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近现代史纯知识点复习资料(一劳永逸)讲解

世界近现代史纯知识点复习资料(一劳永逸)讲解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考点1:欧美国家巨变与殖民扩张一.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共和国的诞生于克伦威尔的独裁1.1640年11月,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

3.1649年一月,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5月10日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4.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自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

2.1668年,“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当上国王。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1.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2.时间:1689年3.3.制定机构:英国议会4.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国王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5.意义:确定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建立起来。

(注意:《权利法案》的材料)三、美国的独立:(九上第一主题第3课)(一)、独立战争爆发与《独立宣言》: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战争的经过(1)爆发: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①时间:1776年7月4日②制定机构和起草人:大陆会议杰斐逊起草③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1781年英军在司令康华利的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

(6)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1787年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史称1787年宪法。

宪法规定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4.性质和作用:北美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5.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使美国赢得了独立。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6.华盛顿: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被誉为“美国国父”。

四.攻占巴士底狱。

1、革命的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为摆脱财政危机召开的三级会议。

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五《人权宣言》和共和国诞生:1.《人权宣言》的发表:(1)时间:1789年8月(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3)《人权宣言》内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成为共和国的政治口号1793年,法王路易十六被判死刑,送上断头台。

3.高潮: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六)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1.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

2.拿破仑的对内对外政策①对内:改革财政,制定法典(最大贡献),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

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②对外:打败欧洲反法同盟,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

3.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走向衰亡。

4.1815年,滑铁卢战败,拿破仑帝国崩溃。

考点2:工业革命一、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1、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

2、工业革命的原因: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根本原因】,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直接原因]3、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

4、开始的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5、工业革命最先兴起的行业是棉纺织业。

6、主要标志:1769年,瓦特研制出改良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7、结果: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上半叶,英、法、美、德等相继完成。

二、火车和轮船的出现:1..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吸收前人成果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2.火车: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旅行者”号。

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3.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引起了陆上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4.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

(2)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3)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4)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它们加紧掠夺亚非拉地区,造成这些地区更加贫穷和落后。

(图片:珍妮纺纱机、史蒂芬孙像)三、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力的应用(1)电磁学理论: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2)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欠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2.电讯事业的兴起(1)电话: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此后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2)电报: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3.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的发明(1)内燃机的创制: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程师狄塞尔设计创制了以柴油为燃料的自动点火内燃机—柴油机。

内燃机的创制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条件。

(2)汽车: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先进的四轮汽车,此后又建成了汽车装配线。

(3)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的爱迪生最为著名,他在一生中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

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

爱迪生的发明为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世界变得更加光明灿烂,人们称赞他是“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考点3: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一、美国南北战争:(九上第三主题第1课)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2)南北矛盾的焦点: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2.战争的爆发(1)导火线:1860年11月,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2)爆发:1861年4月,南方叛乱首先挑起内战,史称“南北战争”。

3.北方的胜利:(1)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由于南方种植园主蓄谋叛乱已久,准备充分,而林肯政府试图妥协,放松战备,在战争中北方节节失利(2)战局的扭转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使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

(3)北方的胜利: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克南方叛军老巢里士满,南方叛军投降。

战争结束,林肯遇刺身亡。

林肯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解放黑奴作出的贡献,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图片:林肯在演讲会上,林肯向阁僚宣读《解放黑奴宣言》)4.南北战争的影响①维护美国的统一。

②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奴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

5.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点(1)相同点:性质相同:都是资本主义性质革命;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不同点: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和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内战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原因不同: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美国内战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二.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根本原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1855年秋,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国内矛盾。

3.目的:为了维护贵族地主(农奴主)的利益。

4.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5.内容:①农奴有人生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②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③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

6.评价①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意义: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③局限性: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三.日本明治维新:(九上第三主题第3课)明治维新:1.时间:从1868年起。

2.领导人: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3.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4.主要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②经济方面: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文化教育: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④社会生活: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

⑤军事方面: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5.评价:①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②意义: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成为亚洲唯一独立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6.明治维新启示:A、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发展;B、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C、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文化教育,重视人才培养,走科教兴国的道路考点4: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九下第五主题第1、2课)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3.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开始),德、俄、法、英很快加入战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