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2012年/1月/17日/第007版民航论坛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浅析国航天津分公司夏贵勋随着我国航空市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航空业瞄准中国市场,国内民营航空公司和地方航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高铁的迅速崛起,使得航空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民航运输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机票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票难求变为当今的打折促销和“送票上门”,国有航空公司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
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争取最佳的价值和效益,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国有航空公司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国有航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历史背景中国民航企业文化是我国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的源泉,是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根基。
探索我国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航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入手。
回顾我国民航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归纳起来,具有4个明显的阶段和特征:民航起步时期,准军事化管理色彩浓厚。
我国航空事业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民航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薄弱,是以军队领导为主的半军事化企业。
在此期间,民航编制虽然历经6次变动,但始终未脱离空军,所以说中国民航是随空军的发展而发展,随空军的壮大而壮大的。
讲作风,讲纪律,讲一切行动听指挥,讲吃苦耐劳精神,是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
政企合一时期,民航老大思想突出。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和民航事业快速发展,民航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集政府部门、航空公司和机场于一身,既是主管民用航空事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又是直接经营民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
政企分开时期,服务文化逐渐显现。
1987年,经过几年的调研和认真准备,民航以原有的6个管理局为基础,逐步实施政企分开,分别组建了6家国有骨干航空公司。
这一阶段,民航企业文化开始与社会文化渗透融合,是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期和服务文化的形成期。
集团化时期,企业文化日趋成熟。
2003年,为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民航实施重大改革重组,组合成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集团公司,首次打破了以往地域分割的观念,各集团公司均呈现点多面广、范围分布广、组织结构复杂、地域文化差异十分明显的格局。
各单位既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单位、不同地域的工作特点,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核心资源,实现流程、制度、组织的合理高效,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地方个性,又有集团共性,且核心价值明朗、定位较为清晰、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企业文化。
这一时期,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初具雏形。
4个阶段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军到民,由政到企,由共性到个性,由行业特点到与社会经济文化相融合。
每一个阶段,都产生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内涵。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有助于航空公司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正确了解和把握中国民航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不但有助于发掘自身的文化价值,进一步发扬自己的优势,避免曾经犯过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的种子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吸取智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企业文化要与传统文化和社会大环境相融和打造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认知和认同中国民航的传统文化,更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大环境相融和。
1.塑造诚信的价值观自古以来,中国人视诚信为为人之本、为商之道。
没有诚信,企业的经营活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维持,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即使靠某些机遇和手段可以得势一时,但最终也会失败。
诚信,对航空公司而言,就是保证飞行安全和航班正点,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也就是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10月对民航提出的“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
这3句话,永远是中国民航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那么,如何塑造诚信的价值观呢?一是要打造一支讲信誉、守诚信的领导班子。
“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要稳固企业根基,就得从决策层开始,发挥领导班子的坦诚效应。
同时还要加强领导团队建设,公司一切事情都依赖于领导者之间的坦诚密切合作、相互理解与真诚沟通。
领导者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员工、凝聚队伍。
二是要培养一支讲信誉、守诚信的员工队伍。
企业文化的真正创造者是员工。
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企业的整体素质,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没有良好的员工行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企业形象。
员工所表现出的责任感、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精神面貌、对公司规章制度的遵守和理解等综合素质变成一种信念,一种自然流畅的工作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旅客对航空公司的选择和偏好,这是航空公司产生效益的直接根源。
三是要建立一套讲信誉、守诚信的长效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客对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旅客对航空公司的忠诚度已不再是接受单一的服务方式,而是需要航空公司不断提供称心如意的服务。
有效、公正、客观地掌握旅客的真实需求,确定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找出并满足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下旅客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流程,开发特色服务项目,在公司内外实现全方位和谐联动。
为此,航空公司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常旅客服务机制、服务评价机制、处理旅客投诉机制等长效机制,积极维护好旅客的权益,并将各项机制落到实处。
2.塑造进取的价值观员工的进取精神是企业产生活力的内在源泉。
正因为如此,航空公司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必须强调培养进取的价值观,这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进取的价值观,也是企业选择员工和评价员工的标准。
强调培养员工进取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有机结合,个人利益只有在进取中才能实现。
企业是员工的集合体,企业的进取与员工的进取是一致的,企业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进取的价值观。
塑造进取的价值观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
首先,企业要正确引导员工积极追求政治进步和工作向上,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企业发展目标思路统一起来,把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建立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上。
其次,要从机制上进行引导。
员工的报酬最好不要根据单一的职位来定,而是要根据能力和贡献。
比如向飞行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倾斜,专业人才才可能比他的上级拿钱多,“升官”不一定“发财”,减少内部摩擦,特别是减少优秀的专业人员都挤向“升官”这条狭窄的路上而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使人才资源能各尽其所,发挥特长,使各类人才都能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教育。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的文化。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的立足之本。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的培养上。
通过培训教育,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系统认识,让职工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理想信念、经营目标如同车辙一样刻画在员工的脑海里,使员工在处理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不加思索、下意识或潜意识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三是激励。
企业要建立符合企业文化精神的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为企业争得荣耀的员工,必须给予奖励;对有损公司形象和利益的人和事,必须按章处理,以此来培养员工遵章守纪和严格履行职责的良好风气。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为员工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通过激励机制,把普通员工培养成优秀员工和技术骨干,把优秀员工和技术骨干培养成管理者,使企业员工有盼头和奔头。
3.塑造和谐的价值观航空公司和谐的价值观,不仅追求员工在心情上相互融合的氛围,还要争取股东、旅客以及公众的相互融洽。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均衡发展。
和谐企业,人和为先。
航空公司要通过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等方式,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航空公司与股东、员工、顾客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方方面面的合法利益,建立新型的、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塑造企业和谐的价值观。
二是善于化解员工矛盾。
员工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企业要尊重员工个性,关注员工价值,激发员工潜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航空公司要充分发挥大型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细节功能,形成预防、化解矛盾的体系。
有了矛盾能及时发现、及时化解、及时报告,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阶段,有效地防止矛盾升级,更不能使矛盾转化。
建立和落实矛盾分析排查制度,准确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做到情况明、措施对、效果好。
三是践行社会责任。
所谓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企业利润应当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自然回报。
尤其是国有航空公司,作为国家大型企业,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人们出行安全等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更应发挥带头作用。
国有航空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国有航空公司要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形成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形象、产品、服务文化的塑造来形成对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
每个航空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自己的经营战略,凸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
所谓“鲜明”,一是要体现一个“独”字,即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二是要体现一个“特”字,即风格独特、情形特殊、形象特别,颇具魅力。
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不仅记得牢、叫得响,而且用得着、立得住,并非不着边际的空洞设计,不是语言越漂亮越好,更不是越拔高越好。
纵观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的文化理念,都很难找出设计的痕迹和华丽的语言来。
比如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再夯实了”,看似语言有点土里土气,却很有特色,内涵令人联想无限;同样,万科远远超脱于企业自身之外,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倡导“健康丰盛人生”的理念,最终造就了万科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只有一个理念:“以爱构建的航空公司”,公司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从CEO到普通员工都对这一理念身体力行,使消费者更充分地感受到这家公司“爱的氛围和爱的行动”,从而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的在过去近30年里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几年前,我曾去过天津港参观,发现其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就是“发展港口,成就个人”,这8个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非常简练好记,令人过目难忘。
在这些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中,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找不出与他人雷同的地方,文化成为了它们独特的象征。
然而,目前我国国有航空公司的企业文化,共性的东西似乎有点过多,个性的东西有点偏少,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影响力,仍有值得认真挖掘和提炼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