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饲养管理第一章奶牛的营养需要与日粮设计(一)奶牛的复胃结构及特点奶牛是反刍动物,以食草为主。
消化道由口腔、食道、一个复杂的四个房室组成。
具有四个胃,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奶牛消化器官的容积比役用牛和肉牛大得多。
一般成年奶牛胃的总容量为160-240升,而肉用牛和役用牛胃的容量仅为70-100升。
奶牛采食很快,一般饲料不经过充分咀嚼即匆匆吞入瘤胃中贮存起来,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没有腺体,总称为前胃,相当于单胃的无腺区,起着贮存和加工食物的作用;只有皱胃的黏膜分布有消化腺,可分泌胃液,其功能与单胃相同,所以有称之为真胃。
(二)、奶牛的采食与反刍1、奶牛的采食特点。
奶牛没有上门齿,只有一硬质的齿板,采食时主要用灵活的舌头将草卷入口腔,依靠下门齿和齿板啮合切断牧草,或依靠舌头卷动和头部的摆动扯断牧草,匆匆咀嚼后便吞入瘤胃中。
奶牛的采食行为及其粗糙,采食牧草的选择性也较差,很容易将异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甚至引起创伤性心肌炎。
2、奶牛的反刍行为。
反刍又称为倒沫或倒嚼,是奶牛将吞咽到瘤胃中的食物再次逆呕到口腔咀嚼的过程。
奶牛采食的速度快,草料被牛咀嚼,作用是很轻微的,只是使草料与唾液充分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当奶牛休息时,通过网胃的蠕动把瘤胃内容物逆呕到口腔,进行充分的咀嚼。
这就是反刍,对于成年奶牛来说,反刍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反刍可以将饲料颗粒进一步磨碎,嚼细的草料增加了瘤胃微生物与皱胃和小肠中消化酶与食糜接触的面积,提高了食物的消化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反刍活动所分泌的唾液对中和瘤胃中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奶牛采食后0.5-1小时就开始进行反刍,每次反刍持续时间平均为40-50分钟,每昼夜进行10次左右,每天花在反刍上时间总计为8-10小时。
为了保证奶牛有充足的反刍时间,我们必须给奶牛创造舒适的休息场所。
由于奶牛在消化上有这些特点,决定了奶牛应该采食什么样饲料和应当怎样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三、奶牛的日粮配合(一)日粮配合原则1. 要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2. 要营养平衡,精粗比例适当3. 原料要优化组合4. 适口性要好5. 体积要适当6. 成本要低7. 对产品无不良影响第二章奶牛的饲养管理按照奶牛的生理特点,可将奶牛分为后备牛和成年母牛,后备牛又分为犊牛期(初生-6月龄),育成期(6-18月龄)和青年期(又叫初孕牛,18月龄至第一胎分娩)3个阶段;成年牛分为围产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干奶期几个阶段。
一. 犊牛的饲养管理初乳期指犊牛出生5—7天这段时间。
初生犊牛由于离开了安然和受控的子宫环境,其生活方式发生了质变。
加之新生犊牛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健全,瘤网胃只有雏形而无功能,真胃及肠壁虽差,神经系统的反应迟缓,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适应性和调节体温的能力均较差,因此,初生犊牛容易受各种病菌的侵袭而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一)初生犊牛的护理1、清除黏液:出生后要首先清除口、鼻中的黏液,如犊牛已吸入黏液,可提后肢倒吊起来,拍打胸部,使之吐出黏液,并用干净毛巾擦身上的黏液。
2、断脐带:通常情况下,犊牛的脐带自然扯断。
未扯断时,用消毒的剪刀在距脐孔10-12厘米处剪断,用5%碘酊浸泡2—3分钟消毒,防止发炎。
切忌不要将药液灌入脐带内。
另外,剥去犊牛软蹄。
3、注意保暖:冬季和早春产犊,应让母牛舔干犊牛体表,并转到暖室饲养。
4、及时哺乳:母牛产后1-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特别是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矿物质、镁盐(有倾泻作用)、维生素A等,这些物质可提高犊牛的免疫力,促使胎便的排出。
产后吃初乳越早越好。
犊牛产后1小时,当犊牛站起,并出现吸乳反射时,要进行第一次哺乳。
健康的犊牛,第一次初乳喂量为1.5-2千克。
过5-6小时,再让吃上1-1.5千克初乳。
如果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吃不上初乳,体内抗体水平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弱,容易患犊牛大肠杆菌病,引起腹泻甚至死亡。
初乳可喂1-7天,日喂量为体重的1/8-1/6,每日3次,分3等份,温度为36℃-38℃。
每天应定质、定时、定量、定温,不可让犊牛引用冷初乳。
5、犊牛舍(产房)的温度:犊牛舍适宜温度为15℃-25℃。
当犊牛的环境温度低于10℃时,维持需要增加。
相反,当环境温度高于27℃时,如果不能自由饮水,犊牛容易脱水。
(二)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初乳期结束到断奶称为常乳期(一般为3个月),犊牛生长发育迅速,但此阶段也是犊牛易发病的危险期,做好该阶段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此阶段的饲养是由真胃消化向复胃消化转化、由饲喂奶品向饲喂草料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
1、初乳期的饲养管理。
(1)初乳的喂量:出生后30-60分钟喂初乳1.5-2千克;1-3日龄喂初乳3-4千克;3-5日龄,喂初乳3.5-5.5千克。
初乳的特性:①初乳的特殊功能是能代替肠壁上粘膜作用。
可阻止细菌侵入血液,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②初乳含有丰富而容易消化的养分。
干物质比常乳多一倍以上,其中蛋白质多4-5倍,乳脂多2倍左右,维生素A,维生素D 多10倍,各种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
③乳酸的酸度较高,可使胃液变酸性,不利于有害菌的繁殖。
④初乳可以促进真胃分泌大量的消化酶,使胃肠机能尽早形成。
⑤初乳中含有较多的镁盐,有轻泻作用,能排除胎粪。
⑥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能抑制和杀灭各种菌病。
(2)初乳期的护理:第一,犊牛饲养的环境及所用器具必须符合卫生条件。
对新生犊牛一定要加强护理,精心饲养。
第二,犊牛饮用的鲜奶品质要好。
凡患有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乳腺炎的母牛奶都不能喂犊牛,也不能喂变质的腐败奶。
第三,每天多次观察犊牛精神状态,测体温、心跳和呼吸,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和处理。
正常犊牛体温38.5℃-39.5℃。
当犊牛体温升到40℃为低热,40℃-41℃为中热,41℃-42℃为高热。
每天把体温记录下来,并绘制成体温曲线图,对发热的犊牛应查明原因。
初生犊牛心跳120~190次/分;哺乳犊牛心跳90~110次/分;育成犊牛心跳70~90次/分;正常呼吸次数20~50次/分。
2、常乳期间的饲养管理犊牛生后7天开始喂常奶,每日喂量为犊牛体重的8~12%。
随着日龄的增长,喂奶量逐渐减少,并进行早期补饲,及早补饲有利于促进瘤胃发育。
为诱导犊牛采食精料,喂奶之后还可将少许牛奶洒在精料上,或将精料煮成粥加在牛奶中饲喂,或将少许精料放在手指上让犊牛吮舐。
一般2周龄以后,犊牛便自行采食精料、代乳料。
(1)开食料的配制与利用:开食料又称犊牛代乳料,它的作用是促使犊牛由以奶为主向采食植物性饲料过渡,从犊牛2周龄时可让其采食。
到30日龄进每天采食250~300克,到2月龄时每天能采食500~600克。
饲料的形态可做成粉状或颗粒状。
(2)人工乳的配制与利用:为了节约鲜乳,一般在犊牛出生后10天左右,用人工乳代替全乳。
人工乳成分,要求每千克干物质中含有脂肪200克,粗蛋白质240~280克,碳水化合物450~490克,灰分70克。
由于新生犊牛对淀粉的消化力弱,应将淀粉控制在5%~10%,可以用作人工乳的饲料有大豆、鱼粉、小麦、豌豆等。
例如用充分煮熟的大豆粉,用酸或碱处理后加入到人工乳中喂犊牛。
用此料喂犊牛,从出生至6周龄可平均日增重500克。
(3)饮水:犊牛仅靠吃奶中的水分满足不了机体的需要,生后1周需要训练饮水。
最初可在牛奶中加入1/3—1/2的热水,以后再犊牛吃完奶1—2小时,给温开水(35-38度)0.5升,半个月后逐渐改为新鲜清洁的普通饮水,以用自动饮水器最理想。
3、断奶(1)常规断奶:一般犊牛长到3个月左右,即可断奶。
断奶期是犊牛从以辅乳为主,逐渐转到全部采食精饲料和饲草的过渡时期。
在断奶前半个月,要开始逐渐增加精、粗饲料喂量,减少牛奶喂量。
每天喂奶的次数可由3次改为2次,开始断奶时可由2次改为1次,然后隔日1次。
到临断奶时还可喂给掺水牛奶。
先喂1:1掺水牛奶,再逐渐增加掺水量,最后几天全部由温开水代替牛奶。
(2)早期断奶:随着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规模奶牛场一般实行早期断奶。
采用方法是用代乳品替代部分鲜奶,鲜奶用量可控制在100千克以内。
1—7日龄喂初乳,8日龄开始每天喂全乳2.5千克,代乳品和少量开食料喂400克,10日龄起自由采食干草。
至21日龄开始适量减少乳量和代乳品,至28日龄开食料达到700—800克时,逐渐停止鲜奶和代乳品喂量。
1月龄左右断奶,改为一般精料。
4、犊牛的日常管理(1)带耳号:新生犊牛要及时戴上耳号。
耳号是识别牛群系谱的依据,也是进行育种评价的依据,对母牛和犊牛的生产管理和生产性能测定都有很大的帮助。
(2)隔离:犊牛出生后应与母牛分开,实行单栏喂养,一是培养犊牛及早采食饲料的能力;二是防犊牛偷吃奶;三是犊牛喂奶量容易控制;四是防止犊牛和母牛相互产生依赖性。
(3)哺乳卫生:每次喂完后,要用干净的毛巾将犊牛口周围残留的奶汁擦干净,哺乳用具用后及时清洗,定期消毒,放置妥当。
(4)舍内环境卫生:犊牛舍内要干燥通风,放止阴冷潮湿,忽冷忽热,垫料要勤快,定期消毒。
(5)运动:通过运动接触阳光,增强体质。
随着日龄的增长,延长舍外活动时间。
(6)用软刷轻轻刷拭牛体,使牛感到舒适,又可以调教犊牛,做到人畜亲和。
(7)定期称重:犊牛哺乳期内还应定期进行称重,按时记录喂奶及饲料量。
有条件的还要搞好体尺测量。
(8)犊牛去角①苛性钠法。
适用于5~10日龄的犊牛,剪毛,将凡士林涂在犊牛角基部的四周。
②去角器手术法。
适用3~5周龄的犊牛,利用高温破坏角质细胞,切勿去的太深。
犊牛最适宜的饲养环境温度为10~20℃,冬季气温低到-10~-30℃时需要提高饲养水平15~25﹪。
(9)防治常见病:①.腹泻:犊牛腹泻的病因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和营养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犊牛腹泻又可分为细菌性腹泻,如大肠杆菌病;病毒性腹泻,如牛的病毒性肠炎;寄生虫病腹泻,如犊牛球虫病。
营养性腹泻,主要由饲喂不当引起,如饲喂冰冷的奶,饲喂变质的坏奶,饲槽不洁等。
对腹泻的犊牛首先减少全乳喂量,减少或停用代乳品,开食料,使消化道休息。
此时可补充下列物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镁,可按1;2;6;2的比例进行配制,还可再加入少量葡萄糖、维生素。
犊牛每天20克,分2次喂服,每次用水1000毫升调和饮入。
若腹泻严重的,必须进行补液,并配合庆大霉素或海达注射液静脉滴注。
同时,每头每天配合内服乳酶生2克,酵母5克,也可用乳酸菌素片。
②肺炎:多由感冒转化而来,也可能原发于细菌性感染,如肺炎双球菌,链球菌性肺炎,应注意早期诊断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育成牛的饲养与管理犊牛从断奶后至产犊前称为育成牛。
育成牛分为小育成牛(7-12月龄)、大育成牛(13-18月龄)和青年牛(19-24月龄),育成期母牛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至12月龄已经达到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