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杭州灵隐寺的经典传说故事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在杭州流传着很多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从前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

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飞到哪儿,都会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个济颠和尚,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清规,拿把芭蕉扇子,东游西荡,到处打哈哈,人们也都喜欢他。

有一天,济颠和尚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异的山峰要飞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了。

他担心山峰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五更天时就爬起来,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说:“今天中午有座山峰要落到庄上来,大家赶快搬家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骂道:“你这疯和尚,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道:“我们穷佃户能往哪里搬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苦!”
小伙子听了哼哼鼻子,气道:“别编谎话吓唬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扛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济颠和尚后面,指手划脚地看热闹。

济颠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

他说得嘴
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没一家人家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啦,济颠和尚急得团团转。

这时,他忽地听到“滴滴打,滴滴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呵哟,原来有家人娶媳妇,新郎、新娘正磕头拜天地哩!屋子里喜气洋洋,人进人出,热闹极了。

济颠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呵,有了!赶忙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就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方巾还没有揭掉呢,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直叫。

济颠和尚抢走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气得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去。

一面追,一面大声叫喊:“抓住济颠和尚呀!住济颠和尚呀!”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济颠和尚跑啦!”
这一下,把全村的人都轰动了。

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

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哈,‘活菩萨’去抢新娘子,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济颠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往前奔。

他跑得可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没追上他。

等到太阳当头,济颠和尚站住脚,不跑啦。

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坐,摇着扇子扇风凉。

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他打,却没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
指,大风刮得呼呼响。

突然“轰隆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了胶,爬起来一看,哟,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又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

人们这才明白过来:济颠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性命的呵。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

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

济颠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啦,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一想,对呵,大家才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济颠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又会害死许多人。

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岁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去害人啦,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齐声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

一时间,锤的锤,凿的凿,“丁丁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

只是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

济颠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也不用凿,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

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毛眼睛。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先前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人们就叫它为“飞来峰”。

有关杭州灵隐寺的传说故事篇二话说唐时洛阳名士李源,字子
澄,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

其父名李橙。

唐玄宗末年,发生安禄山之乱,李橙死于乱军之手。

李源见父亲已死,悲痛万分,复见世事纷扰,遂绝意仕途,发愿为父守孝,至死一不为官二不娶妻。

就到惠林寺隐居起来,渐渐地,发现寺中僧人圆泽颇有文才,为人又纯正,故结为莫逆之交。

闲时,两人游山玩水,追古寻幽,遣兴抒怀,常有诗词歌赋相和。

有一次,两人同游峨嵋山。

李源本想从荆州沿三峡到峨嵋山。

圆泽觉得这样不好,认为从首都长安斜谷路过去更为方便。

李源坚决不答应,说:"我已下决心谢绝人世,更无追求仕途的欲望,岂可再提到什么京师长安呢!"
圆泽沉默良久,说:"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随你所愿吧。

"于是两人从荆州入四川。

路过南浦这个地方时,他们看见一位妇女,背负瓦瓮在汲泉水。

只见她外穿旧衣,内着锦裆,身怀六甲的样子。

圆泽平静地对李源说:"她就是我要托身转世的所在。

"
李源不明白圆泽的话,忙问:"你说什么?"
圆泽说:"这位妇人姓王,我本该成为她的儿子,已经怀了三年了,因为我迟迟不来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亲,养不了儿子。

今天既然遇上了,看来已无法躲避。

你当念佛号助我速生。

"
圆泽香汤沐浴后,对李源说:"我与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别过。

三天之后,你要到我投身的家里来,那时正在为新生儿沐浴。

新生儿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时将以笑为验。

还有请你记住,十三年后,我们还会在杭州灵隐天竺相见。

"
李源知道圆泽所说非妄,心生悲戚之心,不得不与圆泽诀别。

圆泽说罢趺跏坐化了。

那边厢王姓妇女生下了儿子。

三日后,李源依嘱到圆泽投胎的家里看他,果然,那小儿正被沐浴着,他见李源来,冲着他咧开嘴笑起来。

自从圆泽转世后,李源无心去峨嵋山,返身隐居于惠林寺。

于日升月落之间,十三个春秋过去了。

李源不忘旧约,只身从洛阳前往杭州,欲在灵隐天竺与圆泽相会。

天竺道上,观不尽诱人景色,听不尽溪泉淙淙。

但李源无心赏景,他只想看到前世的好友圆泽。

边走边想:他真能践约吗?他还像自己那样记住今天这个日子吗?他会不会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约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心心念念记着这个前世今生的约,圆泽会不会因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来到葛源亭畔,正在寻思间,只听有人在隐隐约约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他源循声望去,只见涧水对岸,有一牧童,梳着菱髻,骑在牛背上,唱着竹枝词,一见是他,便朝他挥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仔细一看,发现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圆泽,便知圆泽是真的守约的。

转世为牧童的圆泽坐在牛背上,对着他唱了一首竹枝词: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李源知道圆泽虽身是隔世之身,然旧日性情没有变,一时间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圆泽朝他走来了,他问:"你身体好
吗?"
圆泽笑着说:"李公,你是个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尘缘未了,我们无法再续前缘了,请你继续勤加苦修。

"说完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唱罢,牧童拂袖隐入烟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

余音缭绕,悲凄哽咽。

人世难得一知音,高山流水,心心相印。

谁知在最不能离别的情况下,生生地永诀了。

此情此意何以堪!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个年头,相约会面的日子终于来了,谁知此身已非彼身,一转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话是故人语,却凄凉难抑: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阴阳两世人,自然走不到一块。

心向往之,而身不能至。

一方隐入烟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层悲凉与伤感。

三生盟约,却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