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习题※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宋辽夏金文学※元代文学先秦文学第一编五经1、从用韵与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周易》爻辞中的诗歌因素。
2、分析《周易》爻辞对上古社会的认识价值。
3、何为“伪古文《尚书》”?4、分析《尚书》古史记载中的神话因素。
5、比较分析《甘誓》与《汤誓》之异同。
6、何为《诗》之“六义”?7、《国风》是否皆为民歌?8、如何理解“《诗》无达诂”?9、背诵《关雎》、《卷耳》、《桃夭》、《汉广》、《氓》、《溱洧》、《鹿鸣》。
10、背诵《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是为大同”一段。
11、《春秋》对中国历史散文有何影响?第二编1、何为“《春秋》三传”?2、分析《左传》的战争艺术描写。
3、阅读《左传》与《国语》相关部分,比较其文学风格。
4、分析《战国策》中“士”的形象。
5、清人于鬯《战国策注序》称《战国策》为“经学之终而史学之始”,你对此有何评价?第三编1、《老子》对中国古代美学有何影响?2、背诵《老子》第一章。
3、如何评价《论语》的文学价值?4、你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5、你能否举出汉语成语中出自《论语》的例子?6、分析《孟子》的论辩术。
7、如何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之说?8、背诵《齐桓晋文之事》“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未之有也”一段。
9、何理解《庄子》中的“寓言”?10、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你对此如何评价?11、背诵《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不亦悲乎”一段与《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七日而浑沌死”一段。
第四编楚辞1、何为“楚辞”?它与《诗经》在体式上有何不同?2、分析《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3、如何评价屈原作品的文化精神?4、分析屈原在中国文学中的典范意义。
5、背诵《离骚》第一段和《山鬼》全诗。
6、背诵《渔父》。
7、分析宋玉《九辩》悲秋主题对后代文人的影响。
两汉文学第一编秦文第二编汉文1、分析西汉中后期经学文风之特征。
2、如何理解西汉末期知识分子与王莽“新政”之关系?3、以王充作品为例,说明东汉文风之演变。
4、分析辞赋虽东汉政论文的影响。
第三编汉赋1、马相如所代表的汉大赋有何特点?2、如何理解汉赋与楚辞之间的关系?3、如何理解贾谊赋流露出的思想情绪?4、分析张衡赋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四编汉诗1、何为“乐府”?2、分析两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
3、讨论《古诗十九首》吟咏的主题。
4、背诵《战城南》、《有所思》、《上邪》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生年不满百》、《迢迢牵牛星》。
第五编《史记》与《汉书》1、如何评价《史记》的悲剧风格?2、分析《史记》叙事写人的艺术。
3、何为“纪传体”?4、简要说明《史记》的体例。
5、对比阅读《史记》与《汉书》的相关文字,分析其文学风格之异同。
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通论社会历史状况:(1)分裂动荡的时代。
(2)门阀制度发展得登峰造极的时代。
文学状况:“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推荐参考书文学史:(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而已集》)(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1984年)(3)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大出版社1986年)(4)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6)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版)文学总集:(1)《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
(2)《玉台新咏》:陈徐陵编。
(3)《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
(4)《古诗源》:清沈德潜编选。
(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
(6)《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近代丁福保辑。
(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版。
第一编·魏晋南北朝诗第一节·邺下诗人(建安诗人)曹操(《短歌行》)曹丕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建安七子(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第二节·竹林诗人时代思潮:经学衰微,玄学兴盛。
文人习尚:清谈。
“竹林七贤”。
阮籍。
《咏怀》及对后世的影响。
嵇康(《送秀才入军》(二首))。
第三节·太康诗人张华。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左思(《咏史》)。
刘琨。
郭璞(《游仙诗》)。
[附] 玄言诗第四节.陶渊明诗《归园田居》。
《饮酒》(其五)《移居》二首陶诗的“平淡”陶渊明的贡献与影响第五节·元嘉三大家颜延之山水诗的兴起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第六节·新体诗永明体谢脁沈约宫体诗宫体诗风以外的诗人(阴铿、何逊)庾信(《拟咏怀》)第二编·南北朝乐府概说“吴歌”、“西曲”南北朝民歌的不同风格第一节·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西洲曲》(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而已集》)(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1984年)(3)王瑶《中古文学史论》(北大出版社1986年)(4)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6)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版)文学总集:(1)《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
(2)《玉台新咏》:陈徐陵编。
(3)《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
(4)《古诗源》:清沈德潜编选。
(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
(6)《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近代丁福保辑。
(7)《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今人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版。
第一编·魏晋南北朝诗第一节·邺下诗人(建安诗人)曹操(《短歌行》)曹丕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建安七子(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第二节·竹林诗人时代思潮:经学衰微,玄学兴盛。
文人习尚:清谈。
“竹林七贤”。
阮籍。
《咏怀》及对后世的影响。
嵇康(《送秀才入军》(二首))。
第三节·太康诗人张华。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左思(《咏史》)。
刘琨。
郭璞(《游仙诗》)。
[附] 玄言诗第四节.陶渊明诗《归园田居》。
《饮酒》(其五)《移居》二首陶诗的“平淡”陶渊明的贡献与影响第五节·元嘉三大家颜延之山水诗的兴起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第六节·新体诗永明体谢脁沈约宫体诗宫体诗风以外的诗人(阴铿、何逊)庾信(《拟咏怀》)第二编·南北朝乐府概说“吴歌”、“西曲”南北朝民歌的不同风格第一节·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西洲曲》第五节·李白李白的生活道路李白的乐府、歌行及七绝李白诗的主观抒情色彩及抒情方式《蜀道难》、《长相思》、《江上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哭晁卿衡》、《独坐敬亭山》第六节·杜甫杜甫的生活道路与创作的关系“诗史”“沉郁顿挫”的风格律诗的成就杜诗的“集大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哀江头》、《羌村三首》其一、《新安吏》、《登楼》、《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第七节·白居易等诗人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元白”元稹《遣悲怀三首》张籍与王建刘禹锡第八节·韩孟诗派与李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韩愈《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韩孟诗派“郊寒岛瘦”孟郊《秋怀》其二贾岛李贺(《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第九节·中唐其它诗人刘长卿与韦应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寄全椒山中道士》)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大历十才子与大历诗风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第十节·杜牧“小李杜”《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赤壁》、《寄扬州韩绰判官》第十一节·李商隐李商隐的生活道路“无题”诗的成就《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无题四首》(来是空言)、《锦瑟》、《春雨》、《常娥》第十二节·晚唐其它诗人许浑(《金陵怀古》)张祜(《宫词二首》其一)赵嘏(《长安晚秋》)罗隐温庭筠(《过陈琳墓》)第十三节·诗僧与白话诗人王梵志寒山皎然贯休第二编·唐文概说唐文承前启后,既有继承,又有新变,一面扬六朝余波,作辞采精致的骈文;一面革六朝弊习,倡散行流畅的古文,开辟了宋以后散体文的发展道路。
唐文主要成就在散文。
中唐古文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达到全盛期。
骈体文在唐代始终流行。
第一节·初盛唐骈文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刘知几李华第二节·初盛唐散文陈子昂李白(《与韩荆州书》)第三节·韩愈《原道》、《张中丞传后叙》、《送董邵南序》、《柳子厚墓志铭》第四节·柳宗元《蝜蝂传》、《始得西山宴游记》、《与李翰林建书》第五节·中晚唐古文独孤及李翱皮日休与晚唐小品文第六节·中晚唐骈文陆贽李商隐骈文第三编·唐五代词概说词的别称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西蜀词与南唐词第一节·中晚唐文人词李白《菩萨蛮》中唐文人词“温韦”温庭筠词第二节·花间词韦庄《花间集》与花间词第三节·南唐词冯延巳词李璟词李煜词第四编·唐传奇概说“传奇”释名。
唐人有意识地作小说,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趋于成熟。
唐传奇繁荣原因。
唐传奇发展概况。
阅读篇目(略)编外·敦煌通俗文学变文。
话本小说。
俗赋、词文等。
宋辽夏金文学概论宋代:960—1127—1279,320年十八帝。
文学:文、诗、词各自成就。
第一部分宋词绪论重点掌握:词的基本特质(词别是一家、词为艳科、词以婉约为正宗、词是女性的软性的文学)第一章恪守传统第一节南唐遗韵一、花间与南唐对宋初词风影响最大。
二、一般掌握:晏殊欧阳修张先(讲解各一首词)第二节本色当行一般掌握:晏几道黄庭坚秦观贺铸(讲解各一首词)这四家的创作大都被视为婉约派的正宗,他们基本恪守花间、南唐以来词的传统。
第二章开拓词域第一节柳永重点掌握:柳永对慢词的贡献。
词风的俚俗化。
(讲解两首词)第二节苏轼(全方位)重点掌握:(讲解三首词)苏轼对词的革新是全面的,从内容到风格,从用调到协律,都有除旧布新之功。
一、提高词品(词的艺术品位)二、改变词风。
三、扩大词境。
四、推进词律。
第三节周邦彦重点掌握:周邦彦促进词的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