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方案(最新)
为促进我市建筑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升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1号)、《X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5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建造、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以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为重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促进全市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落实阶段发展目标。
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到X年,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其中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二)推广装配式建筑示范。
采用“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示范引导,其他投资类型项目积极跟进,建成2-3个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经济适用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示范。
(三)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培育2-3家钢结构、3-4家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产业基地。
X年,将我市建成自治区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基地,基本形成全产业链。
X年,装配式成为我市建筑业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形成一批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现代装配式建筑水平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及与之相应的具有专业化技能的产业队伍。
三、重点任务
(一)明确重点推广和应用领域。
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办公楼、学校、医院、科技馆、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和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应率先采用装配式建筑;大跨度、大空间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优先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旅游景区、园林景观、仿古建筑、林场等低层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现代装配式木结构;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积极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农牧民自建房屋可根据家庭实际,选择轻钢结构、木结构等适宜技术建造。
(二)全面提升装配式建造水平。
1.标准化设计。
充分发挥设计先导作用。
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将设计模式由面向现场施工转变为面向工厂加工和现场施工的新模式。
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
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
提升设计人员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能力。
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
设计深度应符合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要求。
2.工厂化生产。
合理规划布局。
在合理运距范围内建设,也可选择与其他地区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并及时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部品部件标准化目录。
鼓励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墙材及传统钢结构企业向建筑构配件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延伸或转型。
鼓励开发、设计、生产、施工和科研单位组成联合体、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以现代工业技术促进专业化、通用化、标准化、模数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智能化加工)技术水平。
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倡导预制内外墙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板、空调板、部品部件、整体厨卫、集成化设备管线等,禁止生产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及质量性能差的产品,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生产企业生产的构件应镶嵌信息卡(身份证),实现构件从工厂生产到施工现场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
3.装配式施工。
对采用装配式施工项目,应选择具备装配式建筑建造能力的企业施工。
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
鼓励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支持设计、部品部件生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