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

补土泻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

组成:白术(土炒)三两,白芍(酒炒)四两,陈皮(炒)半两,防风一两,或煎或丸,久泻加升麻。

陈皮理气补脾,防、芍泻木益土。

吴鹤皋曰∶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减,故责之土败木贼也。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

这个方的主治证候的病机,是属于肝旺脾虚。

逍遥散是肝郁脾虚。

它是一种肝旺脾虚也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从根本讲还是肝脾不和,肝旺可以克伐脾胃,造成肝脾不和。

脾虚可以不养肝,造成更加肝旺。

所以肝旺可以克伐脾胃,加重脾虚。

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津液。

血不养肝,肝的阴阳失衡,肝就更旺。

所以肝旺脾虚往往造成一个连带的一种恶性循环。

肝旺乘脾反应在腹痛。

脾虚不运化水湿造成泄泻。

所以土虚木乘,这种痛和泻,痛则治肝,泻则治脾。

那肝脾同病产生腹痛、泄泻。

泻必腹痛。

泻后有一段时间痛可缓减,就可以减轻。

所以主要特征是痛泻,它的病机是肝旺脾虚
了。

这是肝脾不和的第二个类型。

调肝脾这一节三个类型,四逆散是肝脾气机郁滞,那是偏实证。

逍遥散是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血虚;应该说疏肝、健脾、养血全方,虽然是调的,调补,有这种调补作用。

所以过去秦伯未说逍遥散,大家认为它是疏肝那个作用,疏肝是逍遥散基本作用,认为是错的。

逍遥散很重要对肝来讲,还是个调肝。

因为疏肝、健脾、养血是逍遥散基本的功用。

针对的肝郁、脾虚、血虚,而作为肝来讲呢,体阴用阳,所以它的疏泄、藏血两方面对于逍遥散来讲,既有肝气不舒,又有肝血不足,又有血虚。

所以它这个调肝,不是光疏肝。

这个作为痛泻要方是肝旺脾虚。

肝旺脾虚,就是说这个也是肝脾不和,也是一种虚实夹杂的。

肝木之旺,腹痛体现实的方面。

脾虚不运,才是泄泻。

那这是体现了虚的方面。

那必须补脾柔肝,补脾增加脾运化功能;柔肝是使肝不旺,这样祛湿止泻。

痛泻要方,这个方是Ⅱ类方。

白术是君药,用来健脾祛湿。

芍药看作臣药,所以白术、芍药这个结构,也是一种调整肝脾功能。

健脾燥湿基础上,柔肝调和肝脾,避免肝脾不和、肝木克伐脾土。

陈皮可以理气化湿。

这个方里边,特殊一点的就是防风。

防风的运用可以把它看作它佐药为主的,那防风运用以散外风为主。

而在宋以前,用防风,治疗内证治得很多。

防风在张仲景时代用,《金匮要略》里用
了五个地方。

五个地方,像桂枝芍药知母汤里边用,它是用于闭证。

闭证也并不等于表证,就是说风邪侵犯到骨节、经络这些方面。

而在其他像薯蓣丸里边、鳖甲煎丸里边,张仲景用防风,都是治内证为主。

从唐宋开始,羌、防用于外风。

所以它也就到解表药当中去了。

防风实际上外证、内证都能治。

说它散肝疏脾,它疏风的概念,风药疏风概念,不但有散表,还能够有疏肝作用。

风气通于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风气通于肝,有疏肝作用。

肝气条达了,帮助脾胃运化。

它又能除湿。

既能散表湿,又能燥内湿。

防风说散肝疏脾,疏脾就指的恢复脾胃功能。

脾恶湿,最怕湿,疏脾,脾气升展了,运化水湿功能能够恢复。

所以说防风是散肝疏脾。

在这个方里边,这散肝主要还是疏肝。

这样经常我们用芥穗这些也就是疏肝作用,疏脾是个燥湿,是燥湿,风药胜湿。

所以在这里呢,这一味药,既能够增加白术的燥湿作用,又能够和芍药相配,疏肝、调肝。

这是防风在痛泻要方中的使用,是一种比较特殊一点的用法。

当然泻黄散这些里边这种祛湿和这个是类似的。

所以在方义分析当中特别注意这个防风的使用特点。

在运用当中,辨证要点是痛和泻。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有的说痛减了。

但在脉象左弦、右缓,指的左肝右脾,肝脾不和的意思、肝旺脾虚的意思。

在随证加减,这个方里加炒升麻
是人们常加的。

升脾的清阳以助止泻。

如果脾湿郁而化热,那当然可以加黄连燥湿,因为泄泻。

木香有理气止痛作用,行气止痛。

痛泻要方从药物组成和它的主治证候特点来看,痛泻在临床运用上反映出痛这个特征,很明显。

因为泄泻,有很多种类型。

肝旺脾虚,疼痛是引用这个方当中历来都是治痛泻,腹痛,泄泻。

泻必腹痛。

说明肝旺以后,肝脾不和,肝木克伐脾土引起腹痛是主症之一。

泄泻它主要是湿盛,湿盛则泄,脾不运湿。

所以这里面用白术、陈皮这一类,白术健脾,用来燥湿,陈皮可以化湿。

用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所以肝旺针对用芍药柔肝这一点,也是它的特点,柔肝,缓急止痛,痛泻。

就防风这个药来讲,它这个散肝带有疏肝的意思,疏脾有祛湿的意思。

防风本身带芳香,有化湿作用,同时风药胜湿,风药可以除湿,其道理和那个泻黄散里用这个是类似的,是这个方里配伍的一个特点。

但升麻是常用来升阳止泻,但这个防风也有升阳作用。

区别:能够疏肝,能够除湿。

这个作用机理和升麻不同,所以升麻相当于止泻,往往跟葛根相配,相组合,这类较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