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知识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知识结构
– 荒漠化的概念、表现、本质 – 荒漠化形成的因素(自然、人为);
– 荒漠化的防治内容、重点、原则、措施 – 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过渡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 2.2
森林的环境效应 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脆弱性、优越性的表现 雨林破坏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亚马孙雨 林早期破坏较小的原因; – 现代哪些开发行为对雨林造成严重破坏; – 保护措施有哪些 – – – –
• 3.2
– 流域的基本概念:流域、分水岭、干流、支流 – 流域流域开发的原则(P49图3.13) –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开发背景(注意优势、 劣势的分析对比) – 早期开发如何引发环境问题,有哪些? – 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需细化)
• 附:大坝建立
–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相对位置、经纬度位 置)、河流的水文特征 – 尼罗河为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提供哪些有利影 响 – 阿斯旺大坝的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有哪些
产业发展概念、特点 –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环境对比 –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时期,环境对农业的 影响 – 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 – 3S系统、数字地球的组成、主要功能、特点、 应用领域
• 1.2
第二章 生态保护
• 2.1
• 附:湿地保护开发
– 湿地的生态效益有哪些 – 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 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和保护措施有哪些
第三章 资源开发利用
• 3.1
– 能源资源的分类方法:按照性质、按照开发利 用水平 – 中国能源危机的表现、应对措施 –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 能源基地建设(为提高经济效益)采取的措施;煤炭 外运路线;煤炭加工转化的方式、有利影响和 不利影响; – 能源综合利用的措施(针对产业结构) –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侧重-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环境)
必修3 知识结构
章节 1 知识点 1.1研究方法 1.2研究工具 主要内容 研究途径
2
2.1 荒漠化 2.2 森林保护 附:湿地保护
3.1 能源资源开发 3.2 流域开发 附:水利工程利弊 4.1 农业发展 4.2 工业发展 5.1 资源跨区域调配 5.2 产业转移 附:南水北调
生态保护
3
资源开发
4 5
第五章 协调发展
• 5.1
–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 – 西气东输的两条线路的起止点以及沿线经过主 要地形区 – 西气东输的原因、影响(社会、经济、生态) – 西电东送的三个分支以及电力输送的方式
• 5.2
–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本质原因 – 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
• 附:
– 南水北调的原因 – 南水北调的三条分支的优缺点 – 南水北调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