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宇华教育集团初三年级物理新授课教案
备课人桑宇峰时间年月日课时序
课题《电阻的测量》第17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电路设计。

学习难点: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三、学习过程
1、温故知新:
(1)电流表、电压表使用时注意事项?
【电流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
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两个不能:所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电压表:
1两个必须:必须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必须将电压表的“+”接线柱靠
近电源正极,“-”接线柱靠近电源负极.
2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3三先三后:先调零后使用;先画图后连接;先认清分度值后读数】
(2)滑动变阻器使用时注意事项?
【(1)使用滑动变阻器之前,要弄清楚它的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使用时不得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2)使用滑动变阻器前,应先来回滑动几次滑片,除去接触点上的灰尘等污物,以保证接触良好.接入电路之前,一般应把滑动片P 移到连入电阻值最大的地方,以保护电源和电表.
(3)正确连入电路.注意不要接成固定电阻(把电路两端分别接到A 、B )或接成短路(把电路两端分别接到C 、D ).
(4)实验时谨防损伤电阻丝绝缘层,以免造成匝间短路.】 (3)欧姆定律内
容 ;欧姆定律
2
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例: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3.6 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 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 ,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启发:电阻的阻值可以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I
U
R =
求算出来。

要利用变形公式I
U
R =
求电阻,需要知道U 、I 值,怎么能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呢? 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之一是用 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 测出流过电阻的电流,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出阻值,此方法称 _________法。

3、出示目标: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此处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或是亲自演示实验)
备注:此实验先让学生预习课本的同时,设计出实验电路,并先在学案上绘制,可分组教学可教师演示,重点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各电器元件的链接技巧以及发现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对实验数据有更直观的感触。

(1)实验原理: 。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和
(3)实验器材: 、 、 、待测电阻、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4)请先画出实验电路图后,再连接好实物图.
注意: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4、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5.分析数据:比较计算出的
几个电阻值,电阻的大小相同吗?
,你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

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可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33
21R R R R ++=
= Ω
6、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开关应该断开;(2)电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电表调零
(3)选择合适的量程;(4)滑动变阻器使用时要一上一下连接,且滑片调至为阻值最大处。

四、知识拓展
阻值随电压变化的电阻——灯泡【重在强调: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定值电阻的阻值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而灯泡在使用过程中会发光,温度会升高,其阻值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且温度越高,灯丝电阻的阻值越大。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去灯丝电阻的平均值,这是没有意义的。


想想做做:某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时得到如下数据: 分析数据: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为减小实验的误差,能否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为什
么? , 。

五.巩固训练【此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趁热打铁加深学生记忆】 1.在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
(1)小强连接的实物图如图,还有两根未连上,请帮助其完成实物图连接。

? (2)小强在完成电路图连接后,开始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至 端(填A或B),使连入电路中电阻最大。

第二步:闭合开关S ,调节滑片P 的位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第三步:断开开关S ,根据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R 。

(3)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R = 。

?
(4)从实验步骤看,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

2.小军在老师指导下,用“伏安法”测量一只小灯泡的电阻,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部分实验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纸上连接完成小军的实验电路.
(2)小军连接完电流,检查无误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 至 (填“A”或“B”)端,然后再关闭开关.
1 R=
2 3
次数 U/V I/A R/Ω 发光情况 1 1 0.2 微弱 2 2 0.25 暗 3 3 0.3 亮
(3)小军通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进行了3次测量,数据记录及算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如下表:
电压/V电流/A电阻/Ω
实验次

1 1.00.147.1
2 1.80.237.8
3 2.50.308.3
老师看了小军的数据记录,问小军:“你发现三次测量的电阻值相差较大了吗?小军与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其他小组也都有类似现象:小灯泡电阻的测量值随电压增大、亮度增强而增大,结合小灯泡发热发光的特殊性,小军突然意识到小灯泡的电阻可能与有关。

(4)小民则认为,实验肯定会有误差,为什么不说是测量误差造成的呢?通过小军的讲解,他终于明白了小军的实验结果不能单纯用测量误差来解释的原因,如果是测量误差的原因,电阻的多次测量值会表现出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与巩固训练近乎同步,一个定值电阻一个灯泡加深训练】
的阻值(约为20Ω左右).实验器材有:1.小明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
x
、电压表(量程0~3V和0~15V)、电流表(量程0~0.6V和0~3A)、定值电阻R
x
滑动变阻器(20Ω 1A)、开关、学生电源各一个,导线若干.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
(2)如图a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甲、乙为两个电表,其中甲
为表,乙为表。

(3)本实验电源电压选用12V,电压表应选用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连接如图b所示的电流表时,应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4)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的示数约为6V,电流表示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但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则发生故障的元件
是;
(5)排除故障后,接通线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时,通过电阻R
的电流大小是A;
x
(6)经多次测量,小明由实验数据绘制得如图c所示的U﹣I图象,由图象可知:= Ω(保留1位小数)
电阻R
x
(7)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下列实验与本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填序号).
A.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与宽 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C.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物理兴趣小组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准备了以下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如图甲为该小组连接的实物图.
(1)请指出实物图连接的两处错误.①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某位置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丙所示,电流表示数为A,则小灯泡电阻为
Ω.(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记录下不同时刻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并计算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数据处理表格如下所示,其中有一处是不恰当的,这一处是,原因是.
实验次数电压/V电流/A电阻/Ω平均电阻/Ω
1 1.00.17 5.97.7
2 1.40.187.8
3 1.80.228.2
4 2.00.238.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