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放射诊断学讲义总论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放射诊断学讲义总论教学讲义ppt课件


概述
• 70年代和80年代: •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或CT)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 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 1896年01月01日 给Exner教授新年贺卡 • 1896年01月05日 维也纳报纸“Die Presse”报
道 • 1896年01月06日 传遍全世界 • 1896年01月23日 “Nature”杂志发表
概述
• 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扫 描进行人体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现了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G)和γ闪烁成像 (γ-scintigraphy)。
放射诊断学讲义总论
• 郭德纲有句名言“大家都会说话, 您花钱听我说话,我得对得起您的
票钱,让第一排的和最后一排的观 众都听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放射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刘冠华
概述
• 1895年:德国科学家威廉·康纳 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 就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 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的新学科,奠定了医 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的基础。
• 伦琴因此于1901年获首届诺贝尔 物理学奖
伦琴妻子贝莎的戴有婚戒的手的照片
伦琴X射线机
二 十 世 纪 初 的 线 检 查
X
概述
• 1895年11月08日威廉·康纳德·伦琴 (Wilhenlm Conrad Rontgen) 发现X线
• 1895年12月22日 经15分钟照射,照出第一张X 线照片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概述:CT
• 1917年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发表多元理论, 提示开发CT的可能性
• 1971-1972年英国的Hounsfield发明,并开始 用于临床
(一)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 1、X线的产生 • 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
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 压器和操作台。
一、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 1、X线的产生 • X线管为一高真空的二极管,杯状的阴极内装
着灯丝;阳极由呈斜面的钨靶和附属散热装置 组成。
• 介入放射学已傲然与内科、外科并列成 为临床三大学科之一。
概述:DSA
• 古代埃及人使用天然芦苇的管茎区扩张尿道狭 窄,利用置管方式解除 呼吸道、消化道、尿 道等体内管道器官的阻塞性疾病;
• 1904年Dawbon对颜面血肿供血动脉的拴塞治疗; • 1929年Forsmann在自身体内进行的有芯导管插
• 变压器为提供X线管灯丝电源和高电压而设置。
• 操作台主要为调节电压、电流和曝光时间而设 置,包括电压表、电流表、时计、调节旋钮和 开关等。
一、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 2、X线的特性 •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波长范围
为0.006~50nm。 • X线诊断常用的X线波长范围为0.008~
(EPI),血管、泌尿道、胆道、胰管显像已渐趋 完善。
概述
•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 了解影像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
像特点; • 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
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 并能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 了解介入放射学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 合理应用。
一、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 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95年 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用黑色 厚纸包裹的阴极射线管会使1米外的 涂有亚铂氰化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
• 伦琴称之为X线,后为纪念发现者, 称为伦琴射线。
• 伦琴之妻帮助其拍下第一张X光片。
一、 X线成像
象-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1971年Damadian发现肿瘤组织的T1、T2值比正 常组织长
1973年lauterbur发表了两个充水试管的第一 幅磁共振图像
1978年Mallard等用0.04T得到人体图像 1980年MRI开始用于临床
概述:DSA
• 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在影 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诊断的基础 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诊断 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
• 1972年其成果发表在“British Institute of Radiology”
• 1973年发表在“Radiology” • 1973年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1979年
• Hounsfield 和美国人科马克一起获得1979年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概述:MR
1946年美国学者Purcell和Bloch发现磁共振现
概述:影像诊断学的现在
• 普通X线影像仍处于重要地位,已开始Filmless. • 特殊检查(各种造影检查)虽逐渐增加,但是占总
检查比例仍很低(5%)。 • 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DSA近年得到长足的发
展,但是单纯用于诊断的血管造影还很少。 • CT已出现毫秒级、多层螺旋扫描、三维成像、血
管造影、模拟手术路径。 • 开放式MRI已应用于临床,扫描速度以秒为单位
管; • 1967Margulis提出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一词; • 1976年Wallace首先系统地解释并使用;
概述:DSA
• 1953年Seldinger创立经皮血管穿刺技术 --这是现代介入诊疗技术的基石;
• 1964年Dotter和Judkin介绍了经皮穿刺 利用同轴导管系统对外周粥样硬化性血 管狭窄进行了扩张和再通术,为今后的 球囊成型术和内支架置放术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