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速度、加速度、路程B.瞬时速度、加速度、时间C.位移、质量、速率D.重力、位移、加速度2.下列描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B.“越走越快”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C.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则其加速度方向也随之变化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改变量也增大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6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的位置坐标为6m B.初速度大小为5m/sC.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D.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4.将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只刚性小球a、b依次放入一个竖直、平底的圆筒内,如图所示.已知球a比球b球大,若不计一切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筒壁对球a的弹力比筒壁对球b的弹力大B.筒壁对球a的弹力比筒壁对球b的弹力小C.筒底对球a的弹力与球a的重力一样大D.球a对球b的弹力比球b受到的重力大5.将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经过时间t落回抛出点,已知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抛出速度大小为v=gt B.小球上升至最高点时恰好平衡hC.小球在时间t内速度改变量为零D.小球上升至26.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均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37°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不可能为A.mg B C D.2mg7.如图,倾角为α的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沙桶通过细绳相连接,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左侧细绳与斜面平行,斜面体与沙桶都处于静止状态。
不计滑轮和细绳的重力,向沙桶中增加少量沙子后装置仍保持静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斜面对小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减小B.斜面对小物块的摩擦力一定减小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一定减小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减小8.图示为甲、乙两辆电动汽车的速度图像,它们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它们在t=5s时相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加速时的甲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B.t=0时刻甲车在乙车后方30m远处C.分析知t=15s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D.分析知t=30s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9.港珠澳大桥上有四段110m长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如图所示,若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段的时间为t,则A.通过cd B.通过ce段的时间为(2tC.a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点的瞬时速度D.a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点的瞬时速度10.如图所示,小媛想推动放在地面上的衣柜,她用A、B两块等长的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形架,当小媛站在中央时,却没有推动衣柜,于是她试着分析了原因并尝试做了一些改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媛可以让体重更大的男同学站在中央B.小媛可以换两块较长的木板适当增大底角C.没有推动的原因是衣柜施加给木板的作用力太大D.没有推动的原因是衣柜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太大11.如图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它们的交界面与竖直墙壁间的夹角为θ,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物块A 的各个表面都光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块A 受到4个力作用B .物块B 对A 的弹力大小为mgsinθC .地面对B 的弹力大小为(M +m )gD .地面对B 的摩擦力大小为tan mgθ12.图为两质点A 、B 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图像,A 的图像为直线,B 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交点C 、D 坐标已标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是A .t 1~t 2段B 的平均速度与A 的速度相同B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A 、B 最多可以相遇三次C .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一定是122t t + D .两物体速度相同时,B 的位移大小为122x x +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
1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下:(1)如图(a )所示,他利用坐标纸记下的橡皮筋结点位置O 及两弹簧测力计拉力F 1、F 2的图示,请借助直尺和三角板在图中求出它们的合力,并用F 表示该合力;(2)若操作步骤完全正确,则图(b )中方向一定沿AO 方向的力是________(选填“F”或者“F′”);(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 .控制变量法B .等效替代法C .微元法D .类比法 (4)在本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两根细绳必须一样长B.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必须相互垂直(5)在本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无需记录的是________;A.两细绳的方向B.橡皮筋的原长C.两弹簧秤的示数D.结点O的位置14.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下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一条,如图所示,每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原始计时点未画出,并已量出相邻计数点间距离,还知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用了“220V 50Hz”的交流电.(1)纸带上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D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3)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题有4个小题。
15.某跳伞运动员在一次跳伞表演中,离开距地h=333m高的悬停直升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自由下落h1=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做匀减速运动,运动员到达地面时速度v=2m/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速度多大?(2)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16.如图所示,建筑工地上某人正在用图示装置缓慢拉升质量为m0=200kg的重物,在某一时刻,OA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OA与OB绳恰好垂直。
已知此人不存在翻转可能,故可将他视为质点。
已知人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0.5,并视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则(1)此时OA绳的拉力为多大?(2)此人质量m至少要为多大?17.甲、乙两车均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初始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x0=50m处,甲车始终以v1=1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最大行驶速度不超过v2=32m/s,达到最大速度后,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直至追上甲,求:(1)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xm;(2)经过多少时间t,乙车追上甲车;(3)乙车刚追上甲车,乙车就立即刹车,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4m/s2,则再经过多少时间t',甲、乙两车再次相遇。
(本小问保留两位小数)18.如图所示,倾角为θ=53°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A=2kg的物块A 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5,与A相连接的绳子跨在固定于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上,绳子另一端固定在与滑轮等高的位置。
再在绳上放置一个动滑轮,其下端的挂钩与物块B连接,物块B、C、D与弹簧1、2均拴接,B、C之间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1=140N/m,C、D之间弹簧劲度系数为k2=100N/m,m B=1.6kg、m C=1.0kg、m D=0.4kg,当绳子的张角α=74°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而且A恰好不下滑(这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若弹簧、绳子、小滑轮的重力,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1)此时绳子的拉力T的大小;(2)对物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其缓慢下滑一段距离至绳子的张角为β=120°时,物块D对地的压力恰好减小至零,求①物块B上升的高度h;②此时压力F的大小。
成都七中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一半期考试DACDDACBBDADCDAC13.(1) (2)F′ (3)B (4)C (5)B14.(1)0.1s (2)1.96m/s (3)5.03m/s 215.(1)150m /s v =(2)v 1=gt 1 t 1=5s h 2=h -h 1=208m 12v vv += 228s h t v== t =t 1+t 2=13s 16.(1)对O 点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由平衡条件:T A ,T B 的合力与重力等大方向由数学关系得:T A =m 0gcosθ=1600N T B =m 0gsinθ=1200N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图由平衡条件: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T B cos θ=fN B =Tsin θ+mg由题意,人刚要滑动时 f =μN B m =120kg 17.(1)当乙车与甲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 v 1=at 1 得t 1=7.5s , 此时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 1=v 1t 1=112.5m221156.25m 2x at == 则两车相距最远距离为x m =(x 1+x 0)-x 2=106.25m(2)当乙车达到最大速度v 2时,v 2=at 2 得t 2=16s , 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 x 3=v 1t 2=240m 2421256m 2x at == x 3+x 0>x 4,此时乙车未追上甲车,乙车以速度v 2匀速追甲车 (x 3+x 0)-x 4=(v 2-v 1)t 3 解得t 3=2s因此乙车追上甲车所用时间为: t =t 2+t 3=18s (3)当乙车速度减小到零时 248s 'v t a == 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 x 5=v 1t 4=120m264128m 2v x t == 当甲乙两车相遇时x 6-x 5=v 1t 5 解得t 5=0.53s 所以甲乙两车再次相遇时间为 t'=t 4+t 5=8.53s 18.(1)T +f =m A gsinθ f =μN T =10N(2)对滑轮受力分析 T 合=2Tcos37°=16N G B =m B g =16N T 合=G B 弹簧k 1处于原长要使物块D 刚好离开地面,弹簧k 2要先恢复原长,再伸长,物块C 上升的距离h C20.14m C D C m g m gh k +==弹簧k 1伸长的距离L10.10m C D m g m gL k +==物块B 上升的距离h B h B =L +h C =0.24m(3)当绳子的张角为β=120°时,由平衡条件知绳子的拉力T1=m B g+m C g+m D g=30NT1+f=(m A g+F)sinθf=μNN=(m A g+F)cosθF=4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