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 1月 1日实施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 30 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1)北美(美国、加拿大)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盛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特点: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大城市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
2)日本1968 年提出装配式住宅概念;50~ 70 年代,集合住宅大量建设,70~ 90 年代多样化建筑,90至今,全方位解决居住环境问题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
欧洲(法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德国:以多层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为主;采用构件预制与混凝土现浇相结合的建造方式;注重保温节能特性;目前已形成系列化、标准化、高质量、节能的装配式住宅生产体系。
我们公司建筑体系以德国技术发展而来。
2002 引进德国预制混凝土模块装配体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所开发的组屋一般为15-30 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自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尝试采用预制装配式住宅,经过20 年发展,现已较为成熟。
达士岭组屋总共有七座住宅大楼,共50 楼, 由加工工厂预制剪力墙、楼板、梁、柱、卫生间、楼梯、垃圾槽等各个部件,再进行组装,整栋建筑的预制装配率达到94%。
(3)趋势★国外装配式住宅技术发展趋势:1)从闭锁体系向开放体系发展。
2)从湿体系向干体系发展,现在又广泛采用现浇和预制装配相结合的体系。
湿体系:所需劳力较多,接头部分大都采用现浇混凝土,防渗性能好。
干体系:其标准较高,接头部分大多不用现浇混凝土,防渗性能较差。
3)结构预制和内装集成的方向发展。
主体结构的产业化、内装修部品的产业化。
4)强调信息化管理。
BIM 信息化技术,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交换平台,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
★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万科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1.自主研发阶段: 2002—2005 年,初步建立了装配整体式的概念。
2.引进发达国家技术阶段: 2006— 2007 年,学习发达国家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体系、部品体系和管理体系。
3.住宅产业化基地: 2007 年4. 试应用阶段: 2007— 2010 年,2007 年上海万科新里程 1.3 万 m2工业化住宅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工业化正式进入市场的中试阶段。
5.全面推广阶段:2010—2015 年★远大住工发展历程★装配式建筑核心价值质量更好安全 + 效率更快成本更低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 确定竖向结构现浇水平结构叠合非结构部分预制低层建筑—全装配,螺栓连接地下工程—预制叠合整体装配式适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筑类地下室、地铁车站及交通枢纽中心等工厂布局:受制于运输的限制,工厂辐射范围200 公里以内是比较经济的。
2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现状中国现状落后的大产业,给中国政府带来巨大挑战我国建筑业: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建造生产: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数字里的中国建筑业★对比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更好更快更可控更安全更环保(1)更好 - 品质传统厘米级精度VS 工业化毫米级精度传统保温效果差VS 工业化保温效果好传统普遍渗漏VS 杜绝渗漏传统空鼓开裂VS 无空鼓开裂火势蔓延快VS 阻燃性好(2)更快 - 效率以30 层精装修住宅为例作对比建造方式工程阶段工业化方式传统方式基础及地下室 2 个月 3 个月主体工程 5 个月10 个月内外装修 3 个月 5 个月机电安装与主体及装修同步 4 个月从动工到交付最快 10 个月22 个月(3)更可控 - 成本规模越大价格越低以长沙周边50 公里范围内为例(4)更安全伤亡率仅次于矿山业 VS 现代建筑业伤亡率极低(5)更环保 - 耗材少(6)更环保 - 垃圾更少、扬尘更少传统每百平米建筑垃圾5-9 吨,工业化方式每百平米0.5 吨;扬尘降到最低(7)更环保 - 污水更少、噪音更小少养护用水,少钢筋加工、模板加工、电焊切割等,噪音更小(8)更环保- 减排降耗废气排放远低于传统建筑建筑工业化的资源消耗远低于传统建筑统计项目装配式传统相对传统降低kg 标准煤 /m2约 15 19.11 约 20%m3水耗 /m20.53 1.43 63% m3木模板量 /m20.002 0.015 87%m3垃圾量 /m20.002 0.022 91% (9)更好管理传统农民工队伍 VS 现代产业队伍3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推动政策2006 年 6 月 2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产业化基地的主要任务:推广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和通用化的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与成套技术产业化基地应具备的条件:具备较强的技术集成、系列开发、工业化生产、市场开拓与集约化供应的能力。
2013 年 1 月 1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推动建筑工业化”被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
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国家共识。
建筑工业化,建筑业转型升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4 年 5 月 4 日,由住建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在该通知中,提出了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具体地点和要求,将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定为辽宁、江苏省和合肥、绍兴市2014 年 7 月 1 日,由住建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1.促进建筑业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变的方式2.建筑工人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变的方法2016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一十条指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
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
力争用10 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2012 年以来各地密集出台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产业政策文件号发文单位文件名建科〔 2012〕218 安徽省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号[2013]25 号京政办发《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3]32 号京政办发《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2]231 号陕财办建(西《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绿色建筑工作的通知》安)[2013 〕10 号鲁政发(山东)《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2012 〕372 号苏财建(江苏《关于推进全省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省)[2013]141 号宁政发(南京)《关于全面推动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 〕68 号陕政办发《陕西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49 号粤府办《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135 号青政办《青海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 〕37 号皖政办《安徽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 〕57 号豫政办《河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1 〕408 号京建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201〕45 号沪府办发《关于“十二五”期间本市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节能1省地型住宅的指导意见》[2013 〕 5 号冀建房《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 〕89 号沈政办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 〕192 号宁政办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品质意见的通知》[2012 〕152 号浙政办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意见》[2013 〕52 号沪府办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意见北京市1.《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项目奖励面积总和不超过实施产业化的各单体规划建筑面积之和的3%。
有效期至2015 年 12 月 31 日。
2.《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若干指导意见》◆2014 年起,凡纳入本市发展规划和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应率先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对非政府全额投资的,并实施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可享受财政资金奖励,奖励标准为:二星级标识项目22.5 元/ 平方米,三星级标识项目40 元/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