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式铝拉丝机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LT-450/13型水箱式铝拉丝机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
2 设备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
3.1开机前准备
3.1.1开车前按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配模比,根据配模比再确定适当的生产速度。
3.1.2检查设备压缩空气管道、拉丝油管路、润滑管路有无泄露现象以及是否有阻塞现象,气源供应是否充足,压力能否保持0.5MPa左右,水分离器是否需要放水。
3.1.3检查机电设备,包括附属设备、润滑冷却系统是否完好,各齿轮箱注入足够润滑油。
3.1.4根据工艺卡片核对设备现行生产的产品,进行配模必须符合有关标准或相关文件的要求。
3.1.5接通气源,并将压缩空气送到各部件需要气源的地方。
3.1.6拉线润滑冷却装置接通循环冷却水,接好循环回流管道。
3.1.7生产前,必须由质检员进行首检,确认合格后方能正常开车。
3.2开机步骤
3.2.1开机前应检查机器上的所有紧固件是否松动,传动件是否转灵活无阻,润滑油路,冷却管路,气动管路等是否畅通无渗漏现象,电气接线是否有误。
3.2.2拉丝生产时先将坯线值放在放线架前端进线笼下,将坯线头从锥形进线笼引入,并引入拉丝机;
3.2.3拉丝机进线装置应按拉丝模个数来确定其位置。
3.2.4当线头穿入拉丝鼓轮室后,利用轧尖穿模二用机,将线头按配模程序道次,
逐道轧尖、穿模、引拔操作,逐道引拔长度按实际所需长度测定。
3.2.5挂模操作时可启用脚踏开关点动电机慢速运转,将线逐道在塔轮上卷绕2-3圈,导轮上不需卷绕,拉丝模应装入模座槽内,最后一模穿出后,将线头在定速轮上卷绕2-3圈,将线经涨力架,引卷到收线工字轮盘上。
3.2.6拉丝挂模程序操作完成后,先开冷却润滑阀门待冷却液至浸末液面后方可启动带年纪运行。
3.2.7停机后,应及时清理设备,上油保养,关闭水、电、气路开关阀门。
3.3质量控制
3.3.1铝杆上车前认真核对,使用经质检科检验合格的铝杆。
3.3.2铝杆焊接要光滑牢固。
3.3.3经常巡视设备,测量线径和观察线材表面情况,发现润滑不良和线模磨损及时调整。
3.3.4主电机和定速轮电机及拉线速度同步及恒张力收线,发现不同步或张力不恒定应及时给予调整,排线要求整齐。
3.3.5拉丝鼓轮磨损后,可以内外面调换使用,两面均磨损后可以更换拉丝轮圈。
3.4班后操作
3.4.1自检合格的产品必须挂上符合要求的合格标签,一律不得塞进盘线里,按指定地点整齐堆放。
3.4.2下班后所有气缸应处于非工作状态,外伸的活塞杆必须擦亮。
3.4.3清理好工作现场,擦试干净设备,做好交接班记录。
4 紧急情况处理
4.1熟悉急停按钮的位置,发生需要紧急停车的人身、设备伤害事故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按动紧急停车按钮,按安全预案妥善处理并汇报当班领导。
4.2紧急停车对设备危害很大,只能在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时使用,严禁在正常开机状态下使用。
4.3熟悉灭火器、消防水箱位置,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发生火灾时,在最短时间内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灭火,并向当班领导汇报。
5安全注意事项
5.1非本岗位操作工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准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
护装置等;
5.2点动开关保持灵敏,不使用时应放置在隐蔽处,以防止误触发。
5.3使用穿模机时,手不得放在穿模机转动部份,也不得放在穿模机滚筒上,穿
模机使用结束后必须及时关闭电源。
5.4接头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防止火花飞出伤人。
5.5设备运转时,禁止进行设备润滑检修和擦拭,禁止在设备上存放任何东西和
杂物,谨防卷入设备,造成事故。
5.6禁止使用芯子松动或损坏的盘具。
上盘时应将顶针顶牢、保险销子旋紧、关
上防护栏再开车,收线盘前后禁止站人。
5.7换盘时,设备停稳后方可操作,下盘时做好防护措施并看清前面有无往来人
或物件妨碍,防止压伤等事故发生。
5.8拉丝机在开机过程中,遇有磨擦而生出的明火,必须手工及时扑灭,如手工
无法扑灭时,必须先停车切断电源,再使用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正确扑灭,严禁使用水浇方法扑灭,防止触电。
使用后的灭火器必须及时放到指定地点,并书面上报车间办公室。
6 当班期间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主要维护保养工作如下:
6.1机器经使用2-3个月后,应更换润滑液,并每年1-2次定期检查和保养,特别要注意各传动部件的滚动轴承、油封是否有摩擦现象,如有摩擦,应及时更换。
6.2二塔轮轴的滚动轴承是径向推动轴承,本机设计是可调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进行调整。
6.3滚动轴承及油封如发现有磨损现象应及时更换。
6.4塔轮使用到一定时间后,轮面必然会有磨损甚至起沟槽现象,如要进行车加工修复,应按整套塔轮标准尺寸同一比例计算确定,否则会引起配模不当而产生断丝现象。
7 接班时,必须面对面交接,交班人员应将设备当班运行情况详细告知接班
人员,接班人员应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认可。
交接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设备润滑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