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稿)

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稿)

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稿)目录1.总则 (5)1.1编制目的 (5)1.2编制依据 (5)1.3适用范围 (6)1.4预案体系 (6)1.5工作原则 (6)1.5.1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原则 (6)1.5.2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工作原则 (7)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7)2.1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职责 (8)2.2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8)2.3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及职责 (9)2.4专家咨询组职责 (14)2.5预报预警组职责 (14)2.6信息宣传组职责 (14)2.7督导检查组职责 (14)3.监测和预报 (15)4.预警与响应 (15)4.1预警分级 (15)4.2预警启动、级别调整与解除 (16)4.2.1预警启动 (16)4.2.2预警的级别调整与解除 (17)4.3应急响应 (18)4.3.1应急响应分级、分类和启动 (18)4.3.2应急减排措施基本要求 (18)4.3.2.1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8)4.3.2.2减排比例要求 (20)4.3.2.3减排基数核算方法 (20)4.3.2.4主要减排措施 (21)4.3.3应急响应措施 (24)4.3.3.1Ⅳ级应急响应措施 (24)4.3.3.2Ⅲ级应急响应措施 (26)4.3.3.3Ⅱ级应急响应措施 (27)4.3.3.4I级应急响应措施 (29)4.4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与终止 (30)4.5后期评估 (30)5.信息公开 (31)5.1信息公开的内容 (31)5.2信息公开的组织和形式 (31)6.监督检查 (31)6.1应急监督检查 (31)6.2公众监督 (32)7.应急保障 (32)7.1组织保障 (32)7.2制度保障 (33)7.3经费保障 (33)7.4物资保障 (33)7.5监测与预警能力保障 (33)7.6咨询与技术保障 (34)7.7通信与信息保障 (34)7.8医疗卫生保障 (34)8.预案管理 (34)8.1预案宣传 (34)8.2预案培训 (35)8.3方案演练 (35)8.4方案报备 (35)9.附则 (36)10.附录 (36)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稿)1.总则1.1 编制目的健全完善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提高预警、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函》(环办函〔2013〕504号)、《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和应急减排措施修订工作方案》(环大气〔2017〕86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陕政办发〔2014〕24号)、《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陕政函〔2017〕231号)、《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稿)》(市政办发〔2016〕76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急响应工作。

本预案所指重污染天气,是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200,即空气环境质量达到5级(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程度的大气污染。

沙尘暴、臭氧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不适用本预案。

1.4 预案体系《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7年修订稿)》为《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统领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

下级方案包括: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相关部门编制的实施方案;市级相关部门督导企业制定的操作方案。

本预案与下级方案共同组成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

1.5 工作原则1.5.1 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作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出发点,提前预防,最大程度降低重污染天气对公众造成的危害。

科学预警,及时响应。

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响应体系,准确把握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为响应行动留出缓冲时间,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属地管理,部门联动。

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各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统一行动,联防联控。

信息公开,社会参与。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公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及应对信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参与意识。

明确责任,强化落实。

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职责分工,厘清工作重点、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工作职责,确保监测、预警、响应等应急工作各环节有人、有据、有序、有效执行。

1.5.2 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工作原则按照《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统一重污染天气划分标准、统一预警和响应启动与解除标准、统一区域预警启动标准、统一应急响应和减排措施基本要求,开展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责任共担、信息共享、联防联治、群策群力,协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推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市政府成立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成员单位为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各区(县)、开发区,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别设立各自指挥机构,负责本区域、本部门和本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2.1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的决策部署;领导组织全市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应急响应、检查评估等工作;负责落实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工作。

由市长任总指挥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环保局局长分别任第一、第二指挥长,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督查室、市应急办、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市网信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市政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农林委、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监局、市旅发委、市气象局、市法制办、市城(棚)改办、市地铁办、西安城投集团为成员单位。

2.2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铁腕治霾办,由市铁腕治霾办主任(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应急办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称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拟定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制度并贯彻实施;组建重污染天气专家咨询组和监测预报预警组,对重污染天气形势进行研判会商,收集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等信息;对各区(县)、开发区、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实施方案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上报和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组织和协调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工作;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监督和管理。

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市铁腕治霾办、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应急办抽调人员,在西安市应急指挥大厅联合办公(24小时值守),各市级部门根据要求参与值守。

各区(县)、开发区参照执行。

2.3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成员及职责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应急响应措施,降低人为活动对本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和市网信办:根据各自职责分别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宣传报道工作;负责督导、协调驻市报纸、广播电视台、重点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做好预警、响应等信息的发布工作;督导、协调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展健康防护、公民和企业自愿减排措施的宣传工作;负责重污染天气期间的舆情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等工作,确保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媒体和公众应对工作,化解、消除不良舆论影响。

市环保局:负责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监管及重污染天气成因及预测、预报有关内容的宣传工作;会同市气象局等有关单位制定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方案并开展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联合市气象局聘请专家,组建预警会商队伍,完善会商机制,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研判;依托会商机制定时分析未来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填写《西安市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报告单》并拟定预警应急新闻发布稿,将会商结论上报市指挥部办公室,为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提出建议;配合相关行业牵头部门制定“一厂一策”方案;督导燃煤锅炉使用单位落实应急响应措施,重点大气污染源企业落实驻厂监管制度。

市气象局:负责气象条件监测、分析、预报,配合市环保局制定并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方案,聘请专家组建预警会商队伍,完善会商机制,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研判;按照市指挥部办公室要求,提供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相关气象条件数据;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市应急办:负责协调全市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响应和跨地市、跨部门应急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报送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响应等信息;按照《西安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指导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编制实施方案,并按要求报备。

市发改委:协调应急状态下的能源保障工作;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协调,加大外调电力度,协调省发改委做好大唐灞桥热电厂、大唐户县第二热电厂、西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污染物减排方案,并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市教育局:督导全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同等学历学校落实重污染天气期间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措施;逐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同等学历学校教室安装新风或空气净化系统。

市科技局:开展重污染天气预防、应对等科研工作,加强基础科研能力储备。

市工信委:编制应急期间保障民生和城市正常运行的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名单及停产限产名单,督导非电力行业重点排污企业编制重污染天气操作方案,做到“一厂一策”,并督导落实。

市公安局:落实重污染天气期间机动车禁限行措施;加大对冒黑烟车辆管控力度,配合环保部门对超标排放车辆组织检查;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等级,组织实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及户外大型活动管控应急响应措施。

市城管局:督导城市道路、出土工地、拆迁工地、渣土清运、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等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督导所属非道路移动机械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督导全市餐饮服务单位落实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