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工程明洞施工工艺标准

隧道工程明洞施工工艺标准

2明洞施工工艺2.1总则2.1.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交通隧道和城市交通隧道。

2.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2.1.2.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1.2.2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

2.1.2.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2.1.2.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1.2.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2.1.2.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2术语2.2.1明洞明洞是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

它是在露天的路堑地面上,或是在敞口的基坑内,先修筑结构物,然后再回填覆盖土石。

明洞一般修筑在隧道的进出口处,当遇到地质状况差且洞顶覆盖层薄,用暗挖法难以进洞时,或洞口路堑边坡上有落石而危及行车安全时,或铁路、公路、河渠必须在隧道上方通过且不宜做立交桥或涵渠时,均需要修建明洞。

明洞的结构类型因地形、地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而有许多种型式,采用最多的是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两种。

2.2.2 拱式明洞拱式明洞的结构形式与一般隧道基本相似,也是由拱圈、边墙和仰拱或铺底组成。

它的内轮廓也和隧道一致。

但是,由于它周围是回填的土石,得不到可靠的围岩抗力的支持,因而结构的截面尺寸要略大一些。

拱式明洞结构坚固,可以抵抗较大的推力,其适用的范围较广。

按照它所在的地位可以分为:路堑对称型、偏压型、半路堑型和半路堑单压型四类。

其一般结构型式和适用条件见表2.2.2。

2.2.3 棚式明洞(简称棚洞)当山坡的坍方、落石数量较少,山体侧向压力不大,或因受地质、地形限制,难以修建拱式明洞时可采用棚式明洞(简称棚洞)。

棚式明洞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墙式、钢架式和柱式三种。

其适用条件见表2.2.3和图2.2.3-1、图2.2.3-2、图2.2.3-3。

表2.2.22.3施工准备2.3.1技术准备2.3.1.1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明洞地段工程地质状况。

2.3.1.2核对明洞的长度与结构类型的设置是否与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相适应。

2.3.1.3明洞位于不良地质地段时,应提出施工处理对策,并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等会审确认。

2.3.1.4编制明洞地段的分项施工方案,确定明洞开挖的弃土地点,报建设和监理单位审批;并对班组进行培训和交底。

2.3.1.5设置明洞地段的水准点、中线点、导线控制点。

2.3.1.6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3.2材料准备2.3.2.1开挖爆破器材:炸药、雷管(毫秒级)。

2.3.2.2衬砌圬工材料:混凝土、片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2.3.2.3明洞回填:浆砌片石、粘土、水泥砂浆。

2.3.3主要机具2.3.3.1土石方开挖机械:挖土机、风镐、风钻、空压机、推土机、铲车、自卸卡车等。

2.3.3.2衬砌混凝土浇筑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模板台车、计量设备、混凝土振捣器、水泵、机动翻斗车、喷浆机、注浆机等。

2.3.3.2工具: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漏斗、锤子、钢卷尺、铁抹子等。

2.3.3.3测量仪器:全站型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尺等。

2.3.4作业条件2.3.4.1明洞起迄点和结构类型已经确定,施工地段存在不良地质情况时,已采取了处理措施。

2.3.4.2明洞顶部的防排水设施已做好。

2.3.4.3各种施工机具已经到位。

2.3.4.4配置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经检验合格,数量或补给速度满足施工要求。

2.3.4.5混凝土搅拌站已安装就位,浇筑作业面及搅拌站通水通电,混凝土输送泵安装调试完毕,并经验收合格。

2.3.4.6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经验收合格,具备混凝土浇筑条件。

2.3.5劳动力组织2.4工艺设计和控制要求2.4.1技术要求2.4.1.1明洞不宜在雨季施工,如确需在雨季施工时,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山体稳定性的检测、检查。

2.4.1.2明洞开挖(1)明洞两侧边坡开挖要严格控制爆破药量,在松软地层中开挖边坡时,宜随挖随支护。

(2)明洞土石方开挖,应按顺序进行。

且应全部明挖,不得采用拱部明挖,拱下暗挖方法。

严禁掏底开挖和上下重叠施工。

2.4.1.3基础施工(1)明洞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基坑的碴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垂直路线方向宜挖成有向内的斜坡,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如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3)边墙基础挖到设计标高后,应核对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2.4.1.4衬砌施工(1)砌筑前要复测中线、高程,边墙、拱圈放样立模时应预留施工误差,以保证衬砌不侵入限界。

(2)钢筋的加工及绑扎按暗洞衬砌的有关规定实施。

(3)浇筑拱圈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混凝土养生按暗洞衬砌的有关规定办理。

(4)沉降缝及施工缝的设置与施工,按图纸要求作专门的防水处理。

2.4.1.5棚洞结构形式、构造及混凝土质量,墙柱基础埋置深度、断面尺寸及地质条件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防水要求棚洞内表面无渗水,只允许有轻微湿渍。

2.4.2材料质量要求2.4.2.1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C20;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C25。

2.4.2.2浆砌片石与片石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见1.4.2 条。

2.4.2.3外贴式防水卷材的质量和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2.4.2.4明洞其它相关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与后面章节相同。

2.4.3职业健康安全要求2.4.3.1施工前做好施工安全交底,施工过程中,安全员应随时检查安全情况。

2.4.3.2施工人员应熟悉机械设备性能和工艺要求,严格遵守各专用设备使用规定和操作规程。

2.4.3.3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2.4.3.4石质地段开挖,宜采用弱爆破,以免影响边坡的稳定。

2.4.3.5开挖石方需撬动岩石时,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撬落,严禁双层作业,不得将下面撬空使其上部自然坍落。

2.4.3.6雨季开挖明洞基坑时要放缓两侧边坡坡度,并做好排水措施。

2.4.3.7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红色标志灯。

2.4.4环境要求2.4.4.1施工现场道路应做硬化处理,配备洒水车洒水降尘。

2.4.4.2 开挖的土石,应弃在不影响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处所,并不得影响施工安全。

2.5 施工工艺2.5.1 工艺流程2.5.2 操作工艺2.5.2.1 测量放样 参照有关规程执行。

2.5.2.2 两侧边坡和基坑开挖(1) 开挖前及施工中应根据中线、高程结合施工方法,测定和检查结构各部分开挖尺寸。

(2) 在确定全段同时开挖或分段开挖边坡坡度后,应力求在施工时间内不致坍塌,并尽可能避免超挖,以免增大回填数量。

2.5.2.3 拱式明洞施工 (1) 常用的施工方法:1) 先墙后拱法。

适用于埋置深度较浅,地形比较平缓,施工边坡开挖后能暂时稳定的地段。

施工步骤:从上向下分台阶开挖,先施做两侧边墙,再浇筑拱圈,最后作防水层及洞顶回填。

2) 墙拱交替法。

适用于半路堑、原地面坡度陡峻,或由于外侧地形松软,先墙后拱亦有困难时。

施工步骤:①先挖外侧边墙部分,然后将外侧墙砌至设计标高,如有耳墙,同时做好耳墙;②开挖内侧部分后立即立拱架灌筑内侧边墙和拱圈;③施作防水层后进行拱顶回填。

(2) 基础施工1) 位于陡坡处半路堑单压式明洞的外墙基础,应埋置在风化层以下0.25m ,若岩层有裂隙不易清除时,可采用压浆加固处理。

2) 位于陡坡坚硬完整岩石的明洞外侧边墙基础,为了节省圬工,可切割成台阶,但要保证台阶的稳定性,其平均坡度一般不陡于1:0.5,并不得大于岩层的内摩擦角;台阶宽度不得小于0.5m ,最低一层基础宽度不得小于2.0m 。

3) 凹形地段或外墙深基部分,施工时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可先开挖、砌筑最低凹处,然后逐步向两端进行。

(3)衬砌砌筑1)明洞位于高陡山坡下,以半填半挖通过的地段,其内墙与高陡边坡连接及外墙利用路肩墙帮宽作为基础时,均应采用灌浆锚杆,按梅花形布置。

2)当砌边墙与基础扩大同时施工时,拱座应预埋横向钢筋拉杆。

3)灌注边墙混凝土时,其模板支撑必须牢固。

4)明洞墙背空隙较大时,应先砌回填片石和预埋拉筋,再浇筑边墙。

灌注边墙时应注意做好纵向盲沟和泄水孔。

5)拱圈按断面要求制作挡头板、外模、支架、支柱,并应设有防止渗漏、跑浆和走模的施工措施。

6)拱圈混凝土的灌注应从两侧拱脚对称不间断地灌注到拱顶。

2.5.2.4伸缩缝和沉降缝(1)一般情况下,明洞设置的横向贯通伸缩缝,土质地层为20m,石质地层为30m。

气温变化较大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伸缩缝。

(2)任何型式明洞的基础,在地质软硬变化处,均需设置沉降缝。

(3)伸缩缝和沉降缝作法:衬砌缝宽10m m,中间夹以沥青油毛毡。

随灌随做,待混凝土拆模后,再按接缝方式处理施工,若有漏水现象,则在衬砌内侧锉成V形槽,槽内塞以沥青麻筋。

2.5.2.5明洞防水层施工(1)拱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方可进行防水层铺设。

铺设前,必须将拱墙背部的灰尘污垢和积水清除干净,用砂浆涂抹平整。

(2)敷设复合土工膜时,应从下向上敷设,敷设时应与拱背粘贴紧密,土工膜相互搭接错缝,搭接长度不小于l00mm,并向隧道内拱背延伸不少于0.5m。

(3)防水层铺好后,用1:3的水泥砂浆作一层厚约30mm的保护层,上面再铺粘土再回填。

(4)拱背铺设的粘土隔水层应选用粘性好、无杂质、无石块的粘土分层夯实,并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严密。

2.5.2.6回填及拱架拆除(1)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2)墙后如设有纵向盲沟,应在回填前做好;墙后如有其它排水设施,亦应在回填时同时施工,并保证能及时将渗漏水排出。

(3)明洞段顶部回填土石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士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洞顶回填的面层应根据图纸要求,先铺设砂砾垫层,其上浆砌一层片石0.25m,最后铺设0.50m粘土隔水层。

回填土夯实度应符合图纸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

(4)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

(5)先由人工填筑时,拱顶中心回填高度达到0.7m以上方可拆除拱架。

若使用机械施工回填时,则应在回填土石全部完成后方可拆除拱架。

2.5.2.7明洞与暗洞衔接(1)在仰坡暂能稳定的情况下,宜由内向外进行施工。

(2)在仰坡易坍塌的情况下,宜先将明洞拱圈浇筑到仰坡脚,再由内向外作洞内拱圈,并确保仰坡稳定。

(3)明洞与暗洞拱圈应连接良好。

2.5.2.8棚式明洞施工(1)棚式明洞的开挖、基础和内外墙的施工,应参照拱形明洞施工的有关规定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