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绪论教育学(1)

绪论教育学(1)


巩固性原则
系统性和循 序渐进原则
量力性原则
反对经院主义教学的强迫性 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
1.在教学内容上,要妥当的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 “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 2.在知识教学安排上,要求做到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等;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务使每年、每月、每 日、每时,都有它指定的工作。” 4.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首先从感官的活动开始, 进行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忆;最后才是 进行实际运用的练习。
个体;群体;国家和民族;整个人类 宏观、中观、微观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
包括:个体的教育活动;(个体的教育活动是
教育学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中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
学是研究人类一切的教育现象,不只是学校教
育。也就是说,教育学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
现象和教育问题。)
西北师范大学胡德海老师把这些教育现象分为:
①教育活动;②教育事业;③教育思想(意识
形态)
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的特
殊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
第一步
第二步
教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
1.教育学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2.教育学研究形成不同的传统和风格 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学派之间的相 互批评和借鉴
第三步
前学科时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前科学时期
传统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德国人赫尔巴特 是最早视教育学 为一门科学,并 创立教育学体系 的人。 1806年他出版了 《普通教育学》, 被称为规范教育 学建立的真正标 志。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 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 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 系的理论。
缺点:过于量化,不能 够涵盖教育学问题
西方:柏拉图的《理想 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 理》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学思行结合 (原则与方法)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师典范) 3.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标,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 的君子) 4. 有教无类思想(办学方针) 5. 教育内容(六艺)、道德教育(礼、仁)等等
(三)科学化时期
文化教育学
杜威:五步教 学法 困难;问题; 假设;验证; 结论
实用主义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 兴起的教育思潮,是典型 的“美国版”教育学。缺 点: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 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 学校的特质。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 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
他创办了一个学园, 取名阿卡德米。从此, 在这里讲学达40年, 一直到去世。柏拉图的 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 主要反国家 代表人物
教育主张
影响/作用 独特之处
从自由教育中发展 影响了人文主 第一个表达文
弗吉里奥 人文主义教育
义教育思想与 艺复兴教育思
实验教育学
教育学的发展得益 于学派之间的相互 批评和借鉴
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 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 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 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 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 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 刻的影响。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 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 国的一种教育学说。教育目的 是促进“社会的个体化”,培 养完整的人格,主要通过“陶 冶”“唤醒”的途径 特点: 在反对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 基础上建立 实践性不足,缺乏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 忽略教育中的客观事实
3.教育著作: 1632年 捷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1693年 英国 洛克 《教育漫 话》 1762年法国 卢梭 《爱弥尔》 1825年瑞士 裴斯泰洛齐 《天鹅 之歌》 1803年德国 康德 《康德论 教育学》 1806年德国 赫尔巴特 《普通 教育学》
1. 普及教育,泛智化, 普及化。泛智思想:把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 在西方的渊源。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 专著:中国的《学 记》写作于战国晚 期。作者为孟子的 学生乐正克
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 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 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最 后归纳,找出事物本质。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 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 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 学思想影响尤甚。
17世纪—19世纪末期
科学化时期
(一)前学科时期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特征: 1.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 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 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 系统的理论体系。
东方的孔子、墨子、孟子、 朱熹等;西方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 体良、伊拉斯谟、蒙田等。
2.出现少数教育专著。
中国:《学记》《大学》 《论语》《孟子》
实践
想的人文主义


提倡自由教育、培 影响了人文主 创办的“快乐
大 维多利诺 养全人
Liberal Education
义学校的实践 之家”成为人 文主义学校的 发源地

格里诺
强调古典文化教育 形成了形式主 西塞罗文体形
义的倾向
式化的奠基者
(二)前科学时期
1.时间跨度:17世纪—19世纪末期
2.发展特征: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 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 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了 自己的一系列概念体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
经典作家教育问题的论 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 思想; 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1930),是我国 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 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 问题的研究结果。 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 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 作。
当代教育学的新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 学著作。教育适应的两 条自然原则。(客观规 律;根据人的自然本性 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2.统一学制思想,研究 并倡导班级授课制
直观性原则
(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
3.教学原则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 原则(批判旧学校强迫
学生学习)
理解性教学;经常性练习和复 习;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教给 别人也是一种好的巩固知识的 方法。
教育学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 课程 教学 教师与学生 教育科学研究
目 录
壹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一、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 律的科学。 2.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 的诸多学科的总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