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示灯绿灯亮或电信号),有4种电极板安放法 5. 通过除颤仪显示确认病人存在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操作步骤
6.确定按钮置于“非同步” 7.按下“充电”(charge)按钮,将除颤器充电到所需水平 8. 站离床铺,嘱他人“离开”。两拇指同时按紧电极手柄上的“放电”
按钮,放电除颤,立即移去电极板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5个循环,然 后通过示波屏观察病人心电活动,判断心律是否转复,复律失败再进 行第二次除颤 9. 记录、比较电复律前后的心电图变化,以供参考 10. 电复律完毕,关闭电复律电源,擦干电极板备用。整理用物,妥 善安置病人
临床表现:无脉、无意识、无呼吸
开始复苏的时间是关键:
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4 ~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极小。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室颤
无脉室速 无脉电活动 (PEA)
窦静止
现代心肺复苏术
1958年 Peter Safar 口对口人工呼吸
见胸廓抬起。 ®进行人工呼吸时,每2分钟应检查一次脉搏,但
检查脉按压: ①定位 ②手法 ③姿势 ④深度 ⑤频率 ⑥与呼吸比 ⑦评估周期
正确吗?
定位和手法
步骤1:沿肋弓向中间滑移
步骤2:胸骨与剑突交 界处向上二横指
定位和手法
步骤3: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
2-4J/kg,不超过10J/kg或成人最大剂量 推荐第二次除颤的能量如有可能,要等于或大于前一次
院内心肺复苏术(ACLS部 分内容)
院内心肺复苏的流程(ACLS)
患者到达
医生或护士到达:判断环境、意识、呼吸
叫帮忙或医院应急预案
摆好患者体位和复苏板
医生开始按压,护士取除颤监护仪并摆好电极
可除颤心律
心跳骤停后综合征
心跳骤停后综合征(PCAS)又被称为复苏后 综合征(PRS),是患者因各种原因心跳骤停 并经心肺复苏使人体系统自主循环恢复后,全 身缺血再灌注反应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 程,并产生广泛的组织器官损伤。
心搏骤停后抢救措施
适当的通气/氧和 避免过度通气,10-12次/分,以最低的氧浓度 维持SpO2≥94
1960年 Kowenhoven 胸外心脏按压
1966年 Zoll 电击除颤
基础生命支持BLS--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Defibrillation 院外
高级生命支持ALS--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Diagnosis 复苏后支持post-resuscitation care --
步骤4:另一只手掌平行重 叠压在其手背,两手手指相 扣,用掌根按压,四指交叉 抬起不接触胸壁
定位和手法
简化:在胸骨下1/2处,即乳头连 线与胸骨交界处
姿势
手掌根长轴 和胸骨长轴 一致,上肢 一直线,双 肩对双手, 手不离胸, 臀为关节点
参数(深度、频率、呼吸比)
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深度:≥ 5cm
不可除颤心律
医生开始除颤后继续CPR(30: 2),护士建立静脉通路
医生继续CPR(30:2),护士建立静脉通路, 使用肾上腺素,高级气道建立(另外医生)
2分钟5周期后再次检查心律
对可除颤心律,医生除颤后 继续按压,护士使用球囊面 罩通气(30:2),两次除 颤后护士使用肾上腺素,呼 叫另外医生建立高级气道, 三次除颤后使用胺碘酮并治 疗可逆病因。
•频率:≥ 100次/分
•比例:按压和放松间 隔比为50%,胸廓完 全回弹,按压呼吸比 30:2
•过程:间断确保最短, 避免过度通气。
清除气道异物
开放气道
证明没有颈部外伤\托颌法无法开放气道 怀疑有颈椎损伤
仰头举颏法(head tilt-chin lift)
托颌法(jaw thrust)
口对口人工呼吸
自动体外除颤 (AED,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ion)
单向除颤仪
双向除颤仪
单向波和双向波的区别
峰电流小,副作用少,效果相当或更好
操作步骤
1. 打开除颤器按钮放在监护状态,确定选择paddle导联 2. 调节能量:单相除颤仪360J,双相除颤仪200J 3. 在两个电极板上涂导电糊或裹4-6层盐水纱布 4. 安放电极板,双手用力使电极板紧压皮肤(压力在10-12kg或指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院内 ICU
心肺复苏指南
2000年心肺复苏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BLS的ABC)
生存链的五个环节
立即识别和启动EMSS 早期CPR, 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心搏骤停后集成治疗
合适体位
常见体位
心肺复苏仰卧位
硬地板或床板
为什么?
昏迷体位
判断脉搏
急救人员一手食指和中指 并拢,以患者喉结为标 志,沿甲状软骨向靠近 急救人员一侧的滑行到 胸锁乳突肌凹陷处
注意事项:用力不能太大、 时间<10秒、不能确定 时以心博停止处理、注 意假阳性
脉搏存在:仅人工呼吸不做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或每5-6秒通气一次。 ®无论有无人工气道,每次吹气应超过1秒,且应
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
张海燕 急诊科
主要内容
心肺复苏概念及相关知识 现场徒手心肺复苏术 院内心肺复苏术 复苏后治疗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 时,经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建立 基础生命支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 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主心跳、呼 吸为止,其具体操作即心肺复苏。
4:进行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循环,要求 按压≥100/min,幅度≥ 5cm,胸廓完全回弹, 间断确保最短,避免过度通气
现场心肺复苏的流程(BLS的D)
5:AED/除颤仪到达
可以除颤
6:检查心 律看是否 可以除颤
不可除颤
7:电击1次,再 立即进行5周期2 分钟CPR
8:立即进行5周期2分 钟CPR。每5周期2分钟 检查心律,直到受害者 开始活动或ALS提供者 接替
CPR顺序改变
环境评估
火灾现场 车祸现场 地震等
安全急救环 境是大前提
判断意识和呼吸
为什么?
姿势:跪、两脚位置 动作:拍患者的肩膀并
问:“你还好吗” 判断:运动和反应、没
有呼吸或呼吸异 常(如抽泣样)
呼救,启动EMSS-据因灵活救治顺序
•启动EMS系统(自己或其他同事呼叫120, 去取AED或除颤仪,并返回现场) •仅有一个医务人员,面对淹溺或其他任何 年龄的窒息(原因是呼吸骤停)引起的心 脏骤停患者,应先给5周期CPR(约2分 钟),再去启动EMS。
成 人 基 础 生 命 支 持 简 化 流 程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的流程(BLS的CAB)
1:环境评估,检查患者,没有运 动和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
2:根据情况自行或让其他救 助者拨打120,取得AED
3:检查脉搏,在10秒 中内确认脉搏
脉搏 存在
没有脉搏
3A:每5-6秒一 次人工呼吸、 每2分钟检查 脉搏
捏鼻
罩口
正常吸气
缓慢吹气 >1s/次
松口鼻
眼视胸廓
第二次呼吸 (先给2次)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腔外伤 牙关紧闭
评估周期和换人
◆每5个CPR循环后,再次判断呼 吸和脉搏。 ◆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施救者,应 每2分钟(或5个按压与通气比为30: 2的周期)交换一次(5秒内) ◆一旦人工气道建立,2个施救者 不再30:2工作,此时按压≥100次/ 分,呼吸8-10次/分(6-8秒/次)
除颤
•所有BLS抢救人员应接受除颤培训,因为目 击的非创伤心博骤停成人,最常见的是室颤。 •在3-5分钟内接受目击者的立即除颤,存活 率最高。 •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对院外无目击者的心博骤停病人,医务人员 到达时应尽可能早作除颤抢救, •若EMSS到达大于4-5分钟,施救人员先进 行短时(即5周期或大约2分钟)的CPR。
电极板的位置
心底部电极放在右胸上部,位于 右胸骨旁第二肋间,锁骨下
心尖部电极放在左胸外下部,位 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与腋中线 之间,女性在乳房组织下
对心脏明显扩大者,心尖部电极 应适当向外向下移动
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要在l0cm以 上,否则放电时短路
能量选择
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 过低---无法终止心律失常 过高---导致心肌损害 单相波(monophasic)一般常用360J 双相波(Biphasic)120-200J,不知出厂推荐用200J,儿童
亚低温治疗(32-34度) 维持重要脏器灌注 促进脑功能恢复
复苏有效指征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面色转为红润 双侧瞳孔缩小 眼球活动,手脚抽搐,开始呻吟
对不可除颤心律,医生继续 CPR(30:2),尽快建立 高级气道,护士继续使用肾 上腺素,治疗可逆病因
内容分解
胸外按压—医生1 心电监护并除颤—护士1准备
仪器,粘电极,医生2除颤 球囊面罩通气—护士1 高级气道并正压通气—医生2 静脉通路并给药—护士2
要是有四个人就好了!!
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