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份考试作业法学概论第3次
一、名词解释题(共 6 题、0 / 24 分)
1、两审终审制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的法律制度。
2、政治避难
政治避难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外国当局通缉或受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准许其入境和居留,并给予保护。
3、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公司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形式。
4、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雇工的个体经营组织和劳动者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
5、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
6、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共 6 题、0 / 24 分)
1、简述夫妻财产制度。
答:夫妻财产制度表现为三种情况:(1)夫妻个人财产制: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夫妻约定财产制:即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属制度。
(3)夫妻共同财产制:夫妻共有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不属个人财产和约定财产的那部分财产。
2、简述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重要条件
答: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重要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为数(50人以下);(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最低限额(一般3万元,一人公司为10万元);(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3、民事共同诉讼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民事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种类: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包括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两类。
4、简述紧急避险的必备条件。
答:紧急避险的必备条件为:(1)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危险而采取的;(2)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得;(3)必须是不得已而采取的;(4)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5、简述税法的构成要素。
答:税法的构成要素为:(1)纳税主体;(2)征税对象;(3)税率;(4)税种税目,纳税环节,减免税、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
6、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答: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有:请求确认物权;请求排除妨碍;请求恢复原状;请求返还原物;请求赔偿损失。
三、案例分析题(共 4 题、0 / 28 分 )
1、王某,25岁,于2004年12月20日潜入某市棉花仓库,意欲搞点棉花回家缝制棉衣。
不料,该棉花全都被打捆万百余斤的大包,王某见搬不动,就掏出随身携带的打火机,想烧断捆绳后搞几包小包棉花回家,结果在烧棉花捆绳时引发了棉花仓库起火,将该棉花仓库的棉花全部烧光。
请问:⑴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⑵王某的行为触犯了哪几个罪名?为什么?
⑴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
因为王某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法律,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⑵王某的行为既构成了盗窃罪(未遂),又构成失火罪。
因为,王某已实施了盗窃行为,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属于犯罪未遂。
同时,王某并没有放火的故意,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火灾而没预见到,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若再根据犯罪构成的其它条件进行衡量,可见,王某的行为既构成了盗窃罪(未遂),又构成失火罪。
2、某日,甲带刀要去杀乙,走到半路又打消了杀人的念头.实际上那天乙在外地出差,根本不在家,甲即使到了乙家也不可能杀乙. 问:甲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因为甲并不知乙不在家,他主观上认为犯罪行为是可能进行到底、实施成功的,但仍然主动把犯罪行为停止下来,属于自动放弃犯罪,故是犯罪中止。
3、张、王二人持供销社水产专用发票到某水库购买鱼苗。
购得鱼苗后,张、王二人委托个体运输户李某用船将鱼苗运回供销社。
李某承运鱼苗的船超载翻船。
后来,水库负责人到供销社催讨鱼苗款,供销社经理以张王二人非供销社职工为由,拒绝付款。
问:本案涉及哪几个法律关系?
本案涉及三个法律关系:张、王二人与供销社之间的代理关系(表见代理);供销社与水库之间的买卖合同关系;供销社与李某之间的运输合同关系。
4、甲晚上下班回家,路上两个喝醉的年轻人无故向甲滋事,并向甲动武,甲躲避再三,被迫还手,双方扭打在一起。
此时,便衣警察孙某路过,见状抓住甲的右肩,但未及时表明其公安人员的身份。
甲误以为孙是对方的帮手便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孙一刀后逃走。
问题: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和处理?为什么?
甲的行为是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甲的行为是故意伤害。
因为,孙的行为不构成对甲的“不法侵害”,因而决定了甲的行为不具有防卫意图,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
但是,甲对孙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有伤害孙的故意,且实施了伤害行为,因而是故意伤害。
四、论述题(共 4 题、0 / 24 分)
1、试述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共有原则有:⑴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⑵辩论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⑴调解原则;⑵处分原则;⑶支持起诉原则。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⑴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⑵合法性审查原则;⑶不适用调解和反诉原则。
2、试述国家行政与一般行政的区别。
国家行政与一般行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⑴性质不同:国家行政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质;一般行政所涉及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则只具有局部或个别的非公共性质,它只是以其组织内部一般性和勤杂性事务为对象和范围;⑵目的不同:国家行政的目的在于公共利益;一般行政的组织管理活动,则是以追求团体利益为目的;⑶依据不同:国家行政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一般行政以社会组织的章程和相关合同为依据;⑷手段不同:国家行政中行政主体享有许多特权,可以采用许多手段,如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手段等,这些手段可以直接表现为对相对人权利的限制和剥夺;一般行政中,任何一方都不享有优越于他方的特权,更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方;⑸救济方式不同:国家行政中若发生争议,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一般行政中若发生争议则只能通过申诉或仲裁方式解决。
3、试述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①平等原则;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③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原则(私权神圣原则);④禁止滥用民事权利的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是:⑴平等是前提;⑵私权神圣和意思自治是民法的本位原则;⑶禁止滥用权利和诚信、公平原则是对私权神圣和意思自治本位原则的限制,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民法的要求。
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2)它的产生不以任何制度为依据,它一经确立之后,就成为其他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
(3)它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