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与朱元思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B.有时见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天下独绝.
绝.多生怪柏
D.横柯上蔽.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①薜萝:即薜荔和女萝。

后世用来称呼隐者的居处。


觅薜萝,意思是说自己要隐居。

②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③富、饶:均作动词,富有、充裕。

菊花、竹实:都是隐者的食物。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仆去.月谢病
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B.梅溪之西.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绵绵成韵.
嘤嘤成韵.
D.幸富.菊花
不义而富.且贵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遂葺宇其.上
A.其.一犬坐于前
B.不能名其.一处也
C.并自为其.名
D.其.反激之力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7.作者笔下的石门山景色有何特征?请简要评述。

8.看到石门山的景色,作者最希望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泰:安适。

⑤忧望:挂念,盼望。

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猿则百叫无绝.
胜绝.第一
B.从.流飘荡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不觉欲.曙
夕日欲.颓
D.又闻.山猿谷鸟
不能称前世之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B.猛浪若.奔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C.因.置草堂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D.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12.两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其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1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

古汉语中的虚数与概数
(1) 虚数表示法。

虚数是指不实际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 或“多”,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有的甚至全无关系。

一般用数词“一” 表示“少”;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其倍数表示“多” 。

(2) 概数表示法。

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

文言文中表示概
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用“十” “百”“千”“万”等整数表示概数;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无虑”等表示;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等表示。

1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思”“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九死一生”等词句中的“三” 和“九”都指的是虚数。

B.“千丈见底”“千百成峰”“千转不穷”“百叫无绝”中的“千” “百”都是用来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概数。

C.三教九流,泛指中国古代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中国古代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

D.古代年龄有特殊称谓,如称三十为而立之年,四十为不惑之年,五十为知天命之年,六十为耳顺之年,七十为古稀之
年,等等。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蔽:遮蔽;A项,直:直接/笔直地;B项,见:看见
/ 了解;C项,绝:绝妙/ 极(高的)。

2.【答案】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答案】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

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风发。

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在这山水间冷静放松,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4.【答案】C
【解析】C项,韵:指和谐动听;A项,去:与“月”相连,指“上个月” /距离;B项,西:西边/ 向西;D项,富:动词,富有/ 名词,富裕。

5.【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其:代词,他(它)的;A项和B项,其:其中的;C项,其:自己的。

6.【答案】_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7.【答案】_石门山峰峦耸峙,幽岫含云,溪水澄澈,更有“蝉吟鹤唳,水响猿啼”,显得格外幽美8.【答案】_隐居在石门山。

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山水相融的情趣。

9.【答案】C
【解析】C项,欲:快要;A项,绝:停止,消失/绝妙;B项,从:
跟、随/追随;D项,闻:听见,听到/ 名声。

10.【答案】D
【解析】D项,但:只是;A项,自:从/在;B项,若:像/比得上;
C项,因:于是,就/ 趁、乘。

11.【答案】(1)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大致像这样,不能详尽记述。

12.【答案】绝。

13.【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
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及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

14. 【答案】B
解析】B 项,“千”“百”都是用来极言其多的虚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