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南开大学 工程光学 基础习题答案
南开大学 工程光学 基础习题答案
1 1 1 , 解 出 s' 8.33 , 成 像 在 L1 右 侧 , 放 大 倍 率 为 10 s ' 25 s ' 8.33 2 0.833 ,L2 外框的直径为 D'2 2 D2 0.833 20 16.67 ,L2 外框 s 10 在 物 空 间 的 像 相 对 轴 上 物 点 的 半 张 角 为 D '2 16.67 1 1 2 2 tan 1 0.04 2 tan tan l1 s ' 200 8.33
像距 l’2=50mm ⅱ)感光面的直径
1 2 0.2 (1) 0.2
像的直径
D' D1 0.2 40 8
所以,感光面直径为 Φ8mm ⅲ)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出射光瞳相对 L1 的距离和直径 L1 外框相对轴上物点的张角
第 5 页 共 9 页
p 2 100002 0.00029 4080 ⑴远景深度 1 2a p 10 10000 0.00029
⑵远景平面到入瞳平面的距离 p1 p 1 10000 4080 14080 ⑶近景深度 2
p 2 100002 0.00029 2250 2a p 10 10000 0.00029
d f '1 f 2
nR nR ( n 1)d 2nR n 1 n 1 n 1 nR R ( )( ) f '1 f '2 nR 2 f ' n 1 1 n (n 1)d 2nR (n 1)(2nR nd d ) n 1 ②代入所给值,f’=-96.77 d f '1 f 2 d
南开大学《工程光学基础》习题答案与解析 1.证明在入射光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当平面镜绕入射点垂直于入射面的轴转动 θ 角后,反射光线将改变 2θ 角。 证明:设旋转前入射角为 i,旋转后入射角为 r,则 π θ+ + + + = ⇒ = − 2 2 设反射光线改变 α 角,则 + 证毕。 2.水面上浮一层油,水的折射率是 n1 1.333,油的折射率是 n2 1.41,若光线 从空气中以 45°入射角进入油层上表面,只考虑光线折射,不考虑光的干涉,求 折射光线在油中以及水中的方向,并绘制光路图。 解:由折射定律 sin45 ⎧ = sin ⇒ = arcsin 3√2 = 32 sin 8 ⎨ = ⎩ sin 3.空气中有一块直角棱镜,其折射率是 1.5,光线从一个直角面垂直入射,忽略 棱镜直角面对光的反射,绘制光路图。棱镜四周充满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 新绘图说明。 1 2 解:1°四周是空气,则由入射角 i=45°,临界角 sin C sin i sin C ,因此 n 3 发生全反射; 4 2°四周是水,取水的折射率为 ,相对折射率设为 n’,则 3 3 9 1 8 n' 2 sin C ' sin i sin C ' 4 8 n 9 3 故在界面既发生折射,又发生反射,折射角 sinα = n sini ⇒ α = arcsin 9√2 = 53 16 2 − = + 2 − ⇒ = + − =2
第 4 题 5.在充满水的透明容器底部平放一平面反射镜,忽略容器壁厚,人在水面上方看 自己眼睛的像,眼睛高出水面 50mm;镜子的反射面朝上,与水面平行,到水面 的距离是 80mm;水的折射率是 1.333。求眼睛经过折射-反射-折射所成的像到 眼睛的距离。 解:分 3 次成像 第一次成像 l1=-50,n1=1,n’1=1.333, l1 ' n1 ' l1 第二次成像,d=80 l2=l’1-d, n’2=- n2,l’2=n’2l2/n2=- l2 第三次成像 按照习惯,把物放在左方,向右成像, l3=-l’2-d,n3=1.333,n’3=1,代入成像公式 l’3=n’3l3/n3=-170, 像位于水面下方 170mm,与人眼相距 220mm。 6.点光源 S 与光楔距离为 a,光楔的楔角为 θ,折射率为 n,求 S 的成像位置。 解:两次成像,设第一表面与光轴垂直,l1=-a, -1/l+n/l’1=0, l’1=-na 第二次成像,l2=l’1=-na,n2=n, n’2=1, l’2=n’2l2/n2=-a,像比物高出 (n-1)aθ。 若光源 S 位于坐标原点,x 轴为光轴方向(水平方向),y 轴向上,则 S 像的坐 标为(x’,y’),其中 x’=0,y’=(n-1)aθ 7.报纸上放一个平凸透镜,平面向上时,报纸的虚像在平面下方 13.3mm;凸面 向上时,报纸的虚像在凸面顶点下方 14.6mm。透镜中心厚度为 20mm,求透镜 的折射率和凸面的曲率半径。
4.空气中的光线以垂直于光楔(光楔是顶角很小的三棱镜)第一表面的方向入射 到折射率 n=1.5 的光楔上, 该光楔的第二表面镀反射膜, 将光线按反射定律反射, 再从第一表面折射回空气中, 折射回空气中的光线与空气中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第 1 页 共 9 页
为 1.5°, 忽略第一表面对光线的反射, 求光楔的楔角 (与三棱镜顶角定义相同) 。 解:设所求楔角为 α,如图所示,光线进入光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 0,在第 二面的入射角和反射角都等于 α, 再由第一面折射时, 入射角为 2α,设折射角为 θ,按照折射定律, 2 n ,依照题意,θ=1.5°,光楔楔角 α=0.5°
像方焦距的合格范围
f ' nR 2 d d 0.08 d [2nR (n 1)d ]2
f ' 96.77 0.08
9.用间隔 40mm 的两个单薄正透镜组成目镜,两个透镜的焦距分别是 60mm 和 30mm,求目镜的焦距、焦点位置、主点位置。 1 1 解:焦度 1 mm1 , 2 mm1 ,于是 60 30 1 Φ=Φ +Φ − Φ Φ = ⇒ = 36 36 主点 ⎧ℎ = − ⎪ ⎨ℎ = − ⎪ − ⎩ 10.用照相物镜成像,调焦到 p 10000 ,设 1' ,入瞳直径 2a 10 ,求:⑴远 景深度 (1 ) ,⑵远景平面到入瞳平面的距离 ( p1 ) ,⑶近景深度 ( 2 ) ,⑷近景平 面到入瞳平面的距离 ( p2 ) ,⑸景深 ( ) 。 解: 1' 0.00029rad = −24 = 48
f '
1 nR 2 (n 1)(2nR nd d )
解法二,用焦距公式 n n nR f '1 n 1 1 n 1 R n n nR f2 2 1 n n 1 R 1 R f '2 1 n 1 n R
⑷近景平面到入瞳平面的距离 p2 p 1 10000 2250 7750 ⑸景深 1 2 4080 2250 6330 11.已知空气中从左到右两个薄透镜 L1、L2 组成照相物镜,L1 的像方焦距 f’1=50mm, 通光口径 D1=Φ20mm; L2 的像方焦距 f’2=25mm, 通光口径 D2=Φ20mm。 L1 与 L2 相距 10mm,物位于 L1 左侧 200mm,垂直于光轴放置。圆形物的半径 y=20, 物通过该光学系统成像到垂直于光轴放置的圆形感光面上, 感光面恰好与
感光面外框经过前面光学系统成到物空间的像与物面重合,所以,轴上物相对该 光阑像的半张角为 3 90 。 张角 2 最小,所以,L2 外框是孔径光阑,孔径光阑位于 L1 右侧 10mm 处,直径 为 Φ20mm;L2 外框在物空间的像是入射光瞳,位于 L1 右侧 10mm 处,直径为 Φ16.67mm;孔径光阑在像空间的像(即出射光瞳)就是它本身,所以出射光瞳位 于 L1 右侧 10mm 处,直径为 Φ20mm。 ⅳ)视场光阑、入射窗、出射窗相对 L1 的距离和直径
第 4 页 共 9 页
像的大小相等。求 ⅰ)像距 l’2; ⅱ)感光面的直径; ⅲ)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出射光瞳相对 L1 的距离和直径; ⅳ)视场光阑、入射窗、出射窗相对 L1 的距离和直径; ⅴ)物方半视场角 ω。 要求:列出所用的公式,把已知参数代入公式,计算未知参数;画图,在图中标 出透镜的位置,透镜通光孔径的大小,物、像的位置和大小;孔径光阑、入射光 瞳、出射光瞳的位置和直径;视场光阑、入射窗、出射窗的位置和直径;物方半 视场角 ω,用文字说明计算结果;把所求参数填入表 1,单位:mm。 表 1 所求光学系统参数 相对 L1 的位置 直径 孔径光阑 入射光瞳 出射光瞳 视场光阑 入射窗 出射窗 解: 整个光学系统共有 3 个光阑:L1 外框、L2 外框、感光面外框。 ⅰ)计算像距 l’2
③对于函数 y g ( x1 , x2 , , xn ) ,若自变量存在误差 xi (i 1,2,, n) ,则可用全微 分公式计算 y 的误差
பைடு நூலகம்y
用于本题
g ( x1 , x2 ,, xn ) xi xi i 1
n
第 3 页 共 9 页
f '
D1
1 tan
1
20 2 tan 1 2 tan 1 0.05 l1 200
L2 外框经过 L1 向物空间成像(从右向左成像,与推导公式时的方向相反,先将左 右颠倒,计算后再将左右颠倒)
1 1 1 物 距 s 10 , 用 高 斯 公 式 计 算 像 距 s’ , 其 中 f '2 25 , 得 到 s s ' f '2
1 1 1 l l ' f ' 1 1 l '1 40 1 计算物通过 L1 成像: l1 200 1 0.2 f ' 50 1
过渡公式 l2=l’1-d=-40-10=-50
1 1 1 l '2 50 通过 L2 成像: l2 l '2 f '2 1 2 f '2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