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灰质炎防治

脊髓灰质炎防治


地面、墙壁、门窗 的消毒,选择含氯消毒剂 或过氧乙酸溶液 。 衣服、被褥被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 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效氯的含氯消毒剂 浸泡30min


患儿的奶瓶、奶嘴应专用,每次充分清洗并 煮沸消毒20min后使用。食饮具每天煮沸消毒 20min。消毒柜的消毒,含有效氯或过氧乙酸 溶液的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清水冲洗去除 残留消毒剂。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 国的脊髓灰质炎免疫程序为:初免月龄为出 生满2个月。3个月,4个月各服脊髓灰质炎 三价混合疫苗一次。加强免疫年龄为2周岁、 4周岁。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点

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外界生活力强,在人胃 肠道内可抵抗胃酸、肠液而生长繁殖。耐寒 冷,对热、干燥及氧化消毒剂敏感,故加热 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各种氧化剂如 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 活。

病人的隔离措施

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 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 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 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 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 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 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 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 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 为AFP病例。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 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合并症: 由于外周型或中枢型呼吸麻痹可继发吸人性 肺炎、肺不张、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呼吸衰竭 引起严重出血;长期卧床可致褥疮及氮、钙 负平衡,表现为骨质疏松、尿路结石和肾功 能衰竭等。

脊髓灰质炎的防治

脊髓灰质炎是世界上继天花之后第二个要消 灭的传染病,一经发现要采取严格的防治措 施,包括口服疫苗应急接种,采取严格的隔 离消毒措施等。该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手口,也可通过飞沫、食物、水及苍蝇、蟑螂 传播。

本病潜伏期为5~14天,临床上可表现多种类 型:①隐性感染;②顿挫型;③无瘫痪型; ④瘫痪型。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 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 恶心。 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 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 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
按照卫生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 通知,发现甲类和甲类管制的传染病必须2小 时填报传染卡进行网络直报。 甲类管制的传染病有脊髓灰质炎。必须2小时 报告。

本病以粪-手-口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发病前 3~5天至发病后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粪便 内排出病毒,少数病历粪便带毒时间可长达 3~4月;密切生活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使 之播散。 15岁以下儿童是“脊灰”的高发人群,成人 也有可能感染“脊灰”病毒。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 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 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
流行病学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 的接触性传染病。 隐性感染(占99%以上)和轻症瘫痪型病人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瘫痪型因症状明显而 在传播上意义不大。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 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 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 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
手消毒,大部分手消毒剂是醇类。最好选择 洗手的方法。 同时应加强医护、陪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 手的消毒用0.5% 碘伏溶液作用2min~3min。 特别需要注意常规的免洗手消毒液对脊灰病 毒无效。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空气的消毒: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 常规采用喷雾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 消毒。

临床特征

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 (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轻型脊髓灰质炎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 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 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 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等症状,一般在 24~72小时之内恢复。

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 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 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 可较长。发病后发热,严重的头痛,颈背僵 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 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 反射消失,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 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 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

脊髓灰质炎的防治

搞好饮用水、污水、食品、污染物的消毒及 卫生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管理。 必要时先灭蝇、灭蟑螂后,再做消毒处理。 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消毒措施


随时消毒对患者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 处理。患者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前往托幼机 构或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 随时消毒。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病区,患者住院期间,做好随 时消毒。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病 人分泌物、排泄物(粪便)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 和场所、食饮具、生活用具、手、衣服、被褥、生 活污水、污物。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是预防和消灭脊髓灰 质炎的有效控制手段。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 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 久损害,使这些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 肢体弛缓性麻痹。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 儿麻痹症。本病可防难治,一旦引起肢体麻 痹易成为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疫苗接种时间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 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处理, 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 不再有病原体存在。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 家、病房、托幼机构及中小学校。
消毒措施

医疗机构脊髓灰质炎相关科室(儿科、内科、 神经内科、感染科的门诊和病房)等每日工 作结束后,以及脊髓灰质炎患者病房在患者 康复、死亡或离开后,均应做好终末消毒工 作,包括:地面、墙壁,桌、椅、床头柜、 床架、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患者衣服、被褥, 洗脸盆、便盆等生活用品,厕所等。

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 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每1000mL 可 加漂白粉50g或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 液2000mL,搅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 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剂(含有效 氯5%),或含有效氯50000mg/L含氯消毒剂 溶液2 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
二)瘫痪前期前驱期症状消失后l~6天,体温 再次上升,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皮肤发 红、有短暂膀胱括约肌障碍,颈后肌群、躯 干及肢体强直灼痛,常有便秘。如病情继续 发展,则常在瘫痪前12~24小时出现腱反射 改变,最初是浅反射、以后是深腱反射抑制、 因此早期发现反射改变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三)瘫痪期自瘫痪前期的第3、4天开始, 大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 重,当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 感觉障碍。

同时应注意门把手和手按式厕所的按纽的消 毒。 医疗废物应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2次密封 包扎。

人员防护要求

脊髓灰质炎 主要以接触传播为主,有时可以 通过飞沫传播,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应 认真做好防护。应戴口罩、帽子、手套,穿 隔离衣。

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应戴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 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 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 时应戴双层手套。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 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 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 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 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 以下简称polio) 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 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 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 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 经系统。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 生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 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病人,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 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 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无脊灰国家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髓 灰质炎,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11年后的2011年8月,中国新疆出现了6例实 验室确诊的脊灰病例。

中国脊灰疫情现状,回到了11年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