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摘 要】现在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已不是传统意义的社会、经济地位相
对以及八字相和之类,它上升到另一层面,更多是指两个人是否拥有相似的家庭
背景、成长经历,从而拥有相似的价值观、文化修养、性格、喜好和精神需求。
本文着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

【关键词】门当户对 心理学 爱情 婚姻

有学者认为:相似社会文化环境中生长的男女具有类似的生活习惯、行为模
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较易建立共识、能相互适应,容易有愉快的爱情和婚
姻生活。另有调查表明约75%的人认为爱情和婚姻要“门当户对”,另约25%的人
认为爱情和婚姻不一定必须“门当户对”。看来对现代意义的“门当户对”持肯定态
度不在少数人。下面作者从心理学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角度谈谈“门当户对”
对爱情和婚姻的影响。

首先,按照爱情三角论,亲密、激情和承诺是完美爱情必不可少的组成,只
有包含这三部分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么真正的爱情是有其社会性的。两人
趣味相投、情投意合、学识相当、社会层次一致是爱情发展的稳固基石,这样的
爱情易受众人的祝从而幸福地踏上幸福婚姻的红地毯。“门当户对”的爱情更易被
家庭、社会承认,更易水到渠成、开花结果。有文章说,法国社会学家发现45%
的夫妻是同行。所有法国家庭里,69%的夫妻从事相近的职业。或者“一见钟情
遵循的法则是:职业越接近,结婚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按照人际关系的相互依赖理论,人安排自己的人际交往时,通常以使
回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并且在社会化中,习得互惠原则。恋爱也是一
种高级人际交往,成功的回报——付出协调是双赢的,即协调使双方收益最大化;
而协调的难易取决于双方有多少共同兴趣和目标。往往背景态度相似的同伴间,
结果对等,需协调问题少,易建立互利关系,因此“门当户对”的爱情易于发展和
维持,有良好和健康的结果。反之,爱情婚姻中那些价值观、文化层次、社会背
景差距比较大的双方就会表现出矛盾愈多、冲突愈多、可调和性降低和不易沟通,
甚至破裂。

第三,从亲密关系中的平等与满意度的关系看:公平将影响对约会与婚姻关
系中满意度、幸福感的知觉。彼此志趣相投、文化层次、政治、社会阶层相似者
会有较多公平感,从而知觉到较大满意感;如感获益不足,满意度随之降低,其
消极影响一年后仍存在;而且,公平感在关系建立之初极重要。“门当户对”的爱
情会因为双方较多公平感而得到持续的快乐和满意,他们易于走向婚姻(Goffman
在给求婚的定义中就有明显的交换味道),也易于在婚姻中形成超越交换的关系。

第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亲密关系的形成是透过一个人表面对其内在的自
我加深认识的过程。研究表明,社会渗透的过程结果是只有当自我揭露以适当的
速度与形式逐步进行时,它才能使人产生喜欢的感觉。恋人双方在性格取向、情
趣、生活背景相似时,在亲密关系逐步形成与加强过程中,彼此的更进一层的沟
通、交融总显得那么顺利和具有吸引力,即表现出自我暴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如恋爱中那句表白所描绘:“我越来越喜欢你了。”同时这个作用是相互的,它也
促成恋爱关系向积极方面发展。而那些彼此相似性差的恋人会在深层交往中为因
暴露不一致造成的问题和矛盾而不断努力着,这无疑是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小羁
绊。

最后,婚姻当然是更高层面的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中反映人际关系的两侧
面指对关系的满意度和对维持关系的承诺。对满意度的评判依赖于回报与成本的
比较(相互依赖理论)和公正知觉;而影响对关系承诺的重要因素是价值观和道
德准则。“门当户对”的婚姻在这方面也是具备优势的,相似的价值观、背景、教
育、社会阶层等会使得他们有较多的公平感和共识;在相处中比较容易达到权势
均衡。这些都维持高质量和长久婚姻的关键因素。而实际上,有研究发现婚前双
方一致性或夫妻同质性越高,婚姻质量就越高。

由此,背景和出身类似的人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也较易走得长远。男女两
种性别之间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观察和处理从这事情的方式很不一样。但是良
好的爱情和婚姻必须跨越这些距离。因此,“门当户对”无疑是有利于婚姻生活和
谐的。小到吃饭口味、起居习惯,大到对事业的选择、孩子的教育,两个人的价
值观、行为方式、语言和习惯如果相似,相处起来自然比较融洽默契。这个在西
方社会学的社会网理论里也可见一斑,它一个重要研究结论是:那些与我们关系
稳定、深刻的人,均是和我们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即使我们和不同网络空间
的人有联系,这种关系也不可能深刻和稳定。而这一结论被应用于爱情与婚姻的
研究便是:那些真正能够相爱持久、婚姻稳定的情侣,多是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
人。

当然,“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作用不都是积极的,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
忽视。大量的研究实验证明,相似会导致人际吸引,但态度相似者与某负面因素
相连时,这种吸引会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比如背景相似的双方中一
方有身体残疾或离婚经历,即使撞出火花的爱情在现实和社会中也很难维持,假
使走向婚姻也坎坷多多,不见得幸福。再者,相似的背景有新奇与刺激的因素存
在时,相似与好感是不成正比的。而当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
而就增加了对这个人的喜欢程度。“补偿”是更有吸引力的,此时“门当户对”的爱
情可能显得缺乏激情和易被干扰,“门当户对”的婚姻易因不满感的增强而降低幸
福度。第三,当在双方中有影响人际关系的非积极个性品质出现时,“门当户对”
的负向影响尤其显著,“相似”在此时也显得如此排斥和不协调。我们知道,有虐
待倾向和受虐待倾向的人与正常人很难维持正常的爱情婚姻关系,支配型的男人
与支配型的女性很难做一对平和夫妻,而都是内向沉默的男性和女性组成的家庭
会趋向沉闷甚至钻牛角尖。研究表明,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
补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大量的心理学资料和日常生活的事实
都证明,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的婚姻是基于互补关系缔结的。由于双方的个性倾
向和行为特征正好都满足了双方的需要,并构成了双向的互补关系,一个支配型
的男子娶一个依赖型的妻子,一个喜欢控制人的泼辣女人与一个被动型不愿意做
决定的沉默丈夫结为夫妇等都属于这种情况。这样的婚姻夫妇双方会在潜移默化
中取长补短,或者双方各善其长、分工合作,凸显家庭总体优势,从而难分难舍,
营造稳固婚姻。而“门当户对”在此会营造单调的、缺乏优势互补的、冲突不断的
家庭氛围,以至影响婚姻的满意度、幸福感和长久性。

以上是“门当户对”对爱情和婚姻的正、负面影响。从总体上来说,作者认为
在爱情和婚姻中是否“门当户对”应该成为重要的考虑,但也并非唯一的考虑。我
们可以把“门当户对”当作一个择偶的标准,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一个。这其中的
分量因人而异,要靠你自己拿捏。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06级研究生,单位为河南省南阳经济贸易
学校)Analysis an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