚育采伐施工⑨会进行落叶松大径材培育的设计与施工⑩会进行公益林抚育间伐设计与施工方法能力①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并进行整理②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③能够根据现有专业知识分析生产中发生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④与他人沟通技巧素质能力①能进行人员的优化组合,成立模拟生产科,实施工作计划②能根据每个人的个人能力进行工作分工并有效合作③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④具有创新精神知识目标①掌握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②掌握各种分级法及各级木的标准③掌握抚育采伐强度的计算方法④掌握伐木技术⑤掌握造材标准及技术⑥掌握标准地内业记载表的填写方法⑦掌握落叶松大径材培育抚育采伐的方法⑧掌握生态公益林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学生完成的工作:①自愿组合,成立生产部门②接受工作任务③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④在林场场长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完成的工作:①布置工作任务②指导工人完成工作任务③对工人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④安全监管需要的基础能力:①能进行植物识别②会使用测量仪器③数据整理分析能力④会熟练运用生态学知识⑤生产工具、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⑥会运用经营数表需要的能力:①较丰富的林场工作经验②熟练使用和维护测量仪器③熟练识别和使用地形图④能进行抚育采伐设计与施工⑤能进行植物识别⑥能熟练制定生产计划和方案工作任务一 落叶松下层抚育该教学任务是要求以每个生产科为单位对大东沟工区10林班中的进入抚育阶段的落叶松小班进行外业调查,确定出10林班当中需要进行抚育间伐的小班,并且确定出抚育间伐强度,最后完成标准地内业记载表的填写,并进行抚育间伐施工。
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均参照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LY/T164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和DB/2100B65001-89《标准地调查技术规则》执行。
②能够根据落叶松的生长情况确定抚育间伐的种类和方法;③能够确定抚育间伐强度;④能够根据克拉夫特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⑤能正确的确定出砍伐木和保留木;⑥会计算采伐强度;⑦会进行下层抚育采伐施工作业。
场 地:实验林场大东沟工区10林班。
工具材料:地形图、罗盘、三脚架、围尺、皮尺、测高器、标杆、记录夹、计算器、三角板、镰刀、粉笔、厘米方格纸、经营数表、标准地外业调查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分组教学、角色转换。
教师配备:每个班级配备主讲教师1名,辅导教师1名。
角色转换:首先学生根据自愿原则成立模拟生产科,每科室10人,公开聘任科长,实行科长负责制,科长负责分配工作任务、组织生产。
老师作为林场场长指导科室工作。
知识准备: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和相关资料进行预习,以便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1情境导入用多媒体展示没经过抚育间伐、林木开始分化、已出现树木自然死亡的落叶松纯林照片,这些枯死的林木都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上这些林木,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师生互动,引出抚育间伐这个工作任务。
2下达工作任务林场场长下达工作任务,大东沟工区10林班中的落叶松有部分小班进入抚育阶段,今天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求以每个生产科为单位,确定出10林班当中需要进行抚育间伐的小班,并根据需要进行外业调查工作,确定出抚育间伐各项技术指标,最后强调考核要求及工作注意事项。
3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抚育间伐施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查阅资料,自主学习,针对落叶松下层抚育任务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完成准备工作。
4确定工作方案生产科科长组织工人讨论工作计划,进这一步修订和完善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抚育间伐、抚育间伐的方法、确定抚育间伐强度的方法、抚育采伐的施工作业方法、技术培训安排、安全措施等并做好准备工作。
5实施5.1外业部分5.1.1确定下层抚育采伐对象操作要求与标准首先,将10林班的落叶松小班的小班卡档案卡调出,认真查阅其林分因子,如符合下层抚育条件则到现地进行踏查,如果档案记载和现地情况基本一致,可组织人员进行下层抚育采伐设计。
如果是第一次抚育采伐,可根据自然整枝高度来进一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抚育间伐,林分充分郁闭后,林冠下部光照微弱,使林木枝下高不断上升,当平均枝下高达到林分平均高的1/3时,可进行首次间伐。
方法:标准地内选3~5株中等直径木,测其树高和枝下高,求出平均树高和枝下高,当(枝下高/树高)≥1/3时,进行首次间伐。
如果曾经间伐过,可根据林木冠形变化的动态来确定是否能进行再次间伐,例如间伐前林分的郁闭度为1.0,间伐后保留木的郁闭度为0.8,经一定年数后,林冠郁闭度将由0.8重新恢复到1.0,此时林木树冠生长受阻,可据此确定进行再次间伐,以调整林分密度。
5.1.2小班面积测定操作要求与标准踏查、设点:首先对抚育间伐的小班进行踏查,了解小班的概况,然后确定导线的布置形式,并落实各个导线点的位置。
在选点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设点处要地势开阔,控制面大。
(2)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便于观测。
(3)各导线边长大致相等,一般以50~150米为宜。
(4)避免在铁轨旁,地下管道上,高压电线下等处设点,以防磁针受扰。
(5)在选好的导线点上,打一木桩标定,桩顶钉一小钉或画十字标志点位,并按顺序编号,绘出略图。
量距:在地势平坦地区一般用皮尺或测绳丈量。
要求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1/250,即2501-≤=往返平均值反测值往测值相对误差往返测量结果若超出限差,则需要重新丈量;若达到精度要求,将结果计入手薄。
测磁方位角:为了检查错误,提高精度,必须观测各 导线边的正、反方位角,每条导线边的正反方位角应差180度,其允许不符值为30′,若超出限差,应立即找出原因,反工重测。
测量精度要求小于等于1/100。
将测量结果记入“附表11—罗盘导线5.1.3确定抚育采伐强度采用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同时控制采伐量,抚育采伐后单位面积株数不低于林分适宜保留株数的下限,当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不能同时满足辽宁省 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的规定时,以蓄积强度为准,根据辽宁省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规定,下层抚育采伐的蓄积强度不允许超过25%。
5.1.3.1设置标准地操作要求与标准外业调查以小班为单位进行。
抚育间伐小班的调查,是通过标准地推算的,为此,要在抚育采伐的小班中设置临时标准地。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必须对所要进行抚育间伐的林分有充分的代表性,不能跨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而且应离开林缘。
标准地形状:应为规则的几何图形――正方形或矩形。
标准地面积:森林抚育间伐在小班中设置的标准地面积应为小班面积2%,但不应小于0.1公顷,当小班面积过小时可将整个小班视为标准地。
用罗盘仪测角,用皮尺或测绳量距,在坡地上量距应改换成水平距。
境界测量的闭合差不得超过1/200,临时标准地应伐开四周边界以能通视为原则。
对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的一面应标出明显记号。
标准地四角应埋设标桩,在“附表1—林分因子调查表”中绘制标准地位置略图。
5.1.3.2标准地调查操作要求与标准在设置好的标准地中进行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植被、下木等因子的调查,并按实际情况填写“附表1—林分因子调查表”5.1.3.3每木检尺操作要求与标准在标准地中进行每木检尺,量测地面1.3米处的直径;如遇斜坡,应站在上坡对树高1.3米处进行检尺;立木在1.3米以上分叉的树按一株数计算,在1.3米处以下分叉,按两株或多株数计算。
将检尺数据以“正”字记入“附表2—每木调查表”中,并计算该小班林分的平均胸径并填入表中。
∑∑=ii i n dn D 25.1.3.4定量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抚育间伐操作要求与标准:根据标准地林木株数推算每公顷林木株数,根据林分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林木株数查辽宁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21/706—2009)中的表F —— 一般用材林主要树种(组)抚育采伐适宜保留株数表,计算该小班是否需要进行抚育间伐。
5.1.3.5绘制树高曲线操作要求与标准按径阶用测高器和围尺测定树高和胸径。
中央径阶需测3~5株,其他径阶1~2株实测树高和胸径。
计入“附表6—测高记录表”。
并在厘米方格纸上绘制树高曲线。
5.1.3.6林木分级操作要求与标准单纯同龄林的林木分级一般采用克拉夫特分级法(又叫五级木分级法),将林木按生长优劣分为五级:Ⅰ优势木、Ⅱ亚优势木、Ⅲ中等木、Ⅳ被压木、V 濒死木。
在采用克拉夫特分级法对林木进行分级时,常用的经验方法为,一般情况下林木胸径和标准地中的林分平均胸径相接近的即为Ⅲ级木,大于林分平均胸径的林木为Ⅰ级木或Ⅱ级木,小于林分平均胸径的即为Ⅳ级木或Ⅴ级木,根据卡拉夫特分级法将标准地中的林木分级并记入“附表3—林木分级表(适用于克拉夫特分级法)”。
5.1.3.7确定砍伐木操作要求与标准根据“四看四留”原则确定砍伐木:一看树冠,二看树干,三看树种,四看株距;砍劣留优,砍弯留直,砍密留匀,砍病腐留健壮。
确定完成后根据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附录F —— 一般用材林组要树种(组)抚育采伐适宜保留株数表,验证确定的砍伐木数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要现地抹号或增号,直至保留木的株数符合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706—2009《森林经营技术规程》附录F ,下层抚育法要求采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将结果记入“附表5—采伐木确定表”5.1.3.8验证采伐的蓄积强度操作要求与标准现地计算采伐的蓄积强度是否超过25%,如果超过,要现地抹号,直至蓄积强度合理为止。
蓄积强度计算步骤:根据标准地中确定的砍伐木的蓄积量和标准地中林木的蓄积量计算蓄积强度。
%100⨯=V v P v式中—V 伐前总蓄积,—v 采伐木总蓄积。
①计算采伐木总蓄积:查树高曲线,求算采伐木径阶对应的径阶平均树高,根据采伐木径阶和平均树高查二元立木材积表,求出该径阶和平均树高对应的立木材积,立木材积乘以该径阶砍伐木株数,即得该径阶砍伐木的蓄积之和,砍伐木的总蓄积即为每个径阶砍伐木的蓄积之和。
②计算伐前总蓄积量:查树高曲线,求算标准地每个径阶对应的径阶平均高,根据每个径阶和每个径阶对应的平均树高查二元立木材积表,求出该径阶和平均树高对应的立木材积,该立木材积乘以该径阶林木株数,即得该径阶林木的蓄积之和,伐前总蓄积即为每个径阶林木的蓄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