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诗歌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读懂诗歌


4、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5、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 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 官至宝章阁待制。
6、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 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享年85岁。
陆游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怀才不遇 杜甫——忧国忧民 陆游——壮志难酬
诗歌鉴赏复习
—读懂诗歌
《考试说明》规定,古 诗鉴赏内容包括写:什么?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怎么写?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诗歌备考的三个环节】
➢读懂 ➢鉴赏 ➢表述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 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 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 愁绪……
•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 但我们还可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读作者(生平背景)
21岁进京应试----名动京师---自请出京----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东山再起----筑 建苏堤----被贬惠州----流放 儋州----遇赦病亡(65岁)。
2. 领会深层意思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五读俱全”读懂诗歌
一读标题
从下面诗题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登高》 《钱塘湖春行》 《渔家傲 秋思》 《春夜喜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梦游天姥吟留别》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把握标题信息
❖(3)、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 《春夜喜雨》 《征人怨》
例(2005·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 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家的孤寂。
(4)、点明主要内容
积累历史知识
例1(2007·江西卷)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 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例(2008·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张水部: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 外郎。
【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 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 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 朱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 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 春住。 ”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 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06江苏《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词的前两句“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 亲人之情。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 陶渊明——归园之乐 • 李白——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 杜甫——沉郁顿挫 •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 白居易——雅俗共赏 • 李贺——奇诡变幻 • 李商隐——含蓄绰约 • 杜牧——清丽俊逸 • 李清照——闲适与愁苦。
积累文学常识
3、了解作者的际遇。
《秋夜纪怀》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秋暮吟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显示题材,暗示内容
如: 《鹧鸪天 送人》 《在狱咏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二读作者
审作者,明时代,揣摩背景信息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 北朝战乱尚武精神 • 南朝安定男女情思 • 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 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 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 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例2(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 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 盾? 为什么?(4分) •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 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 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 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白的诗 人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 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 诗人。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 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这样的 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读作者(生平背景)
1、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 途不畅。
2、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 主簿、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 派排斥。
3、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 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1. 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的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诗歌的情感 4、主要内容 5、诗歌题材,暗含内容
(1)、题目揭示内容(时间、地点、对 象、事件)
《城东早春》 《含山店梦觉作》 《 望庐山瀑布》 《春夜洛城闻笛 》
(2)表达作者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08重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