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涂层专项施工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编制依据1、国家交通运输部、建设部及相关技术规范及规程,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
2、《xx公路(丰南-xx段)工程施工图纸》。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1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6、xxxxxx公路项目第一工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7、《河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2012年5月第一版)。
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施工招标文件规定的编制范围、内容、技术要求和规定格式进行编制。
2、遵守招标文件中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规定及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合同协议条款及补充协议内容。
3、结合本标工程特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采用科学的组织方法,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案。
做好劳动力、物资、机械的合理配置,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确保实现设计目标。
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原则。
实行文明施工,重视环境保护,珍惜土地,合理利用。
严格遵照国家环保政策和建设单位对本工程环境保护的要求,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详细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线路概况我标段路线总体走向由北向东南方向,起于xx公路与xx公路交叉口(K0+000)沿xx公路,跨xx、xx、终于xx化工厂铁路跨线桥桥尾(K11+500),共包括七座桥梁工程,桥涵属于xxⅢ类环境,根据《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桥涵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腐蚀,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根据施工设计图,桥梁预制梁、盖梁、台帽、立柱、涵洞涵身内侧、翼墙外侧做防腐涂层处理,涵洞涵身外侧涂刷防腐沥青。
具体部位见下表:防腐涂层施工部位统计表工程地质情况本工区位于海陆交互相沉积形成的海岸平原,地层除表层局部为素填土外,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和第四系更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物。
交通、水电与建筑材料1、交通条件:利用现有地方公路及施工便道,交通便利。
2、建筑材料来源:底漆、环氧腻子、中涂漆、面漆等,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
3、施工用水:施工及生活用水均采用自来水,洒水车运输,现场水罐储存。
4、施工用电: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
第三章施工部署施工准备为优质、高效完成工程施工任务,保证施工期内的工程质量和进度,为后续施工赢得事件,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进行专项管理,安排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1、材料准备根据施工设计图,梁板(底面、侧面、翼板下缘)、盖梁、墩柱、涵洞涵身内侧结构表面,采用环氧塑脂、聚氨酯为基础的复合型涂层进行防护,防腐涂层厚度不小于150μm,且涂层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不小于mm2。
在施工之前,对进场防腐材料(FPP502环氧封闭底漆、FF516环氧腻子、EPM333环氧厚膜型中途漆、PU413脂肪族聚氨酯面漆、防腐沥青)进行取样试验,杜绝使用试验不合格的材料。
2、场地准备根据现场情况,对施工区域范围内进行清理、整平,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搭设围挡并做好洒水防尘措施。
为即将进场的材料设备提供必要的堆放场地。
保证足够的施工空间和施工畅通。
3、施工部署(1)预制梁防腐涂层施工:在预制梁板架设完成后,待桥面连续端、横隔板、湿接缝完成以后,统一对每座桥上部结构进行防腐涂层施工。
(2)桥梁墩柱、盖梁、挡块防腐涂层施工:综合考虑到施工成本,施工的连续性,在每座桥梁下部结构全部完成,达到28d设计强度后,在架梁之前统一对桥梁墩柱、盖梁、挡块进行防腐涂层施工。
(3)涵洞防腐涂层施工:在每座涵洞涵身及一字墙完成后,达到28d设计强度后,统一对每座涵洞涵身、一字墙进行防腐层、防腐沥青施工。
施工目标1、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
2、安全目标:施工期间确保工程安全,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3、环保目标:施工过程中,按照《环保法》和《水土保护法》等有关规定,采用无污染新型环保材料,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
人员部署管理人员配置详见下表各施工队伍机械与人力配置根据本工区总体施工部署,为满足施工需要,达到进行进度要求,安排一个有施工经验的专业防腐层施工队伍。
防腐涂层施工队伍人员及机械配置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防腐涂层施工措施桥梁墩柱、盖梁、挡块在施工防腐涂层时使用18m高空作业车;桥梁箱梁(底面、侧面、翼板下缘)、现浇湿接头和横隔板及端横梁施工防腐涂层时需要桥梁检测车用做工作平台;箱涵及圆管涂刷防腐涂层施工时先搭设脚手架,脚手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工艺施工准备—表面处理—封闭底漆—环氧腻子—环氧厚膜型中涂漆—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检查验收—场地清理。
结构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用电动角磨机打磨,除去表面疏松面层。
凿去胀裂或松动混凝土。
用高压水枪喷射冲洗墩柱、盖梁、台帽、涵身等外漏表面,冲洗后自然干燥。
对桥台外漏的钢筋进行表面除锈处理,涂刷环氧树脂防锈底漆二道。
对于混凝土局部大的凹陷、孔洞及裂缝处可以采用丙烯酸乳胶水泥砂浆进行局部修补,再用丙烯酸乳胶水泥腻子批刮,也可以先涂刷环氧封闭底漆,然后用环氧腻子批刮补平。
质量要求:冲洗后混凝土表面应洁净、牢固密实无松动,局部混凝土凸面磨平。
封闭底漆施工环氧封闭底漆为双组份,在使用之前将甲乙组份混合后搅拌均匀后涂刷结构面2遍,要求涂刷完成涂膜干燥后,混凝土表面密实,有可见漆层。
环氧腻子施工将环氧腻子按规定比例将甲乙组份混合搅拌均匀后,满刮一道,刮平表面。
经过中间检查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如混凝土表面光滑,可省略该工序。
环氧厚膜型中涂漆施工将环氧厚膜型中涂漆按规定比例将甲乙组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可采取刷涂、辊涂或高压无空气喷涂方式施工两道。
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施工将面漆按照规定比例将甲乙组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可采用涂刷、辊涂或高压无空气喷涂方式施工两道。
防腐沥青施工在施工涵洞涵身外侧前,用钢丝刷、毛刷配合油工铲刀将混凝土表面的灰浆疙瘩及水泥粉末和浮灰等清理干净,用高压水枪将涵身外侧喷射冲洗干净,待自然干燥后,滚涂沥青胶泥涂层。
注意事项1、涂层的施工应在混凝土的龄期达到28d,且混凝土结构经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涂装前应在现场进行涂装试验,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的规定。
3、涂层干膜厚度的检测应在涂装完成7d后进行,检测时应按每50m2抽测1个点,测点总数不少于30个。
干膜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的75%;当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局部或全面补涂,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4、涂层之间的重涂间隔应参照规定及有现场温度确定。
如上一道涂层超过最大重涂时间间隔而影响下一道涂层的粘结强度时,应对上一道涂层进行打毛处理。
5、用涂料厂商指定的稀释剂调节粘度和清洗工具,稀释剂的添加量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用量。
6、涂装应在无雨的天气下进行,现场风力小于四级,涂装时做好施工记录。
防腐涂层施工具体质量标准见下表第五章涂装的常见弊病、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缩孔1、现象:由于涂料组成的变化和温度变化导致表面张力不均,流体由低表面张力处外流向高表面张力处,结果在流体表面形成凹陷,最终出现边缘隆起、中心下陷成圆形的缩孔,或边缘隆起、中心下陷为六边形槽。
2、产生原因:涂料在施工干燥过程中形成缩孔,有涂料本身的问题和基材清洁的问题。
由于涂料本身有低表面张力液滴的存在或被涂饰表面因污染存在有低表面张力区,造成表面张力的不均匀,此为缩孔形成的内因;涂料本身的一些性质,如涂料粘度、触变性、涂料干燥速度以及涂膜厚度等,能加剧或减弱涂料流体的流动能力,从而加剧或减弱缩孔的程度,此为缩孔的外因;内因是缩孔的必然条件,外因可以适当控制或加剧缩孔的程度。
3、防治措施:减少涂膜缩孔重点在预防,设计合理、适用性强的涂料生产配方,控制涂料制造工艺,严格控制涂料原材检测,可以减少缩孔发生的几率。
为防止缩孔,需提高乳胶漆的抗缩孔性,也就是降低成膜的表面张力。
其主要途径有:(1)选用表面张力低的溶剂。
由于乳胶漆的主要溶剂是水,表面张力很大,远大于底材的润湿张力;用水/有机共溶剂的混合物,表面张力可降到一般有机溶液的水平;(2)降低成膜聚合物的表面张力。
聚合物的极性越大则表面张力越大,可通过降低聚合物的极性来降低其表面张力。
(3)使用表面活性剂。
1、现象:在被涂面上或线角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使涂膜厚薄不匀,形成泪痕。
2、产生原因:(1)涂料施工粘度过低或施涂时蘸料过多;(2)喷涂时喷枪的孔径太大,喷涂压力大小不均,喷枪与施涂面距离不一致;(3)涂刷面凹凸不平在凹处积料太多,也容易产生流挂;(4)料的密度大,在涂料中含有密度大的颜料、填料。
3、防治措施:(1)对于流挂、流淌现象,应适当调整施工配方,填料尽量采用细粉,以减小其密度;(2)涂料涂装时,严格控制施工涂层的厚度,不可过厚;(3)控制好涂料的施工粘度,不同类别涂料,按其要求的粘度施工;(4)施工环境温度保持在10℃以上,相对湿度小于85%。
1、产生原因:(1)涂料的施工粘度过高,流平性差;(2)施工温度过高使稀释剂挥发过快;(3)基材过于干燥,被涂物面对涂料的吸引能力过强,涂刷困难。
2、防治措施:(1)恰当的选用有机增稠流变剂来改善流平性;(2)根据所有涂料特点,选用合适的刷子及辊筒;(3)选用粘度底的涂料或乳胶类封底料封底,然后再进行正常涂刷。
对于已出现刷痕采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湿布擦净,然后再进行正常涂刷。
咬底1、现象:面层涂料把底层涂料的涂膜软化、膨胀、咬起。
2、产生原因:(1)底层涂料上涂刷强溶剂的面层涂料,底面层涂料类型不一;(2)底层涂料粘结强度太低,面层涂料粘结强度高;(3)底层涂料未完全干燥就涂刷面层涂料;(4)涂刷面层涂料动作不迅速,反复涂刷次数过多。
3、防治措施:底、面层涂料配套使用,施涂时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面层涂料。
皱纹1、现象:涂膜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里层和表层干燥速度的差异,表层急剧收缩向上收拢。
2、产生原因:(1)涂刷时或涂刷后遇高温、或太阳暴晒;(2)底漆过厚,未干透或粘度过大;(3)涂膜表面先干而里面不易干。
3、防治措施:(1)避免在高温、日光暴晒及寒冷、大风的天气下施工;(2)施工粘度不宜过大,必要时可以适当加入稀释剂;(3)刷涂时应纵横展开,使涂膜厚薄适宜,均匀一致;(4)涂料搅拌后,应停一段时间再用,可避免针孔的现象。
起泡1、现象:涂膜在干燥过程中或高温高湿条件下,表面出现许多大小不均、圆形不规则的突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