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

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

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最多,如,摩托罗拉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天津、苏州、南京和成都等地设立了15个研发中心;微软公司和诺基亚公司也在我国设立了5个研发中心,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等城市。

2004 年王刚就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始终在高新技术部门占领先地位。

二、技术控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目前理论界对于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战略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积极方面,其消极影响往往被我们忽略。

没看到不等于不存在,技术控制带来的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国内科技人才流失,可能导致人才结构失衡,并对国内的科研机构造成影响;
2. 进一步加强的技术垄断与技术转移限制;
3. 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现象严重;
4. 依靠技术和技术标准优势抢占市场,赢得先机;
5. 随着人员和技术的流动,保密技术可能泄露或被窃取;
6. 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逐利动机可能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不健康影响。

2004 年王晓红在《跨国公司发展与战略竞争》一文中指出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大多数的新技术,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成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决定力量。

2004 年解敏在《加入WTO 后国际技术转移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一文中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使得一些跨国公司与国内其它企业的员工在报酬上有很大差距,造成了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和大专院校的高材生进入跨国公司。

樊增强在《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控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中指出了3个方面的消极影响:1.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的难度加大。

2.固化中国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位置。

3.对中国本地技术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2009年徐广军、钞瑾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与政策选择》一文中指出技术控制占用了我国大量科技人才, 造成严重人才流失,且跨国公司采取各种手段,如掌握核心技术、通过投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等手段加强对我国的技术控制控股。

三、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根本在于技术的竞争,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我国由于科技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许多技术仍然需要从国外引进。

面对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与垄断趋向,要摆脱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对跨国公司的依赖,将不利影响减至最低,应发挥两个主体——政府与企业各自的作用,具体如下:
政府应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以促进国内的技术创新。

2009年徐广军钞瑾在《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与政策选择》中提出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完善基础设施, 为技术引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 对引进的一些重大技术项目直接进行干预,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 防止高端科技人才的流失,加强市场竞争, 培育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

2006年黄华在《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一文中指出政府要指定出合理的科技进步战略,增强国内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发展的水平。

另外,国内企业要加强合作,进行集体技术学习和创新,提升技术能力,将技术引进与提升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相结合。

樊增强在《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控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提出国内企业之间应该建立战略技术联盟,联合进行研究开发活动,利用国外技术,打破技术壁垒,可与外商投资企业开展技术配套,加速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化进程。

2004 年石建勋在《战略规划中国跨国公司:理论、对策、方案》中提到, 当前通过外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获得技术许可和转让, 培育自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显得迫切。

利用外资的形式, 要从吸收股权投资转向股权与非股权安排等多种形式。

参考文献:
□1:王新华.《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2004.
□2:王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及对策研究》.2004
□3:寻舸.《跨国公司技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2005
□4:樊增强.《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控制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5:徐广军.钞瑾.《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新趋势与政策选择》.2007
○6:黄华.《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2006
□7:石建勋.《战略规划中国跨国公司:理论、对策、方案》.2004
□8:廖春.《论跨国公司研发的国际化趋势》. 2004
□9:戴志敏.《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2007
10:王晓红.《跨国公司发展与战略竞争》. 2004

Technical control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can be said is the world's important economic main on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a has encountered many economic problems, one of which is control of MNC technology. Technology are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s. Technical bottlenecks greatly hampere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will be the way MNC technology control, influence and the proper measures in China are reviewed.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echnology control ,literature review。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