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昭通市跨越式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昭通市跨越式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助推昭通市跨越式发展张檀朋(云南省昭通市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云南彝良 657600)摘要: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迈向十三五的过程中,昭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必将遭遇更大的挑战。

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云南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门户、云南次级交通枢纽、中国内地连接南亚和东南亚的双向大走廊,推动昭通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谱写好中国梦昭通篇章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昭通地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特色产业1昭通市经济发展背景及现状:昭通市是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贫困落后地区,下辖 1 区 10 县,多山地,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相当落后,昭通地区的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威信县、绥江县、彝良县、镇雄县等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扶贫县。

尽管国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昭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3年度: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7%、全国平均水平(41907)的28%。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6%。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昭通为8200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19200)的43%、全国平均水平(25548)的35%。

从总体来看全市农村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依然很深。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特别是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发战略的实施,为昭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

要想使昭通尽快富起来必须依靠昭通全体人民的力量,面向市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寻求适合当地的发展致富之路。

近几年,昭通地区切实抓住国家投资重点向中西部转移和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通过几年的努力昭通的产业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并且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如巧家糖厂、彝良氮肥厂、地区电力公司、云天化股份公司、昭通烟厂、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等。

除昭通烟厂,云天化股份公司、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外,其他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带动农户致富的面不够大;生产布局的方向不够明确;在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上,农户往往处于劣势地位;由于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缺乏应有的指导和帮助,其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上不去、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低以及农业生产物资近几年不断上涨等因素使得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政府各级各部门对此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按照特色产业发展规律和要求办事,在制度和管理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和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结果导致产业结构欠佳,发展后劲不足。

这种情况不利于昭通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实现昭通人民脱贫致富,更不利于昭通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

2昭通市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

是一国或区域范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的核心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其形成的基础是区域内独具特色的资源,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区域所特有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

昭通作为云南省最贫困地区,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和发达地区相比处于劣势地位,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重在扬长避短,关键是找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

超越产业传统模式,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昭通地区实现脱贫致富,步入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1.1昭通地区资源概况:昭通大部分区域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昆明准静止风气候带,造就了在整个西南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条件,区域内拥有从亚热带到北温带适生的各种生物资源。

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151科457类160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中药材291种。

经济林木种类多,分布广,许多林木的数量和产品在省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草场面积达68.79万公顷。

畜禽品种齐,门类多,品质优良。

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魔芋、甘蔗,主要经济林果有竹笋、核桃、苦丁茶、五倍子、苹果、花椒、木漆、柑桔等。

昭通素有资源“金三角”的美誉,在水能资源方面,地跨金沙江、长江、乌江三大水系,水能资源富甲云南,水能蕴藏量为 2080 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612万千瓦,分别占全省的 20%和 21%。

国家在金沙江下游昭通境内规划有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巨型电站。

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已知矿产资源33种,现已探明储量22种;区内煤炭储量209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昭通盆地褐煤储量80.8亿吨,为我国第二大褐煤田。

昭通还是我国五大硫铁矿区和云南三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在生物资源方面,区内有国内首次发现并命名的18种竹类,盛产油桐、五倍子、苹果、柑桔等多种经济林果,昭通贝子是我国南方第一个优质苹果基地,昭通的天麻、杜仲等中药材名扬国内外,小草坝天麻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方面,区内不但有黄连河省级风景胜区、铜锣坝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而且还拥有“五尺道”,“豆沙关”、“人悬棺”、“罗炳辉故居”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扎西等人文景观。

通过对昭通自然资源及经济效益的评估,昭通发展特色产业可以从特色农业、特色工矿业、特色旅游业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1.1特色农业:1.1.1中药材产业以天麻为例—昭通应以昭通制药厂为基础,引进大型制药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开展以天麻为主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化开发,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同时,要配套建设优质天麻生产基地,加大对天麻系列产品包装、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力争使昭通天麻系列成为与文山三七并驾齐驱的云南两大名牌天然药物。

1.1.2蔬菜水果产业以苹果为例—昭通市雨量适中、阳光充沛,光、热和水资源丰富,成为南方苹果生长最适宜的地区。

近些来来,为了使昭通市的苹果产业做大做强,提高苹果竞争力和质量水平,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苹果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昭通市围绕基地建设、加工转化、市场营销三个重点环节,按照“十二五”制定苹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壮大产业。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连片的原则,统一抓好基地建设规划,规划到村到组、到地块。

选择优质、优势品种,延伸扩展现有果园,发展规模种植片带,建立一批苹果生产专业乡、村。

1.2特色工矿业依托昆水工业长廊,将烟草及配套工业、水电、生物创新产业、褐煤化工、矿冶等产业,形成昭阳、水富两个区域经济增长极。

充分发挥昭阳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重点发展重化工、生物制药、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

借助绥江、水富良好的交通条件和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化工、建材等产业;借助镇雄、威信两个火电厂和彝良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带动,重点发展煤电、矿电结合的载能工业;借助巧家铅锌、铜矿和热带作物资源,重点发展矿冶业、缫丝业、地方传统名特优食品、制糖业、水果加工以及反季蔬菜。

依托金沙江三个巨型电站建设和沿江公路建设,重点搞好绿色产业开发,使之成为中国能源基地和昭通绿色产业开发带。

表2-1以旅游市场为导向,挖掘、整合区域及邻省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拳头旅游产品,带动各县区旅游开发和发展,把昭通旅游区建设成为集“革命历史回顾、滇蜀古道雄关名城探秘、云贵高原鹤乡丽水生态观光红色旅游和川渝避暑胜地”为一体的跨省旅游区利用213国道、内昆铁路和昭通机场,北连成都、重庆,南接昆明,发展成为滇东北旅游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发展带动中心。

建设重点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区,实施环境形象工程,营造旅游环境氛围。

水富、威信二县县城既是昭阳这个旅游集散中心客源辐射的重要接待地,也是周边旅游景区客源集散的重要依托地。

建设重点为:强化城镇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开辟旅游购物场所,美化绿化环境。

搞好区域旅游产品定位,昭通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作如下定位:以威信扎西会议会址为主要依托开发的产品应定位为革命历史回顾红色旅游产品;以昭阳区大山包、大关黄连河和彝良小草坝为主要依托开发的产品应定位为生态观光产品;以盐津豆沙关为主要依托开发的产品应定位为历史文化探秘产品;以水富大峡谷温泉和铜锣坝森林公园、大关黄连河为主要依托开发的产品应定位为休闲度假产品;以金沙江(三个巨型电站)为主要依托开发的产品应定位于水上娱乐产品(巧家、永善、绥江、水富);以昭通天麻、金江奇石、竹笋、竹制品、荞麦、绿豆糕为主要依托开发的产品应定位为旅游购物产品。

山水旅游资源区昭阳区为中心,包括鲁甸县、巧家县,主要有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拖姑清真寺、药山原始森林、大龙洞景区、景风水库等。

表2-23.昭通市特色产业支撑系统的建设昭通地区在某些产业和产品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条件。

要想使昭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只关注特色产业本身往往是不够的。

根据一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其产业的选择是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但往往出现所谓木桶理论所说的“短板效应”,即其中一项或几项要素跟不上使产业无法达到预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所以,对于昭通地区来说,除了选好特色产业外,还应建设好相应的支撑系统。

1.1积极发挥政府引导1.1.1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强跨越发展强大动力。

具体要求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制约发展突出问题改革;推进相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1.1.2全面扩大开放,着力激发跨越发展活力。

具体要求是: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省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多层次多区域合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效;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

1.1.3坚持产业兴市,着力打造昭通产业升级版。

具体要求是:围绕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园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旅游金融物流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2重视人才培养因为昭通处于“边、山、穷”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以致人才资源相当缺乏。

而人才又是发展的关键,企业要充分意识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重要性,重视培养高科技人才,把提高人才素质和完善用人机制放到优先位置。

一方面,改进现有的人才培养制度,积极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另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简化人才引进程序,提高人才引进效率。

对高科技人才给予多种优惠措施,并解决其在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1]张榆琴,李学坤,路遥关于构建乌蒙山区反贫困区域协调机制的思考.理论研究,2012 年,第 2 期[2]饶华敏乌蒙山集中连片少数民族困难地区贫困的脆弱性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12 年,第 18 期[3]高纯德中国地区产业结构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年4月,第23-26页[4]胥留德《论特色产业的选择》,《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 11 期[5]张东旭《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的要素分析》,《理论前沿》2002,第 8 期[6]昭通市统计局编印,《2008 年昭通年鉴》2008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