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 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 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 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 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一书的作者 和成书时间都还未确定。过去认为为大禹、伯益所 作。现代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经》成书非一时, 作者亦非一人,时间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 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汉校书时才 合编在一起。其中许多可能来自口头传说。
【异兽】 比翼鸟
《山海经· 海外南经》:“比 翼鸟在(结匈国)其东,其 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 曰在南山东。”又山海经 《西山经》:“崇吾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 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见则天下大水。”
【异兽】兕 读音:SÌ
《山海经· 海内南经》 有这样的两段记载, “兕在舜葬东,湘水 南。其状如牛,苍黑, 一角。”
夔与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 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 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 业 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异兽】 青鸟
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 的神鸟。
《山海经· 西山经》:“又西 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 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 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象征】:青鸟象征着幸福,在 西方还代表快乐
【獬豸】 XIÈ ZHÌ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 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 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 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 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 角,俗称独角兽。它拥有 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 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 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 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 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狴犴】 BÌ N 'À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 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 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 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 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 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 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 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 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 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 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 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 穆正气。。《天禄识余· 龙种》: “俗传龙子九种,各有所 好……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 故立于狱门。”
《山海经》18卷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
【密码之内景图】
【密码之内景图】凤凰
【原文】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 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①,首文 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②文曰 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 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 ①风皇:同“凤凰”, 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 雌的叫“凰”。据古人说,它的形状是 鸡的头,蛇的脖颈,燕子的下颔,乌龟 的背,鱼的尾巴,五彩颜色,高六尺左 右。 ②膺:胸。 【译文】 丹穴山,山中有一种 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是五彩 羽毛,名称是凤凰,头上的花纹是“德” 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 形状,背部的花纹是 “礼”字的形状, 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 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凤凰 的鸟,吃喝很自然从容,常常是自各儿 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
《山海经》现在最早的版本是经西汉刘向、刘 歆父子校刊而成。晋朝郭璞曾为《山海经》作 注,考证注释者还有清朝毕沅的《山海经新校 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 《山海经》 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 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 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 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异兽】蛊雕
【原文】 鹿吴之山,上无草木, 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 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 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 是食人。 【译文】 再往东五百里,是座 鹿吴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 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泽更水从 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滂水。 水中有一种野兽,名称是蛊雕,形 状像普通的雕鹰却头上长角,发出 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是能吃人的。
【神话】夸父追日
《海外北经》:夸父与日 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 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陶渊明《读山海经》: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神话】西王母
《西次三经》:“玉山,是西王母 的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 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 及五残。”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 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 同,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 身,文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 之渊环之,其处有炎火之山,投物 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 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 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在昆明仑虚北。”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 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 传· 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 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 言,天下谓之梼杌。”
【饕餮】读音TĀO TIÈ
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 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 秘怪兽 。古书《山海经》 介绍其特点是:羊身, 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 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 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 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 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 贪婪之人叫:“饕餮”。
【密码之内景图】玄武
【夔】 读音:KUÍ (二声)
《山海经· 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 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 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 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 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 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 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 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 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 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 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 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历史】黄帝战蚩尤
《大荒北经》:蚩 尤作兵伐黄帝,黄 帝乃令应龙攻之冀 州之野。 黄帝与蚩 尤应龙蓄水。蚩尤 请风伯、雨师纵大 风雨。黄帝乃下天 女曰魃,雨止,遂 杀蚩尤。
【历史】大禹治水
《大荒北经》:共工臣 名曰相繇,九首蛇身, 自环,食于九土。其所 所尼,即为源泽,不辛 乃苦,百兽莫能处。禹 湮洪水,杀相繇,其血 腥臭,不可生谷;其地 多水,不可居也。禹湮 之,三仞三沮,乃以为 池,群帝因是以为台。 在昆仑之北。
【异兽】九尾狐
【原文】 青丘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 者不蛊。 (医药?类似记 载甚多)
【译文】 青丘山,山 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 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 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 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 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梼杌】 拼音 TÁ WÙ O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梼杌很像虎,毛长,人面虎足 猪口牙,尾长,被用来比喻顽固 不化、态度凶恶的人。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 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 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 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 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历法】羲和浴日
《大荒南经》:“东南 海之外,甘水之间,有 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 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 十日。” 实际上揭示的是尧舜禹 时代使用一年十个月的 太阳历的史事。
பைடு நூலகம்
【历法】常羲浴月
《大荒西经》:“有女 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 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实际上揭示的是夏代开 始使用一年十二月的太 阴历的史事。
《中山经》记载的十二条山脉,与《东山经》《西 山经》《南山经》《北山经》记载的山脉一起是二 十七条山脉,这与人体十二正经,以及一共二十七 条经络相一致。
大地结构如人体:
/his/200812/6aa74308-616b-4f66-b751-c9ba1aa4d8c0.shtml
《山海经》主要内容
《山海经》地图 《山海经》中的异兽 《山海经》中的神话 《山海经》中的历史 《山海经》与历法 《山海经》与占卜(参见引文) 《山海经》与医药(参见引文) 《山海经》密码
【异兽】蠃鱼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 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 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 见则其邑大水。 (占卜?类似记 载甚多) 【注释】 ①黄贝:据古人说 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 也有尾巴。 【译文】 邽山,蒙水从这座 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 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 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 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 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兕,如野牛而青,象 形。——《说文》 古籍里要形容地方险 恶,也多言“其上多 犀兕虎熊之类”
【神话】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 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鴞。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漳水出焉,东 流注于河。
【山海经密码】
人体内景图? 山海经涉及美洲地图? 《失落的天书》:物 候的季节性规律。 《连山》、《归藏》?
/p300001432.html 山海经揭秘:《山海经》是 《连山》;《大荒经》是 《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