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
上
青春岁月
241
一、问题的引出
所谓利率市场化简单点的说就是要让利率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
这对不同国家的现实国情,利率市场化所应发展到得程度也有所不同。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改革,即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三个方面,其中信贷市场又细分为人民币贷款利率、人民币存款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三个方面。
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以来,二十年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小有成就。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实现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资金供求情况自主确定。
这标志着货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同样在1996年,财政部通过证券交易所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
发行方式包括利率招标、收益率招标、划款期招标等等,同时考虑到市场供求状况和国债发行数量,采取了单一价格招标和多种价格招标两种方式,在资本市场利率市场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3年,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这标志着在利率市场化上的主要部分存贷款利率方面我国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理解、怎样改、如何改,学界的意见不一。
只有综合各家之言,才能提炼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真谛。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利率市场化定义的理解。
孙云峰认为,作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的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前期金融抑制而出现的金融深化的实现形式之一。
景学成认为,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形成机制的差异是市场利率与官方制定利率的主要差异来源。
市场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
而官方制定的利率是有管理当局根据市场和政府政策制定出的,带有政策目的性。
王敬认为,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货币当局逐步放松直至最终完全取消利率管制的过程。
他所提出的利率市场化分为三个层次的论断令人印象深刻。
完整的过程分为完全的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和完全的市场利率三个层次。
在完全的利率管制下,货币当局直接将利率作为管理金融资源分配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这个层次是利率市场化深化程序中的中间状态,货币管理当局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变量和工具,将市场利率作为判断资金供求和经济运行状况的参考依据,通过对两个利率的把控以便于及时对存贷款利率进行调整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刘义圣认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应当减少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利率的直接干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贷款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反映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利率定价。
2、我国利率市场化达到的程度。
吴富林认为,微观基础的市场化进行程度对我国利率改革的进一步促进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何设置经济体制改革的合理顺序是个难题,在我国也有很多争论。
但根据经济学一般理论和我国实际,在市场价格与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的转型更具有决定性意义。
许健认为,利率市场化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综合反映,要坚定不移的推行渐进路线。
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比其他金融改革的要求更为严格,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市场宏观形势、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等都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产生影响。
各国的改革实践都说明,一旦放开最重要的资源价格利率,其结果要么是金融深化要么就是潜在的金融危机,而成为后者所导致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与建议。
李朝民认为,市场利率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利率水平的预测和把控的不稳定性;二是以信用风险防范为目标的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文献综述及评价
□ 白毅楠(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方面的不断深入,学界各方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已有成果及改革细节都有着各自的看法。
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利率实现市场化为总目标,改革过程要胆大心细,提升银行的风险管控力,改善现有银行经营方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渐进式改革三是保持流动性从而导致利率风险。
彭兴韵认为,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安全步骤应当是首先通过以保持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为目的将利率提高到市场均衡状态附近,其次是完善利率浮动机制,增大利率浮动范围,给予利率浮动权,再次是要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
他提出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一个有效步骤是增加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品种,使得社会金融资产更加多样,然后使这类非存贷款品种利率自由化,通过它们与银行存款的竞争直至最终放开贷款利率,进而放开存款利率。
三、评价
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应当坚定不移的推行渐进式的改革方式。
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到2013年人民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二十年时间的改革之路再次证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要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就必须要实现阶段性的改革,在该改革的细节上进行谨慎的调整,利用市场自身所具有的调节作用,使得中国国内市场不断地适应每个时期出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最终实现平稳的利率市场化,避免因改革不慎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除了实行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同时还要着力提高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
我国的银行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两种,从所有制上可以看出银行由国家控股。
内在的所有制形式及自身成立的时间不算很长,导致我国银行存在固有的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
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国家降低了对银行的控制,银行的所有制形式也会适度改变,所以银行必须全面考虑自己的资本负债问题。
这就要求银行要提升自己应对风险能力,学会通过自身实力更好应对危机。
2、国内一些学者对于利率市场化的看法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学者认为渐进式的改革不可取,要实现各个利率品种配套实现市场化,从而达到各个金融市场相互作用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但是根据国内外的广泛经验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我国尚处于各项改革的深水区,且我国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没有规范的行业运行规则作为保障,一站式的改革必将引起各方的不正常反应,危机将不可避免,所以对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逐渐段进行。
另外,国内的一些学者仅仅关注于金融市场的运行,缺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把控。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明确金融行业是实体经济的服务行业,金融市场的改革一定要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到把握全局才能够保证每个改革措施是适用的、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要立足于国情,实行渐进式改革方式,急于求成的态度不可取。
【参考文献】
[1] 孙云峰. 利率市场化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06).
[2] 景学成.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3] 王 敬. 利率衍生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4] 刘义圣.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吴富林.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达到什么程度[J]. 经济学家, 2012(04).[6] 许 健. 利率自由化的约束及其实践[J]. 金融研究, 2003.
[7] 李朝民. 市场利率及其风险控制研究[M].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8] 彭兴韵. 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白毅楠(1992—),男,河南郑州人,汉族,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