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专业:指导教师:学院:学号:班级:姓名:一、课题任务与目的(一)选题背景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群最多的无酒精饮料之一,以其天然、健康、环保以及文化的非凡魅力,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生产一直在实际占据着重要地位,茶叶是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且正好顺应了世界消费潮流的变化方向,未来极具出口潜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产茶省份,茶叶是福建出口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加入WTO 后,福建茶叶出口更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其茶叶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是福建省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前,中国垄断了世界茶叶生产。
19世纪以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打破了中国茶叶垄断世界的局面。
随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强,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提高,使得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二)研究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限制,农产品已经成为受技术性壁垒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而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找到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制约福建茶叶出口的因素,并通过对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法,从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快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提升福建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为我国成为茶叶大国,茶叶强国做出贡献。
(三)主要任务通过研究福建茶叶的现状,问题及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本文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2.福建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3.福建省茶叶出口问题题产生的原因;4.通过研究,针对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调研资料情况(一)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各国茶叶产业比较优势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1.国外茶叶消费者消费心理研究Sabry Shehata等(2004) 通过对夏威夷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来分析,认为在消费者选择不同茶叶品种的各种影响因素中, “口感”是最重要的,其余依次为质量、益处、营养成分、价格、有机生产,而品牌、产地、自然形态并不被重视。
[25] Polonsky,M.J.(1995)指出由于随着一系列绿色运动、绿色革命的兴起,环境型消费,绿色产品,绿色广告及绿色战略将是大势所趋,绿色消费逐渐成为国际消费的新潮流。
绿色消费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受到推崇。
[31]2.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R. M. Gesimba 等(2005)在认为未来肯尼亚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①全球茶叶持续增产导致供过于求,供需不平衡造成茶叶出口价格低迷。
②工资上升引起茶叶生产成本增加,一些生产商经营困难,1990年以来,工资上涨了10倍。
③缺乏有效的信贷机制、设施简陋、电力不足、肥料昂贵等问题阻碍了小型种植者的生产发展。
④茶叶的健康功能没有完全被了解,甚至有一些负面宣传。
⑤饮料市场竞争加剧,软饮料、碳酸饮料、矿泉水等都对茶叶造成冲击。
⑥进口国增加税收、采取限制农产品进口的措施使茶叶出口贸易条件恶化。
[26]Donna Roberts. (2007)认为目前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农产品出口影响严重,这已经成为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
[27]3.促进茶叶出口的措施Sabry Shehata等(2004) 作者建议茶叶生产商除了改善产品质量外,要重视营销战略,可以运用4P营销建立茶叶产品安全、新鲜、健康的形象,通过研讨会、茶叶旅游、茶文化等手段宣传产品。
[25]R. M. Gesimba 等(2005)认为行业协会在促进茶叶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指出肯尼亚茶叶发展, 肯尼亚茶叶发展事务局(KTDA)对肯尼亚茶叶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负责扶植帮助分散的小型种植者发展生产,为全国60%的种植者提供服务。
肯尼亚茶叶研究基金会在茶叶科技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职责涉及单产提高、病虫害防治、应对自然灾害等多个方面。
[26]4.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Anne Tallontire(2001)以茶叶和可可为例研究了产业价值链对商业组织的影响,认为茶叶产业的价值链比其他产业价值链长,这造成其交易机制复杂,很难提高社会环境标准并增加了社会审核成本。
[28]Kalu Arachchillage Senarath Dhananjaya Bandara Dharmasena(2003)指出茶叶的品质是影响各国红茶价格的关键因素,而现今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质参差不齐,检测标准参差不齐。
[29]5.发展茶叶产业的对策Jono M.Munandar(2001)认为发展茶叶产业应该(1)加强产品研发;(2)进行包括经费支持、汇率调整以及利率等内容的政策改革;(3)政府和私人业主一致对高工作效率的工人采取激励措施;(4)通过加强有利的政治支持程序来保证有利于茶叶产业发展的策略得以实施。
[30]Alastair Hicks(2009)认为茶叶产业的发展之路在于根据需求细分市场,秒钟内目标市场,生产符合食品标准和质量标准的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针对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改善茶叶产业存在的不足。
[27]综上所述,外国学者针对茶叶贸易的研究着重与消费者喜好方面、营销方面,主要针对的是作者本国茶叶市场,缺乏对别过茶叶贸易的研究,缺少对中国茶叶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1.福建茶叶出口现状目前,对于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出口中存在的问题王丽敏(2009)认为福建茶叶种植结构单一,茶园开发忽视可持续发展;茶叶产业链不完整;茶农科技水平有限、茶农素质低;销售市场管理滞后;经营品牌繁杂;农药残留及出口壁垒问题是我茶叶出口面对的主要问题。
[6]陈宗连(2009)认为我国贸易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绿色壁垒;(2)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多为中低档散装茶,小包装及高档茶名优茶比例小;(3)由于出口企业相互竞争造成价格上不去,利润减少,企业生存难,发展难;(4)一些企业管理水平低,生产加工条件简陋,卫生环境状况差,无法塑造福建茶叶生产、加工、出口企业的良好形象;(5)中小企业出口企业农药残留卫生检测能力水平不具备,国内相关检验机构有限,加之因检验方法不一,造成检验结果不一,且费用高,时间长,增加企业成本;(6)政府主管部门管理能力有限,力度不够,无法协商一致,且标准不一,政出多门;(7)乌龙茶市场过于单一,其中日本市场占出口总量近90%。
[1]林晓娉(2008)认为福建茶叶出口存在以下五个问题(1)茶叶标准体系建设相对落后;(2)技术壁垒是影响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3)人民币升值缩小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4)品牌塑造落后,出口竞争力低;(5)面临着其他茶叶产业的竞争。
[14]2. 对于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学者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孙宇(2010)认为应该使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相辅相成,行业协会政府与企业联手,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进行有效的形象宣传,开展新型茶叶加工工艺的研究,力求达到品牌的规模销售,建立出口产品品质统一标准,运用现代营销手段,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
[7]王丽敏(2009)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很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常常是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突进福建茶叶产业的现代发展,采用产业集群模式十分必要,并以此提升福建茶叶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带动福建农村经济的发展。
[6]姚丹(2009)认为应该(1)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营造良好的茶叶发展环境;(2)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增强出口竞争力;(3)增加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4)实施品牌战略,通过以质取胜,培育持续竞争力;(5)主动参与标准制定,掌握茶叶发展的制高点;(6)利用世贸规则,增强茶叶企业国际竞争力。
[3] 邱海蓉,冯中朝(2010)认为应该提高出口茶叶产品质量;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进茶叶出口多元化战略;打造茶叶知名品牌,树立产品形象;提高茶叶出口服务社会程度,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8]3.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吴其勉(2010)将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进口国消费者较高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成熟的绿色法规、进口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政府政治经济利益;内部原因包括我国茶叶生产技术落后和品质低、信息握不全、茶叶产品技术标准认证体系落后、缺少国际知名品牌。
应对贸易壁垒应该合理利用WTO的规则,加强政府对茶叶出口的支持力度;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和国际认可度;积极开拓新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龙头企业,创造国际品牌。
[2]何正全,王慧君(2009)认为技术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不良影响的同时,又能进以不促使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促使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向国际标准靠拢;有利于农产品出口战略的升级;导致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促使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获取更多的国外认证;有利于加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行业联合;有利于政府建立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19]陈宗连(2009)提出应提高福建茶叶卫生质量降低农残;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制定茶叶绿色化战略;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茶叶出口的影响。
[1]4.品牌化战略在研究我国茶叶产业或出口贸易发展的文献中,一般都会提及茶叶的品牌建设,专门探讨茶叶品牌的文献也有一些。
李亮节(2011)主要从八个方面提出我国茶叶的品牌战略福建茶叶品牌战略:(1)创新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意识。
(2)实施生态战略,建设绿色茶园。
(3)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茶叶质量。
(4)政府引导、扶持、打造茶叶龙头企业,鼓励研发和产品创新。
(5)整合品牌资源,培育精品名牌。
(6)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7)通过宣传树立品牌良好形象。
(8)创新营销体系,开拓国际市场。
[24]吴声怡,赵金杰,李亮节,周义邦,张梦(2011)提出进一步挖掘福建茶叶文化资源,加快塑造和培养文化市场主体的步伐,加快福建茶叶文化品牌的塑造,使之更具知名度,推进福建茶叶文化产业机构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
[23]陈丽梅(2010)通过对“立顿”的品牌战略研究,提出方便、快捷化消费是未来茶叶消费的大方向;要重视地理市场的扩展,而不是产品品种的膨胀;立顿的成功在于真正把品牌当做一个事业平台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