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出学习交流汇报材料

外出学习交流汇报材料

成都七中之行
——所见、所闻、所想、所得
兰化一中缪炎红
2013年11月14—15日,我们一行5人,前往成都市七中进行参加全国“聚焦课堂”暨成都七中第三十五届教育研讨会。

出发前,布置了各位教师外出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习和领会他们在教学中如何注重人文滋养,倡导个性成长;了解他们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做法;了解他们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情况和集体备课情况;向他们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法。

经过3天紧张的学习考察活动,达到学习目的,较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学习任务。

下面就成都七中之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做一汇报:
所见、所闻——
1、成都七中于1905年4月12日正式成立。

是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是著名高校在西南的重要生源基地。

成都七中优秀的业绩来自于优良的办学传统、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谐大气的教育追求以及不断建设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

成都七中一贯致力于素质教育,努力打造最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

此次教育研讨会的主题就是——注重人文滋养,倡导个性成长,以课堂教学为实现人文滋养的主渠道,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成都七中校园一角
2、2013年11月15日,全国“聚焦课堂”暨成都七中第35届教育讨论会在成都
七中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所著名中学、来自成都七中网校150所远端学校、来自成都七中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及省内兄弟学校的嘉宾共1500人出席了本次盛会。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张际平以及上海地区的九位著名学科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

3、11月15日上午的大会由成都七中党委书记易国栋主持,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致开幕词。

四川省教育厅何绍勇巡视员,成都市教育局左华荣副局长,分别作为上级领导向大会表示祝贺。

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作了题为“重视人文滋养,倡导个性成长”的主题报告,张际平教授作了题为“教与学创新主阵地:未来课堂”的学术报告,成都七中数学教师祁祖海上了一堂“未来课堂”的展示课,最后,副校长罗清红作了题为“未来课堂的思考与实践”的交流发言。

上课教师、评课专家与我校领导和部分教师合影刘国伟校长作主题报告四川省教育厅何绍勇巡视员讲话成都市教育局左华荣副局长讲话
4、15日下午和16日上午,研讨会分五个场地开展了9个学科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

27位来全国著名中学的一线优秀教师向与会者展示了他们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同课异构后的专家点评也引起听众的热烈反响。

不少来宾表示,这样高规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展示是很少见的。

5、成都七中语文组教师杨元林为来宾献上一堂“梦想与担当”的主题班会课;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康定中学、马尔康中学的部分同学还向来宾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

所想、所得——
在回来的这几天里,我一直想静下心来思考,但总是静不下心来,因为这次学习确实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更多的想法,我所听的每一堂课都在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震撼和共鸣,可以说他们的课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潮流,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看到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

想到自己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如何在不断学习,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创新中,使自己在课堂教学的领域里有所开拓,有所成就!这应该是值得我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所想所得:
1、先进的办学理念、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前进发展的动力。

在参观学校软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一边参观,一边询问和了解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时间很短,但整个参观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到深受鼓舞和启发,对于我来说确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同时让我体会到了名校的发展壮大、创新前进的内涵与精髓。

在与老师们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们在教务教学管理中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教务教学管理中善于抓住新课改这一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学校文化,让人文滋养在课堂教学中悄然孕育,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要平台。

2、科学管理发展内涵是学校不变的主旋律。

来到这个学校的感觉是,15日—16日学校接待了来自于全国各地1500名左右的教育工作者,学校的各项工作依然开展的井然有序,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师生关系融洽。

下课铃声一响,值周师生准时到位,认真负责,高三学生自然排成两队整齐下楼,一样的步调,一样的动作,没有喧哗声,课间十分钟,走廊里没有嘈杂声,虽然不在同一个班,可在下楼时,却自然形成了一条队,没有推搡,更没有吵闹。

师生见面相互问好,(这是我无意中观察到的)虽然这只是他们在常规管理中的一个小举措,但却体现了一个学校平时管理的重要性,更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在与校教务主任交谈中,他说在教务管理上不仅要“管”,更重要的是“理”。

“理”就是在“管”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好、引导好、疏导好。

只“管”不“理”,教务工作就难以理顺,很容易产生矛盾。

如何“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关键,以诚相待、推心置腹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源头活水。

他还认为,言教不如身教,讲得多不如做得多。

管理是底线,不是要压人,而是要育人。

精神引领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感召,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也就是高品位的管理方式。

听了他的这番话,我一直在思考:什么人适合干什么工作就让他干什么,要因人而异、彰显他人个性,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教师和个性化的学生。

真正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学校真真正正成为每个教师展现才华的舞台,人人能干,人人愿干,干中取乐,乐中有趣。

这不也是一种育人的方法吗?
3、魅力的课堂,洋溢着教师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营造着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这次外出学习当中,我还听了分别来自于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东北育才中学、成都七中三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课。

在这些展示课中,献课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北育才中学孙刚老师,在教学中善于从课题引入,整堂课充分发挥了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思考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同时也带来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让现代的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内容丰富的课件能代替文本吗?东北育才中学孙刚老师的课则充分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让人感受到,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已不再是简单的备教材,备教法,而是备学生。

根据学生的起点不同,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灵活合理的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潜力。

在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徐凯里老师的课上,也让我想了许多,如何上好一堂扎实、有效的化学课?在徐老师的展示课上,他运用多种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自由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在成都七中王晓静老师的课中,则体现了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课程视野。

你在课堂教学当中才会游刃有余。

他们每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的遨游,真正体现了新课改当中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合作意识的培养,以新的评价标准去评价学生,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说实在话,我是带着满脑的困惑,满脸的期盼,满腹的虔诚去的。

说困惑是自己想通过这次学习,来诠释自己,说期盼是想去听听别人是如何讲课的,说虔诚是因为成都七中在我的心目中是很神秘而伟大的。

可是眼界开了,见识到了,困惑呢?好象比以前更多了!总之感觉自己以后要学的还很多,要做的更多,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