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碱性无氰预镀铜工艺研究

碱性无氰预镀铜工艺研究

3)阴极电流效率的测定 在无氰预镀铜溶液 电路中串联一铜库仑计,镀铜槽中阳极为100mm x 50mm×0.5mm紫铜板,阴极为100mm×50mm× 0.5mm黄铜片。在0=25、30、40℃,J『=1.0A的条件 下,测定阴极电流效率。
4)覆盖能力试验采用内径d=10mm塑料管、 内部插入宽为10mm,厚度为0.3 mm新鲜的镀镍薄 铜片,两端外部绝缘,垂直正对阳极,,=1A,t通电= 30 min,0=25、30、40℃。镀后抽出检查镀镍薄铜片 铜层镀覆情况。
1.0 O.8 O.6 0.4 O.2 O.0
妒/v,VS AglAgCl【饱和KCl) 图2基础液与基础液+添加剂B的阴极极化曲线
2.7 pH的影响 镀液的pH是影响镀层质量关键因素之一,它
影响到主配位剂A与Cu“的配位价态,主配位剂A 与Cu2+形成的配合离子状态应随pH的变化而不 同。pH过低,配合离子稳定性降低,镀液分散能力
晶粒细化剂是一种含羟基羧酸盐,小槽试验中 发现,无晶粒细化剂可提高镀层的孔隙率,加一定量 的晶粒细化剂可大大地降低孔隙率,镀层变细致柔 和;超过一定量后,孑L隙率降低不明显。晶粒细化剂 还是铜的有效配位剂,可提高铜配位化合物的稳定 性。赫尔槽试验中表明,含量太低,效果不明显,含 量太高,缩小光亮电流密度范围,p(晶粒细化剂)一 般控制在8~16 g/L为宜。晶粒细化剂B消耗量为
份和添加剂。 1.2实验方法
1)赫尔槽试验采用250mL赫尔槽,,为0.5、 1.0及2.0A,t通电=10 min,0=30℃,阳极为100mm ×50mm×1mm的电解紫铜片,阴极为100ram× 70mm×0.5mm黄铜片。
2)分散能力试验采用Haring槽,阳极为多孑L 紫铜板,在0=25、40℃,K=5情况下,测定镀液的 分散能力。
5结论
1)通过实验获得无氰预镀铜溶液最佳配方及 工艺条件如下:
Cu2+
主配位剂A 辅助配位剂B 晶粒细化剂 添加剂A 添力Ⅱ剂B
8~15 g/L 100-200 g/L
20~60 g/L 8~16 g/L 4—8mL/L
10~15mL/L
pH
8.8-10.5

25—45℃
',。
搅拌
0.3—2.5A/dm2
关组的HEDP镀铜心1以及其它的如乙二胺、缩二 脲、三乙醇胺以及柠檬酸盐镀铜等日1。近几年国内 开发了多种无氰预镀工艺,如陈春成开发的 2002AL4 J、张梅生的TB33【5 J、广州二轻所的BH580、 HK280、广州三孚的SF638、江苏梦得的PPCU,以及 国外引进的SurTec864。以上工艺在结合力、阳极溶 解性工艺范围、溶液稳定性以及废水处理等方面,仍 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空间。本文开展了新型无氰预镀 铜工艺研究。
HU De—yi,YUAN Yan-wei,LIU Bao,GUO Shu-ling,WANG Jin-l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Jiang Nan Machinery(Group)Co.Ltd,Xiang Tan China)
41 1207,
Abstract:An alkaline cyanide-free copper strike electroplating technology with excellent adhesion,good throwing and covering ability was investigated.Effects of bath composition and technology parameters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pper plating were discussed.The present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plating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plating bath,such as cathodic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anodic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cathodic current efficiency,throwing and covenng ability of the bath and SO on. Keywords:electroplating;cyanide-free;copper strike electroplating
差,光亮区窄;且钢铁件浸入镀液时,易产生置换铜, 使镀层与基体结合不牢。pH过高,光亮区缩小,镀 层色泽暗。在生产中应控制pH在8.8~lO.5范 围内。 2.8温度的影响
本工艺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在25~45℃之间都 能获得良好的镀层。温度高,允许操作的电流密度 范围大,但温差。温度 太低,电流调不大,镀层容易烧焦,镀液的分散能力 也低。夏天南方可在室温下操作,冬天需要适当 加热。 2.9阴极电流密度的影响
艺,探讨了溶液成份、工艺参数对镀层质量影响。着重测定了电解液的性能如阴极电流效率、分散
能力及深镀能力以及添加剂对阴极极化的影响等,同时还测定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关键词:电镀;无氰;预镀铜
中图分类号:TQl53.1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opper Strike Electroplating Technology in Alkaline Cyanide—free Bath
2 Cu(6:5ttm、10vLm)/Ni(6:5恤m、101xm、20trm)/Cr
镀 3 AI/Cu(6:15p.m、20I.gm、25pJn)
层 4 ZrdCu(8:15pan、20pan、251xm)

5 A1/Cu(8:8斗m、121山m、15p.m/Sn-Pb-Bi合金或Sn-ce合金(6:5¨肌、10tzm、15p.m)
引言
氰化镀铜具有镀层结晶细致,结合力强,镀液均 镀能力、整平性、稳定性好等特点。但是氰化镀铜含 有氰化物,毒性大,污染环境,危害操作者健康与社 会稳定,多年来寻找可替代的镀铜工艺一直是电镀 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在国内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 以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为代表的焦磷酸盐镀铜…、 南京大学化学系络合物研究所与邮电部无氰电镀攻


卵。/(%)

C.P./(%)
57.5%(0=25℃)、76.75%(0=40℃) 75%(0=250C)、78%(0=30℃)、91%(0=40℃) 100%(0=250C)、100%(0=30℃)、100%(0=400C)
镀层与基体结合力
1 Fe/Cu(8:15pan、201xm、25pma)
收稿日期:2009-08-26 修回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胡德意(1965.),男,湖南湘潭人,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高级工程师.
万方数据
·12·
Feb.2010
Plating and Finishing
V01.32 No.2 Sefial No.203
1实验部分
1.1无氰预镀铜电解液组成及工艺条件的选择 采用小槽试验确定无氰预镀铜电解液的主要成
2010年2月
电镀与精饰
文章编号:1001—3849(2010)02-0011—04
第32卷第2期(总203期)
·1 1·
碱性无氰预镀铜工艺研究
胡德意, 袁艳伟, 刘 保, 郭淑玲, 王金玲
(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湖南湘潭411207)
摘要:研究了一种镀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结合力、电解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的碱性无氰预镀铜工
万方数据
20lO年2月
电镀与精饰
第32卷第2期(总203期)
·13·
q 吕 口
《 芝 畸
妒/V,Vs AglAgCl(饱和KCl) 图1基础液与基础液+添加剂A的阴极极化曲线
2.6添加剂B的影响 添加剂B是一种多乙烯亚胺高分子聚合物,能
产生较强的阴极极化,使Cu的析出电位负移达 0.2V以上(见图2),赫尔槽试验中表明提高低电流 密度区的光亮度和走位能力,还能提高镀层的整平 度,添加剂B按赫尔槽试验测定消耗量为300~400 mL/kAh。配槽时P(添加剂B)为10-15mL/L。

以上镀层体系均无起皮、起泡、脱落等现象
赫尔槽阴极试片镀层外观 0.5A全光亮,1.0A仅有0.5cm烧焦,2.0A有3cm烧焦
万方数据
·14·
Feb.2010
Plating and Finishing
V01.32 No.2 Serial No.203
4环境友好性
无氰预镀铜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主配位剂及其 与Cu2+形成的络合物,采用铁内电解法化学沉淀、 板框过滤等处理,即可使废水达到GB21900-2008国 家电镀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阳极采用高纯度的碾压铜板或电解铜板,为了 避免阳极泥渣污染,可采用尼龙套包裹。为了确保 铜阳极的溶解性,必须要有一定量的游离配位剂A。 当镀液中的游离主配位剂A偏低或阳极面积过小 时,阳极则产生局部钝化。
3镀液与镀层性能
镀液与镀层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镀液与镀层性能
实验项 目
实验结果

T.P./(%)
40-80 g/kAh。
2.5添加剂A的影响 据文献介绍,若Cu2+配合物比Cu+配合物更稳
定;歧化反应就会发生¨1。由于Cu2+在此体系中能 生成高稳定的配合物,若不加与cu+生成更加稳定 配位物的配位剂,则易产生铜粉引起镀层质量变坏。 根据cu+与CN一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性,添加剂采 用含氮、氧原子的有机膦化合物。添加剂A能扩大 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和电流密度上限,有效抑制铜粉 的产生。动电位扫描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剂A的加 入对阴极极化性能无明显影响(见图1)。配槽时 P(添加剂A)为4—8mL/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