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一、井下电气设备检查内容及标准(开关、电机、五小电器、电缆)1.设备外壳是否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变形长度超过50mm,且凸凹深度超过5mm者)。
2.防爆外壳内外是否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及以上)的。
3.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的。
4.开关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
5.电气设备接线腔上盖的螺栓、弹簧垫圈必须齐全和紧固(紧固程度以将垫圈压平为合格)。
6.弹簧垫圈的规格须与螺栓相适应,(偶尔出现个别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不为失爆)。
7.螺栓或螺孔不能滑扣(但换同径长螺栓加螺母紧固者除外)。
8.螺栓和不透螺孔的配合,紧固后螺栓和螺孔上剩余螺纹轴向长度应大于弹簧垫圈厚度的1.5倍;螺孔周围及底部厚度大于3mm。
9.同一部位螺栓螺母规格一致,钢紧固螺栓拧入螺母的深度不能小于螺栓直径。
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1-3个螺距。
10.沉孔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大于该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孔。
11.电动机接线盒盖不得上反。
12.密封圈内径大于电缆外径超过1mm。
13.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的。
14.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或铠装电缆铅皮)上的。
15.密封圈与电缆护套(或铠装电缆铅皮)之间有其它包扎物的;密封圈和进线嘴之间有充填物的。
16.一个进线嘴内用多个密封圈的。
17.带螺纹的电缆引入装置,螺纹啮合小于5扣,螺纹部分少于8mm的长度且少于6扣螺纹。
不用的进线嘴缺密封圈或挡板;或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挡板直径比进线嘴内径小2mm以上的;挡板厚度小于2mm或挡板直径在110mm及以上时厚度小于3mm的(所有挡板应镀锌)。
18.在用的螺旋式进线嘴缺金属圈;金属圈与进线嘴不匹配的(闲置的进线嘴可不用金属圈)。
19.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进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密封圈端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的。
20.压盘式进线嘴缺压紧螺栓或压紧螺栓未上紧,用一只手能使进线嘴明显晃动的。
21.螺母式进线嘴因乱扣、锈蚀等原因紧不到位的或用一只手的拇、食、中指能使压紧螺母向旋进方向前进超过半圈的。
22.电缆在进线嘴处,顺着电缆进线方向用一只手能将电缆推动的。
23.高压铠装电缆接线盒使用绝缘胶时,绝缘胶没有灌到三叉口以上;绝缘胶有裂纹能相对活动的。
24.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冷补的;25.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电缆)若用接线盒接线时,非本质安全型设备,不采用隔爆型电缆接线盒的(属于本质安全型的控制通讯电缆,应使用本安型接线盒);26.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中间盒不灌注绝缘充填物或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27.电缆的末端不接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的。
28.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导体的:29.橡套、交联聚已烯电缆护套损坏露出芯线的(屏蔽电缆露出屏蔽层或本安设备连接电缆露出导体除外,但应及时进行修补)。
30.防爆型灯具玻璃罩出现松动、裂纹、破损情况之一者为失爆。
31.煤(岩)巷掘进头面的风机配电点供电图、实验流程图、故障停送电流程图齐全,风电闭锁可靠,风机导台正常。
32.设备表面干净卫生,不得有杂物。
33.绞车房图牌板齐全。
二、胶带输送机检查内容及标准1.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5m;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
2.堆煤保护在两部胶带输送机顺皮带搭接时,根据现场实际可安装在落煤点的前方,以不误动作为准。
两部胶带输送机垂直搭接时,堆煤保护传感器触头安装在卸煤滚筒前方确有困难时,可安装在卸煤滚筒一侧,距卸煤滚筒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200mm。
堆煤保护传感器距下部胶带上带面最高点距离不大于500mm,且吊挂高度不高于卸载滚筒下沿。
3.带式输送机防滑保护应安装在带式输送机回程带上面,固定式带式输送机安装时,应装在卸载滚筒与驱动滚筒之间,当两驱动滚筒距离较远时,也可安装在两驱动滚筒之间,其它地点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应安装在回程带距机头2m处;简易防滑保护应设在导向滚筒侧面,与滚筒侧面的距离不超过20mm。
防滑保护安装时,传感器应采用标准托架固定在胶带机头大架上,严禁用铁丝或其它物品捆扎固定。
4.带式输送机的跑偏保护应成对使用,距离机头10-15米处,当带式输送机有坡度变化时,应在变坡位置处安装一组;采区皮带简易跑偏保护只需在机头安装即可,跑偏保护应用专用托架固定在带式输送机机身架上。
5.胶带输送机烟雾保护应安装在输送机机头驱动滚筒下风侧5~15m处的输送机正上方,烟雾传感器应垂直吊挂,距顶板不大于300mm,当输送机为多滚筒驱动时,应以靠近机头处滚筒为准。
6.超温自动洒水装置温度保护传感器应正对主传动滚监测,距滚筒表面不得大于15mm,洒水装置安装高度与传动滚筒中心线平齐,一个喷嘴的,必须安装在主传动滚筒中间,多个喷嘴的均匀分布在主传动滚筒表面。
7.倾角13°(包括13°)以下的采区集中运输巷胶带输送机、上下顺槽胶带输送机(长度超过100m)全部安装沿线急停保护装置,采用分段安装的形式,每段不得超过100米;急停装置的拉线采用涂塑钢丝绳,布置在输送机行人侧,槽钢落地式输送机安装在槽钢里面,其余安装在行人侧机身架的上方。
对于长度小于100m 的采区带式输送机,在输送机机头、机尾、变坡点及过桥处安装急停按钮即可。
8.机头卸载滚筒护罩、机头延伸架护栏及机尾护罩或护栏齐全。
行人过桥按装齐全规范。
三、刮板机检查内容及标准1.刮板输送机机头架应安装底托梁,必须采用稳固的压柱(综采工作面刮板机除外)进行固定。
2.压柱采用直径不小于150mm的圆松木,支设在刮板机底座和巷道顶板上,支设角度不小于80°,顶板固定处要背牢、背实,不得松动,机头压柱不得少于4个。
所有木压柱必须退皮、进行刷漆,标准为红白条相间,每段长度为200mm。
3.刮板输送机机尾架采用直径不小于150mm的圆松木或可调方式的压柱固定,压柱数量不少于2个,垂直支设在刮板机底座两侧和巷道顶板上,其余要求同机头压柱。
4.刮板运输机安装达到“三平、三直、两不、两无、一稳、一齐全、一不漏”,即:三平:溜槽口平,电机与减速器底座平,对轮中心线接触平;三直:机头、溜槽、机尾直,电机与减速器中心直,链轮直;两不:运转时刮板链不跑偏、不飘链;两无:架体无严重变形、无开焊;一稳:整台刮板运输机运转时平稳;一齐全:刮板齐全;一不漏:溜槽界面严密不漏煤。
5.压柱必须采取防倒措施,要求采用30mm扁铁制成环形卡子将戗柱、压柱卡住,卡住位置距离顶板300mm,开口处弯成直角穿孔螺栓固定(M6螺栓),其中防倒链采用液压支柱防倒链,一端采用开口中间“螺栓穿链”方式固定,另一端固定于钢梁或打锚杆固定,且严禁出现防倒链太松现象。
6.凡是转动、传动部位应按规定设置保护罩,机尾应设护板或护栏。
7.刮板输送机巷道中行人跨越刮板输送机处应设过桥。
8.分链器、压链器、护板完整紧固,无变形,运转时无卡碰现象。
抱轴板磨损不大于原厚度的20%,压链器厚度磨损不大于10mm。
紧链机构部件齐全完整,操作灵活,安全可靠。
9.溜槽及连接件无开焊断裂,对角变形不大于6mm;中板和底板无漏洞。
10.链条组装合格,运转中刮板不跑斜(跑斜不超过一个链环长度为合格),松紧合适,链条正反方向运行无卡阻现象。
圆环链伸长变形不得超过设计长度的3%。
11.刮板弯曲变形数不超过总数的3%,缺少数不超过总数的2%。
12.机身附件:铲煤板、挡煤板、齿条、电缆槽无严重变形,无开焊,不缺连接螺栓,固定可靠;13.两台输送机搭接运输时,搭接长度不小于0.5m,机头最低点与机尾最高点的间距不小于0.3m,不带回煤,切眼运输机与顺槽运输机搭接合理;刮板输送机与胶带输送机搭接运输时,搭接长度和机头、机尾高度差均不小于0.5m。
14.刮板运输机运转时无跳齿、无刮卡、无飘链、无落链。
15.减速箱使用合格的油脂,油量适当,油面超过大齿轮半径的1/2,各种保护罩齐全、完整。
16.刮板机机头、机尾人行道一侧2m内各安装1套组合信号装置。
17.每部刮板输送机应设置回头煤坑,用水泥磨平。
每班定时清挖。
四、小绞车检查内容及标准1.绞车安装在专用绞车硐室时,滚筒中心线应与斜巷轨道中心线重合,误差不大于50mm,安装稳固,方便操作。
做到不咬绳、不跳绳。
小绞车在轨道一侧安装时,要保证绞车运行时,盘绳整齐、不咬绳。
严禁用其它异物强行盘绳,条件允许时,可用导向滑轮导向提升。
2.使用地锚固定的绞车,必须使用矿用标准螺纹钢金属锚杆;其直径为18mm;长度为2000mm;锚固长度采用全长锚固。
3.采用四压两戗固定的绞车,其所用圆木戗、压柱的直径不得小于200mm;压柱要垂直于顶底板,戗柱角为65~75度,角度一致,但压柱不得妨碍司机操作和影响司机的视线。
严禁使用金属支柱固定;柱顶应打在柱窝内不准加楔,要牢固可靠。
戗柱、压柱必须采取防倒措施,要求采用30mm扁铁制成环形卡子将戗柱、压柱卡住,卡住位置距离顶板300mm,开口处弯成直角穿孔螺栓固定(M6螺栓),其中防倒链采用液压支柱防倒链,一端采用开口中间“螺栓穿链”方式固定,另一端固定于钢梁或打锚杆固定。
4.所有小绞车的戗、压柱和挡车杠必须进行刷漆,标准为红白条相间,每段长度为200mm。
5.地脚螺丝的螺母要紧固,地锚螺丝的外露长度应满足上一个匹配平垫圈和两个匹配螺母。
6.绞车安装地点必须留有设备检修和安全操作空间,司机后面不得小于1m,绞车最突出的部位与最近轨道的间距不得小于500mm,与巷帮间距不得小于300mm,同时必须有一侧保持0.7m及以上的距离,操作空间高度不得小于1.8m。
7.小绞车施闸手柄应有定位闭锁装置,零部件齐全;定位闭锁可靠不失效。
8.JD-1.6及以上规格型号的小绞车施闸手柄的工作行程不超过行程的3/4,施闸手柄的自动锁紧装置动作灵活可靠;JD-1型调度绞车,施闸后手柄位置应与水平位置成30°~45°夹角,不得低于水平位置,拉杆螺栓有背帽紧固,无显著弯曲,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失变形。
两闸把施闸后,闸把位置角度要一致。
9.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mm,铆接可靠不松动,闸座螺丝紧固有效;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
10.绞车司机侧的金属挡板应齐全,不允许变形。
11.绞车滚筒不得有开焊、裂纹和变形。
12.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
13.上山倒拉绞车,迎头应装平时导向轮,其直径选择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6条规定,禁止用小滑轮代替;固定滑轮的固定装置不得有明显弯曲,严禁将滑轮固定在耙装机和棚腿上,固定导向轮的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5.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