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述1200吨/日氢氧化铝焙烧炉由钢结构高层框架式厂房,氧化铝焙烧炉、电收尘、综合管网、过滤设备等组成。
高喜忧参层框架厂房高约70米,宽15米,长30米,由3列6线,共20根61.8米高钢柱及主、次梁、钢平台组合合成框架结构。
钢梁、钢柱的截面为“H”型,由钢板拼焊制成。
厂房框架总重量约1400吨,其中钢柱重700吨,主梁重200吨,平台结构重500吨,材质为Q235-A。
1200吨/日氧化铝焙烧炉由PO1系统、PO2系统、PO3系统、PO4系统、CO1系统、CO2系统、CO3系统、CO4系统、空气进管和处理干燥系统组成,最高度达70米,它是该工程的核心设备,整套炉体由钢制炉壳、上下料管炉内衬(耐火材料砌筑)及保温层组成总重约860砘,炉壳上下料管等钢结构材质为Q235—A。
电收尘设备为外购安装设备,总重量约250吨。
2执行标准及规范2.1按照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技术要求以及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2.2钢材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88)规定要求,应具有抗拉强度、延伸率、屈服点、冷弯试验以及碳、磷、硫含量的合格证书。
2.3手工焊焊条应符合《碳钢焊条》(GB/T5117-95)规定,自动焊焊丝应符合《焊接用焊丝》(GB1300-77)规定。
2.4钢结构制作安装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5焊缝的坡口型式根据GB985-88及GB986-88选用。
3、施工部署3.1质量目标本工程质量要求达到国家质量检验标准的优良等级,严格按照施工图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创建优质工程。
3.2技术准备3.2.1配备有关的施工规范以及标准图籍等技术资料;3.2.2组织现场技术人员和职工认真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熟悉和掌握图纸内容、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操作规程,使有关人员对本工程的质量要求和工期要求有高度的重视;3.2.3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要点;3.2.4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学习施工方案,合理安排组织施工,掌握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编制作业指导书;3.2.5各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合同文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3.2.6编制施工预算,提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需用计划、劳动力需用计划和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3.2.7设计制造胎膜模具。
3.3材料准备3.3.1根据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及《程序文件》的要求,从合格分供方名录中择优选择材料供应商,按材料需用计划购置;3.3.2施工用料材质检验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材料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
必要时进行材质试验,试验合格方可用于施工工程中;3.3.3所选用的钢材必须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拉裂、夹渣、折痕、结疤和压入氧化皮及分层等缺陷。
有疑义时作渗透、磁粉或超声波探伤检查。
3.3.4焊接材料(焊条、焊丝及焊剂)应具有质量合格证书,焊条质量合格证书应包括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3.3.5材料及半成品应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并挂有醒目的标志牌;3.3.6焊接材料应放于干燥通风处,分门别类堆放,挂牌标识。
3.4工机具准备3.4.1根据机械需用计划,准备施工机械、机具、工具、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准备施工工具、量具;3.4.2施工机具的技术、安全、经济性能必须符合施工对象的需要;3.4.3所有量具及实验仪表,使用前必须按规定送有送部门校验合格,精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3.5施工地点制作部分在金属容器结构厂厂内进行,场内搭设有300m2的制作平台、5吨龙门架吊和12*2500、30*3200卷板机;厂房内设有5吨双梁桥式起重机、剪板机,大型调直机、埋弧自动焊机、CO2气体保护焊机等设备。
4、钢结构制作施工工艺4.1制作工艺流程制作工艺流程图4.2放样、下料、切割4.2.1规范要求4.2.1.1下料应使用经过检查合格的样板,避免直接用钢尺寸所造成的过大偏差或看错尺寸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号孔应使用与孔径径相等的圆规则孔,并打上样冲作出标记,便于钻孔后检查孔位是否正确。
4.2.1.2切割后对钢材进行清理,以保证切割顺利进行,切割后零件应平整、清洁。
切割的允许偏差以零件尺寸来检查测量数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机械剪切的零件,其钢板厚度不宜大于12mm,剪切面应平整。
放样和样板的允许偏差号料的允许偏差(mm)切割的允许偏差(mm)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20°C、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5°C时不得进行剪切、冲孔。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4.2.2工艺措施4.2.2.1放样应充分考虑焊接切割、坡口、切头的收缩量。
4.2.2.2放样用样板应定期(十个工作日)校验,因磨损或变形而不合格时应修复。
4.2.2.3号料采用多头切割机,筋板采用剪切下料,不允许采用手工切割。
4.2.2.4钢板边沿10mm范围内因轧制原因材质不均,易产生缺陷,重要零件如梁、柱的翼板、腹板所用钢板边沿10mm应割去不用。
4.3矫正和成型4.3.1规范要求4.3.1.1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C、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C时,不得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4.3.1.2冷矫正和冷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弯曲矢高应符合GB50205—2001的规定。
4.3.1.3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根据钢材性能选定,但不得超过900℃,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缓慢冷却。
4.3.1.4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05-2001的规定。
4.3.2 工艺措施4.3.2.1 材料采用平板机和压力机矫正,一般不使用火焰矫正,若要采用火焰矫正,要严格控制温度,禁止使用大锤矫正。
4.3.2.2 矫正后表面凹面或划痕深度超过0.5mm时应补焊再磨平。
4.4 制孔4.4.1 规范要求4.4.1.1 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超过规定,不得采用钢块堵塞,可采和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
4.4.2 工艺措施4.4.2.1 制孔一般采用机械钻孔,但孔径大于50mm的地脚螺栓孔可用火焰切割。
4.4.2.2 焊接连接型的框架,可在孔位置划出中心线,找出孔中心后直接用钻床钻孔。
4.4.2.3 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框架,批量制孔采用钻模板,以提高制孔精度及制孔效率单件制孔采用配钻方式。
钻模的制作应根据图纸的尺寸分类制作,并在模板上划出孔定位的中心线。
模板定位前,应在构件上划出孔定位中心线。
然后把模板中心线与构件中心线对齐,固定点焊死模板钻孔。
4.4.2.4 钻模板使用多次后,应校验钻套孔径及相对位置,超出标准要求时要采取措施修复。
4.4.2.5 优先采用摇臂钻,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磁力钻,但必须使用定位钻模。
4.5 铆焊装配4.5.1 H型钢梁的制作焊接4.5.1.1 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在总结以往焊接H型吊车梁的焊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结合实际对各种焊接方法进行技术比较,确定以CO2气体保护焊,埋弧焊为主的焊接工艺。
即对接焊缝用CO2气体保护焊打底,埋弧自动焊填充封面,腹板和翼缘板这间的四条角焊缝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打底、埋弧焊在操作平台上如图—1示意进行焊接填充封面,其它角焊缝均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
钢板的对接焊缝、翼缘板与腹板的角焊缝均使用MZT—1000型埋弧自动焊机。
4.5.1.2 H型钢染焊接完成后,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角向变形,需采用专用矫平机,对其进行校平。
如图—2所示。
4.5.2 圆形钢柱的制作安装4.5.2.1 圆形钢柱的辊制,内卡样板不小于周圆的1/6。
4.2.5园形钢柱的圆度偏差不大于直径的3%。
4.2.6园形钢柱对接直线度检查,通过中心线的水平和垂直面,即沿圆周0°、90°、180°、270°四上部位拉Φ0.5mm的细钢丝测量(见图-7)直线度允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图7表44.5.2.7园形钢柱的制作长度要适应吊装,因此将钢结构框架分为5层,制作时将20根钢柱按分层长度制作。
4.6 摩擦面处理4.6.1 规范要求高强螺栓摩擦面处理后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4.6.2 工艺措施4.6.2.1 提高摩擦副的加工精度,使其均匀受力。
4.6.2.2 将高强螺栓委托螺栓标准件厂加工,并要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等级10.9级(性能等级),螺栓的长度以紧固后露出3~5圈螺栓为宜。
4.6.2.3 螺栓孔的加必须保证安装的互换性。
4.6.2.4 联接摩擦副采用砂轮机打磨的处理方法,处理好的摩擦面及摩擦副保持清洁,严禁摩擦面刷油漆或沾上油污。
4.6.2.5 在运输过程中,构件摩擦面不得损伤。
4.7 除锈刷油4.7.1 规范要求钢构件的除锈和刷油在制作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应符合设计要求。
4.7.2 工艺措施4.7.2.1 钢构件表面要处理干净。
4.7.2.2 根据施工图技术要求及瑞典除锈标准进行喷砂除锈,要求达到该标准,并在24小时内涂聚氨酯防腐涂料二底二面。
4.7.2.3 地脚螺栓和底板、高强螺栓摩擦结合面、机械安装所需的加工面、密封的内表面不得喷涂料。
4.8 钢板件验收钢构件制作完成后,按照施工图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钢钩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9 预组装对高强螺栓连接的框架,因其柱、梁外形结构尺寸及螺栓孔定位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在安装前进行预组装。
预组装应对组装平台用水平仪找平,并在平台上划出各柱及主梁的中心线,把相应的柱梁按预先划定的中心线落位,并调整各柱、梁间的间隙到标准尺寸。
检查柱梁间与斜支撑各连接螺栓孔定位是否正确,并用试孔器检查连接螺栓孔是否顺利通过,若试孔器不能通过,则用绞刀扩孔,但扩孔后的孔径应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检查通过后应在柱、梁打上定位标记,使现场能按照预组装的定位进行安装。
5 钢框架安装5.1 钢塔架安装工艺流程5.2 安装特点5.2.1 钢结构框架高层建筑;5.2.2 单构件重量大;5.2.3 安装精度要求要;5.2.4 施工面紧凑、多层作业。
5.3 安装选用设备根据施工特点,选择QTZ—200型塔式起重机和16T汽车吊各一台,即可满足安装需要。
吊装设备性能见表—5表—55.4 QTZ-200塔吊设备的平面布置见图—85.5 钢结构安装预控程序5.6 安装方法5.6.1 安装前,应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底层柱的安装应置线、基础标高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
5.6.2 凡在地面组拼的构件,需设置拼装架组拼(立拼),易变形的构件应先进行加固,组拼后的尺寸经校验无误后,方可安装。
5.6.3 钢柱、钢梁吊装按图纸位置,按照构件的编号,依次下到上进行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