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接触

电接触


弹性变形
• 球面与球面接触 • 球面与平面接触 • 弹性变形下接触面的半径 与接触压力的立方根成正 比 • 球面与球面接触时的收缩 电阻 • 球面与平面接触时的收缩 电阻
α = 0.913 Fr E
α = 1.113 Fr E
ρ
1.82
R=
3
E Fr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ρ
2.22
3
E Fr
塑性变形
• 当接触点的压强超过材料屈服强度就会出现塑性变形。压 强很大,接触面的极大部分是塑性变形时,接触点的平均 压强才可视为常数,这个平均压强称为触头材料的接触硬 度。接触硬度与布氏硬度HB不同。布氏硬度HB是在一定 压力一定的测量方法下,根据受压点塑性变形的程度来确 定的;而接触硬度H与接触压力F、接触面的半径α之间的 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2)电接触的分类
固定接触
滑动及滚动接触
可分合接触
1——动接触元件;2——静接触元件
• 上述三种接触型式中,它们共有的工作状态是接触元件闭 合接通电流。运行经验表明,当两导体相互接触流过电流 时,接触处会出现局部高温,严重时可达接触导体材料的 熔点。 • 在可分接触中,它的工作状态除闭合通电以外,还有由闭 合过渡到分离,最后切断电路,或由分离过渡到闭合,最 后接通电路,以及处于开断状态等。触头在切断或闭合电 路的过程中,触头间往往会出现电弧。电弧的温度很高, 大大超过一般金属材料的熔点或沸点。即使电弧存在的时 间很短,也会使触头表面熔化和气化,造成触头材料的损 失,或者产生触头的熔焊。因此,在以上三种电接触类型 中,工作任务最重的是可分接触。
Rk =
ρ
∑ 2α
i =1
n
ρ = 2nα p
i
• 在一定的接触压力下,触头材料的变形与 触头材料的特性、接触表面的曲率半径以 及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即使经过精密加 工的表面也会有几个微米的凹凸不平,两 个接触面接触时总会有一个高点先接触, 继续压紧时又会有另外一些点接触,接触 点中有弹性变形也有塑性变形。
(2)接触形式
接触的形式很多,按触头外形的儿何形状不同,可分为点接触、线接 触和面接触三种接触的典型形式 (1)点接触:一个球面与一个平面或两个球面相接触,从几何学角度看,两 面接触于一点,所以称为点接触。当然,实际接触面是在 个小面积内的 若干个接触点。 (2)线接触:一个圆柱面与一个平面相接触,从几何学角度看,两面接触在 一条直线上,所以称线接触。当然,实际接触面是分布在狭长区域内的若 干个接触点。高压断路器使用的玫瑰式触头就用于线接触。 (3)面接触两平面相接触,从几何学角度看,接触面是一个平面,所以称 为面接触。当然,实际接触面是分布在若干处的很多个接触点。
• 接触面一方的收缩电阻 • 接触点的收缩电阻为
R=ρ
ε0
C
=
ρ 4α
ρ Rk = 2 R = 2α
• 上式给出了重要的物理意义:收缩电阻的本质 就是金属电阻,其大小与接触元件材料的电阻率 成正比,与接触点接触半径(导电斑点的半径) 成反比。 • 一般情况下,接触内表面中,导电斑点有n个, 在电路上是并联的关系,总收缩电阻为
U RC = I
导体电阻
接触电阻
• 接触电阻的物理实质是什么?直到上世纪初,才由电接触 学科的奠基人霍尔姆(R.Holm)做了正确的解释。他指出: 任何用肉眼看来磨得非常光滑的金属表面,实际上都是粗 糙不平的,当两金属表面互相接触时,只有少数凸出的点 (小面)发生了真正的接触,其中仅仅是一小部分金属接触 或准金属接触的斑点才能导电。当电流通过这些很小的导 电斑点时,电流线必然会发生收缩现象。电流线收缩,流 过导电斑点附近的电流路径增长,有效导电截面减小,因 而电阻值相应增大。这个因电流线收缩而形成的附加电阻 称为收缩电阻,是构成接触电阻的一个分量。 • 其次,由于金属表面上有膜的存在,如果实际接触面之间 的薄膜能导电则当电流通过薄膜时将会受到一定阻碍而有 另一附加电阻,称膜电阻(表面电阻),它是构成接触电 阻的另一个分量。 • 总起来说,接触电阻一般地应包含三个部分: 一个接触元 件一边的收缩电阻,接触面间的表面电阻,另一接触元件 一边的收缩电阻,三者在电路上是串联的关系。
• 一般来说,面接触的接触点数n最大,收缩电阻最小;点接 触n最少,收缩电阻最大;线接触的n的收缩电阻介乎两者 之间。 • 对于强电流触头,接触形式对表面电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每个接触点的受力上。当触头上外加压力一定时,由于面接 触的接触点n最多,每个接触点上的压强最小,表面电阻最 大;点接触n最少,表面电阻最小;线接触的表面电阻在两 者之间。 • 接触电阻是收缩电阻与表面电阻的总和,因此,接触形式对 接触电阻的影响就比较复杂。乍一看来,似乎面接触的接触 点最多,接触电阻应最小。其实不然,在接触压力较小时, 由于表面电阻的影响,面接触的接触电阻不一定比点或线接 触的接触电阻小。从实测数据可以发现,当接触压力很小时, 面接触的接触电阻反而更大。 • 固定接触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压紧,压力很大,可以采用面 接触,使接触电阻减少。可分接触的连接一般用弹簧压紧, 压力较小.考虑到装配检修的方便和工作可靠,多采用点接 触或线接触。近代高压断路器中,可分触头及滑动、滚动接 触连接又进一步使多个线接触或点接触并联使用,使接触电 阻减小.工作更加可靠,而且制造与检修也比较方便。
3.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3.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1)材料性质
构成电接触的金属材料的性质直接影响接触电阻的大小。 这些性质是材料的电阻率、材料的布氏硬度HB,材料的化学 性能以及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度与电阻率。 根据这四方 面的性质,常用的几种金属材料在接触电阻方面的性能如下: (1)银 银的电阻率与硬度都小;银在低温下不易氧 化,高温下银的氧化物又很容易还原成金属银;银的氧化物 的电阻率也很低。从减少接触电阻角度看,银是最理想的材 料。但是.银的价格较贵,因此高压电器中常采用铜镀银或 镶银的方法。 (2)铜 铜的电阻率与硬度比银略大;在室温下,在 大气中或变压器油中铜会氧化;铜的氧化膜厚度随温度增高 而增加。从减小接触电阻看,铜是仅次于银的材料。为了减 小接触电阻,可以在铜上镀银或镶银,也可以镀锡。铜的优 点是硬度小,氧化膜的机械强度低。
RC = Rk + R f
电接触内表面的物理图景
收缩电阻
现假定: (1)接触内表面中,导电斑点的几何形状为圆形, 半径为α(故常称为导电斑点α),且α为常数; (2)导电斑点α之间有足够大的分散距离,以致斑 点与斑点之间电流——电位场互不干扰; (3)两接触元件中,收缩区内的电流一电位场完全 对称,且材料的电阻率处处相等。 在以上假定条件下,可以取一个孤立的导电斑点 α ,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理论上的定量分析。
(3)对电接触的主要要求
不良的电接触,不仅会损坏开关设备本身,而 且使电力系统发生各种事故。为了保证电接触长时 间稳定而可靠地工作,对开关电器电接触在工作过 程中的主要要求是: 1.电接触在长期通过额定电流时,温升不超过国家 标准规定的数值,而且温升长期保持稳定。接触电 阻要求稳定。 2.电接触在短时通过短路电流时,接触处不发生熔 焊、松弛或触头材料的喷溅。 3.在开断过程中,触头材料损失(电磨损)应尽量 小。 4.在关合过程中,接触处不应发生不能断开的熔焊, 且触头表面不应有严重损伤或变形。
电接触
1.电接触的分类和要求 1.电接触的分类和要求
任何一个电系统,都必须将电流(作为电的信号 或电的能量)从一个导体通过导体与导体的接触处传 向另一个导体,此导体与导体的接触处常常是电信 号或电能传送的主要障碍。由电机、电器、自动元 件、仪表、计算机等级成的现代化大型复杂电系统, 例如通信系统、控制系统、拖动系统、电力系统等, 它们所包含的电接触数目往往成千上万。如果其中 一个成几个工作不正常或失执则将导致整个系统工 作紊乱甚至停顿,其后果极其严重。
F = H πα 或α =
2
• 实际接触中总会有一部分弹性变形存在
F Hπ
F α= ζ Hπ
• 塑性变形下接触面的半径与接触压力的平方根成正比 ρ ζ Hπ ρ ζH Rk = = 2 F 1.13 F
表面电阻(膜电阻)
• 电接触的接触面上总会被一些导电性能很差的物 质覆盖。由于这种原因出现的电阻增大称为表面 电阻(膜电阻)Rf。 • 接触表面的覆盖物可能是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 等。这是由于电接触材料与周围介质如空气、油 等起化学作用而生成的,也可能是落在接触表面 上的灰尘、污物或夹在接触面间的油膜、水膜等。 对于高压开关电器来说,金属的氧化物是主要的。 金属氧化物多半是半导体,电阻率很高。
(3)铝 铝的电阻率及硬度不算太高;铝的严重缺点是化 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室温条件下很容易生成又硬又厚的 氧化膜.从而使接触电阻增高。因此,铝一般只用于固定接 触,并常采用表面覆盖锡的方法来减小接触电阻。 (4)金、铂、铱等 这些贵重金属的优点是化学性能稳 定,触头表面不会产生不导电的薄膜。但是这类贵重金属材 料价格昂贵,来源稀缺,不能大量使用,—般只用于低压电 器中的弱电流触头。 (5)钨铜和钨银复合材料 以高熔点金属钨与高导电金 属铜、银采用粉末治金的方法制成的钨钢和钨银复合材料具 有导电性能好,在电弧作用下烧报小的特点,是开关电器中 广泛使用的触头材料。钨钢复合材料价格较便宜,主要缺点 是在大气中易氧化,接触电阻不稳定。适宜用在油断路器和 六氟化硫断路器中。常用的是含钨量为80%的钨铜复合材料。 钨银复合材料通常用于对接式的触头上,接触电阻稳定但耐 弧性能稍差。
2.接触电阻的理论和计算 2.接触电阻的理论和计算
• 电流通过两导体电接触处的主要现象是接触处 出现局部高温。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电接触处存 在一附加电阻,称之为接触电阻。
一均匀导体通以电流 I,用电压表测量 导体上一段的电压降 U,则这一段的电 阻为
U R= I
将导体切断或对接起来形成电接触,导 体仍通以电流 I,用电压表测量导体上 同样长度一段的电压降 Uc, U 大得多, 比 电阻 Rc 也比 R 大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