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二模语文答案
一.积累应用(10分)
1.默写(5分)
1、总为浮云能蔽日
2、休说鲈鱼堪脍登建康赏心亭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选择题(5分)
1、A
2、B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
3.强调、有说服力、应证了1分;汉字以象为本(象形是它的基础或汉字是一种有鲜明感性特征的视觉符号均可)1分;有长久的历史渊源1分。
(3分)
4.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具有强烈感性特征象形文字)1分;体现并保存(或体现、包含)了人们的生命体验1分。
(2分)
5.A (3)
6.指出汉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1分;蕴含着中国人的生命感觉,1分;对上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总括)。
(3分)
7.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是一种是生命符号;汉字因为具有强烈的感性特征,所以能显示世界(或生命体验);汉字是以线条为基础的符号,所以能表现世界。
(4分)
三个角度写到给3分,涉及到有关生命感觉、生命体验、表现世界得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8.用比拟(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了二月春风的轻柔、温暖,赋予春风人的情感特质,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3分)
比拟、拟人,赋予春人的情感1分;二月春风的轻柔(或温柔、柔和、轻盈等)1分;作者喜悦(欣喜)之情。
9.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天地之间充满绿意、草木萌发、露水晶莹等景象(写出一点即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各种动物在春天到来时的鸣叫声;从触觉的角度写了太阳的温暖和煦。
全方位(立体)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生命力强、欢快热闹)的情景。
(4分)
(视觉或色彩、听觉或声音、动态、触觉四个角度,写三个角度各写什么为3分;表达什么1分)
10.第四段不能删去,是上一段内容的深化(或深华、递进、提升)1分。
第三段主要描写了母亲在春天的劳作(或准备农事)1分。
而第四段提到了田里的植物成了奶奶生命中的寄托(或表现了奶奶对生命的期待、或以瓜藤象征奶奶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提到去年留下来的瓜子怀孕在苗床里,1分)揭示了万物各行其道,生命周而复始的哲理(二月孕育新的生命力等)。
(4分)
11.闹字运用比拟(如果写通感,必须点出化听觉感受为视觉效果)1分;景色闹的场景概括、人的活动概括1分;形象地表现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万物萌发(天地之间)充满生机的感觉1分;同时人的生命力在春天的蓬勃萌发(或人的活力、勤劳、辛勤、勤快)。
(4分)
(三)阅读文本,完成第12—14题。
(8分)
12.C、D(1分)
13.C (3分)
14.主人住宅边新种的菊花,到了秋天还未开放;点明了造访的季节,是在清爽的秋天,“篱边菊”这一典型景物构成了陆鸿渐的生活环境,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用了“篱边菊”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像陶渊明一样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品性。
运用白描写法,恰与主人追求自然闲适的逸士形象相吻合。
(4分)
翻译1分;手法1分,白描、用典、侧托、烘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意象;营造淡然、自然、恬静、娴静、宁静氛围1分;主人公情感淡然、超脱、闲适、悠闲的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晓喻;开导;使明白;让……明白;劝解;劝说(2)赞赏;称赞;说好话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B
(2)C
17. C(3分)
18、等到嵇喜来吊丧(哀悼),阮籍露出白眼(翻白眼、做白眼),嵇喜不高兴地离开了。
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这件事情,就带着(送、拿)酒携着琴拜访(造访、到)他(家),阮籍很高兴,才露出眼珠。
(6分)
得分点:吊、作白眼、怿、赍、造、焉、见
19、不随便评论人物、有远识、有才干,1分;不拘礼教(或傲然独立、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1分;拉拢名士(或没有触及到权贵集团的根本利益)1分。
(答到其中三点得3分)
20、根据文本的内容,完成表格(3分)
事迹性格
拒绝官府的征召任命
(王昶请他,他不说话;蒋济征召,他离开)傲视权贵
谢绝出任曹爽府上参军有先见之明(有见地、有见识)
母亲去世,依然与人围棋不拘礼法(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
21.云龙山的位置;历史渊源;得名的源由。
三点写到两点得2分。
(2分)
22.C或D (1分)
23. A(3分)
2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淮阴侯韩信和张良进行对比,1分;将建立伟大功业的历史名人和逸民高士进行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于山林之间的自由生活的向往,1分。
(3分)
若写整散结合、多用整句,回答完整,最多2分。
25.作者在句子中表现了自己想要远离世俗(功名,在山林间获得自由)1分;却不能做到的困扰,1分。
可从以下角度评价,(1)理解作者的无奈和困扰,因为要真正做到超脱尘世是很困难的;(2)否定作者的想法,作者对世俗名利仍有不舍,所以不能毅然决然地离开;(3)要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那不管是否身在山林,都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写其中一个角度为1分,现实意义为1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