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中的第十卷,主要记载了与黄
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蚩尤—帝鸿
• 蚩这个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丑恶,尤的意思是特 别、非常、相当 ,所以说蚩尤本是骂名,蚩尤本 名帝鸿。 • 帝鸿部落的科技水平要比轩辕高,据记载,蚩尤 兄弟81人,皆铜头铁额,也就是说,戴着金属头 盔。而黄帝还是以玉为兵,也就是还用石器。

从汉代到当代,古今学人对《山海经》这部书 的性质的考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许 多推论性的假说相继问世。归纳起来,最具有代 表性的大约有如下几种: 1.形法类(始于《汉书》) 2.地理类 3.古史类(清代张之洞) 4.小说类 5.古之巫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 6.神话 7.类书

夔牛即雷兽、雷 泽之神,一足奇兽。 《山海经· 大荒东经》 记载:“状如牛, 苍身而无角,一足, 出入水则必有风雨, 其光如日月,其声 如雷,其名曰夔”。
九尾狐 《南山经》云:“青丘之 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 九尾。
狌狌 《山海经·南山经》:“有兽 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 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注释:类书,我国古代一种大型的资料性书籍。辑录各种书中的材料,按
门类、字韵等编排以备查检,例如《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 • • • •
那些《山海经》记载的远国异人
• 拘瘿(ying三声)国
• 大禹所积石山的东面,那里的人脖子上都长着一个大 肉瘤,以至于人们走路时都要用手托着。
• 伯虑国 • 《山海经· 海内南经》:“ 伯虑国 、 离耳国 、 雕题国 、 北胊国 皆在 郁水 南。一曰 相 虑 。” • 这一部族的人生平最怕睡觉,生怕一睡不醒。 因此日夜愁眠,终年混混沌沌,勉强支持。往 往有人竭力支持,数年不睡觉,到最后精疲力 竭,虚脱而亡。于是越是这样,越害怕睡觉, 越是精神萎靡一觉不醒的人越多。形成恶性循 环。正所谓“杞人忧天,伯虑愁眠。”
朱獳(nou四声) 《山海经·东山经》:“耿山,无 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兽焉, 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獳,其鸣 自纠,见则国有恐。”
腾蛇 《山海经·中山经》:“﹝ 柴桑之山 ﹞多白蛇、飞 蛇。” 郭璞 注:“即螣蛇, 乘雾而飞者。”
帝江 《山海经· 西山经· 西次三经》云: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 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 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 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 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 也。”
• 氐人国 • 《山海经· 海内南经》:“ 氐人国在建木西, 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 此国族人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鱼,而且颇具 神通,可以来往于天地之间。
西王母:半人半兽怪神—母系氏族首领
• • • • 在《山海经》中,有三处记载了 • 《竹书纪年》记载:“帝舜九 “西王母”: 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玉环。” 《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 • 可见黄帝时和帝舜时,献玉环 其状如人,豹尾虎具而善啸,蓬发 朝见的西王母,是我国西北方 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部族 《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 之首领;既能来朝见,当然是 母梯几而戴胜,期南有三青鸟,为 一般的平常人 。 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 山,名昆仑之丘。„„有人,戴胜, 虎齿,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 物尽有。” 综合上述三处《山海经》的 记载观察,可见西王母是奇形怪状 的半人半兽之怪神,而不是一般的 平常人。 注释:《竹书纪年》关于上古 史的记述被大多数人认可。
山海经
•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 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 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 •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 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 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 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 总结而言,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 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 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内容选段
原文 译文
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 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韭菜但开着青色 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 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 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 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 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 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 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 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 不会长寄生虫。 • •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 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gu三声)而黑理, 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yu四声)而白耳, 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sheng一 声),食之善走。 丽 (ji三声)之水出焉,而西流注 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 (jia三声)疾。
– – – – – – –
《山海经》包含内容 山经 ▪ 南山经▪ 西山经▪ 北山经▪ 东山经▪ 中山经 海经 海外经▪ 海外南经▪ 海外西经▪ 海外北经▪ 海外东经 海内经▪ 海内南经▪ 海内西经▪ 海内北经▪ 海内东经 大荒经▪ 大荒东经▪ 大荒南经▪ 大荒西经▪ 大荒北经▪ 海内 经
《山经》排列在《山海经· 五藏山经》之首,说明其地位 的重要性。若以《山海经》的“大荒”四经来研究,解开 “南山经”也就找到了通往“大荒”的通途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