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学-期末全面总结--海南大学

工程地质学-期末全面总结--海南大学


土。(8 种) 26、残积土:风化作用后未被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特点:大小不均、棱角明显、无分选、无层理; 缺点: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 27、坡积土:在暂时水流(雨雪水)的作用及重力的帮助下,堆积在 坡脚或较平缓的山坡上(坡腰)。 特点:分选沿斜坡由上而下、由粗变细。沿垂直剖面,下粗上细, 五层理。 缺点:松散、富水。 28、洪积土:暂时性的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出口及山前倾 斜平原堆积形成的沉积土体。由于坡度和流速突然减小,形成扇状堆 积地形,即洪积扇。 特点:平面上,自扇顶向扇缘方向变细; 缺点:洪积扇具有活动性。 靠近山地的洪积物的颗粒较粗,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土的承载力 一般较高,为良好的天然地基; 离山较远地段为较细的洪积物,其成分均匀、厚度较大,土质较 为密实,通常也是良好的地基; 过渡地带,地下水溢出形成沼泽,因此土质软弱而承载力较低。 29、冲积土:正常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从上游搬运到下游河道 上(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形成的沉积物。 特点:分选性好、层理清晰、磨圆度高、分布广;建筑材料的重
2 剪裂隙的主要特征:与褶皱断层伴生、产状稳定、沿走向倾 向延伸较远、裂隙面平直光滑、裂缝小成闭合状态、发育密集,裂隙 间距小、容易构成软弱面。 14、最容易发生不稳定现象:①裂隙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
②裂隙倾向与边坡一致; 15、上盘:位于断层面上部,箭头指向方向恒为上盘方向;
下盘:位于断层面下部; 上升盘:相对上升的一盘;下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 16、断层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移,下盘相对上移;箭头和双划线在同侧; 倾角较陡。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移,下盘相对下移;箭头和双划线不在同一 侧; 17、背斜:向下运动,宽度变窄;向斜:向下运动,宽度变大。 18、断层的野外识别:地貌特征、断层伴生构造、地层特征。 19、不整合原因:年代不连续、产状不平行。
3 沉积岩特有组成成分:黏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 4 沉积岩的分类:碎屑岩类、黏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5 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6 沉积岩的构造:是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的排 列关系,主要为层理构造(特有的)、层面构造、化石。 7 层面:层与层之间的界面;
排水减压(减压井、排水沟); 在水流逸出段铺设反滤层; 16、基坑突涌-定义:建筑基坑存在承压水时,当开挖基坑减少了基 坑底部隔水层的厚度,当隔水层较薄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 部的现象。
分类: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0、河流地质作用定义:分类: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11、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的自然单
质或化合物。 12、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造岩矿物的形态:单晶(一向延长、二向延长、三向延长); 集合体(晶簇、钟乳状、土状、纤维状)。
2 引起变质的因素:高温、高压、新的化学成分的加入; 3 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 4 变质岩的结构:变结晶结构(重结晶结构)、变余结构(变 形和重结晶不完全);碎裂结构; 5 变质岩的构造:片理构造(特有的)、块状构造; 20、地质年代: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分为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 年代,地质工作中一般以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21、绝对地质年代: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 相对地质年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 22、绝对年代确定方法: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确定 相对年代确定方法:地层对比法 、地层接触关系法、古生物化 石法 、岩性对比法 23、国际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代(界)、纪(系)、世(统)。 24、第四纪(Q)-新近纪(N)-古近纪(E)-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 纪(T)-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寒 武纪(Є)。(12 个) 25、第四纪沉积物的土体(按地质成因类型)分为: 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风积土、冰积
1、界限含水率:随着含水量的变化,黏性土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 一种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量。 2、黏性土区别于砂、砾类土的特性:可塑性。
第五章-地下水
1、含水层:在正常水力梯度下,饱水、透水并能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土 层称为含水层。 2、隔水层:正常水力梯度下不能给出并透水或给出与透水相对微弱的 岩土层称为隔水层。 3、岩土的水理性质:含水性(容水度、持水度)、给水性(给水度)、透 水性(渗透系数)。 4、容水度:是岩土孔隙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 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5、持水度:是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在岩土中水的体积与岩 土总体积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结合水达到最大数值时的含 水量)。 6、给水度:是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流出的水的体积与岩土总 体积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给水度等于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7、达西定律适用条件:雷诺数≤10,流速慢,轨迹平行。 8、
地下水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结合水 毛细水 重力水
强结合水(吸着水) 弱结合水(薄膜水)
9、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10、包气带水
1) 定义:处于地表面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岩土层中,包括土 壤水、沼泽水、上层滞水以及基岩风化壳(黏土裂隙)中季节性存 在的水。
2) 主要特征:受气候控制,季节性明显,变化大,雨季水量多,旱 季水量少,甚至干涸。
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湖 泊和沼泽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负荷作用。(7 个) 6、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7、变质作用因素:高温、高压、新的化学成分。 8、地震震级:是按震源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放出能量越多, 震级越大。 9、风化作用定义: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风、电、降水、温度等大气 营力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岩石破碎 或成分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要源地。 缺点:软弱土层(承载力低、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高);粉砂层(透水性强)。
第三章-地质构造
1、地质构造基本形态: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2、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走向与倾向相差 90 °,因此只记 录倾向和倾角。 3、走向定义: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延 伸的方向;
倾向定义: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在水平面的投 影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倾角定义:岩层层面和水平面所夹的锐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 的角度大小; 4、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组成单位:褶曲; 5、褶曲要素:核、翼、轴面、轴、枢纽。 6、背斜定义: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 7、向斜定义:岩层向下凹的弯曲; 8、褶皱构造的识别方法:穿越法、追索法; 9、当岩层重复出现对称分布时,便可肯定有褶皱构造; 10、岩层新老组合关系:背斜(新-老-新),向斜(老-新-老); 11、断裂构造: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一定程度
类型: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20、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但产状基本 一致。
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上下地层 产状不同,下伏岩层与不整合面以一定角度相交。 21、岩石变形性能指标:弹性模量、泊桑比。 22、岩石强度:抗压>抗剪>抗拉。 23、压实性:无黏性土——密实度
(4).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流纹状(岩浆岩特有)、气孔状、杏 仁状。 18、沉积岩:
1 沉积岩定义: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条件下,在常温常压下由 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 作用和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2 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物质、黏土物质、化学沉积物质、 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后,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 12、断裂构造主要分为裂隙(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裂隙:没有明显位移;断层:有明显位移。 13、裂隙,按形成裂隙时的力学性质分为:剪裂隙和张裂隙。
1 张裂隙的主要特征:产状不稳定、延伸不长、面弯曲粗糙、 裂缝较宽、发育较稀、间距较大,是渗漏的良好通道。
岩层:上下两个层面间成分基本均匀一致的岩石; 岩层的厚度:一个岩层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分为夹层、 变薄、尖灭、透镜体; 19、变质岩:
1 变质岩定义: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演化过程中,原来的岩 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先存的变质岩)在地壳一定深处受到高 温、高压以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的条件下发 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黏性土——含水量 24、土的变形特性——压缩性
土的强度特性——抗剪强度 25、根据岩石结构特征,岩石可分为结晶联结、胶结联结。 26、胶结联结分为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 27、岩体(岩块+结构面)基本类型:整体块状结构、层状块状、碎裂块 状、散体结构。 28、结构面类型:原生、构造、次生。
第四章-土的工程性质
第二章-岩石成因类型
1、地球包括外圈层和内圈层,其中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壳上部为硅铝层,地壳下部为硅镁层。 3、地幔顶部有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物质均为固态,称作岩石圈,岩 石圈分裂成许多块体,称为板块,板块驮在软流圈上随之运动,即板 块运动。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和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 壳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1).根据冷凝的地质环境,分为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和喷 出岩;
(2).根据 SiO2 含量,分为酸性岩类、中性岩类、基性岩类、超基 性岩类; (3).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
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结构分类:全晶质结构(深成岩、浅成岩) 半晶质结构(浅成岩、喷出岩) 非晶质结构(喷出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