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习心得

语文学习心得

语文学习心得一.学习的收获态度决定一切。

想要学好语文,就要喜欢甚至热爱它,否则,语文就变成一门枯燥无味的拉分学科。

德国的朋霍费尔说过:“如果数理化学不好,那仅仅是落后。

如果母语学不好,缺少人文素养,那就是愚蠢了。

”语文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端正态度,培养兴趣在我看来是学习语文的第一要物。

语文的包含的范围和联系面很广,老师曾经让我们写过一篇“哲学与语文”的随笔来加强议论文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因此语文的切入点很多。

我是通过对历史的兴趣转到语文上来的。

反过来,语文的学习又使历史人物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丰富化。

例如对汉朝的李陵最初的印象只是叛徒那样简单。

他有负皇上重托,有辱李家世代英名,牵连全家老少,背上不忠不肖的千古骂名。

然而,随着语文学习和自身阅历的深入,我渐渐的明白,其实他极为痛苦地活着。

武帝对他不信导致家破人亡,劝降好友苏武被怒斥而回,司马迁为他上书而惨遭宫刑,他为了曾经的敌人杀戮他的同胞,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他来说只是无尽的煎熬。

苏武,司马迁的磨难尽头是希望和荣耀,而李陵注定如行尸走肉般终此一生。

甚至于他竟不能魂归故里,只落得凄凄惨惨客死他乡,成为封建帝国的牺牲品。

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同情反思。

所以,我对英雄的崇拜不再盲目,对奸佞小人的憎恨不再仅凭意气。

而这些引发了我对事物,事件,时代乃至于人生理想的思考,这些思考有助于作文,做人。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语文就要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提高自身的修养,锻炼应试的技能。

积累的范围是很广泛的,老师平日里让我们做的课堂训练:病句改错,成语题等是对高考的准备,扩充知识储备。

诗词讲诵,说话练习等则不仅有益于语文的学习,更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是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前练习,让我乐意参与其中,自信地站在讲台前面对师生展现自我风采。

俗话说,字如其人。

钢笔字需要经年累月的练习,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就能多收获一分。

卷面印象是影响判卷人评判的重要因素,在应试或其它我们现在还没有遇到的求职等时刻,字写的漂亮就多了一分把握。

除此之外,随笔有益于写作,虽然我没有坚持到最后,但一年多四万余字的“量”保证了高考作文的“质”。

积累贵于坚持,随笔贵在反思。

每一分的收获进步都有一个从不悟到渐悟再到顿悟的过程,经常反思可以压缩这一痛苦的过程而尽快达到大彻大悟。

随笔不仅为写作积累素材,量变的积累使我时写800字的作文能够一气呵成。

老师经常说:“你有思想吗?”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思想提升的过程,对于理科生来说,高中或许是语文学习的最后三年,非常珍贵。

我们需要努力学到受用一生的语文知识,也要在这一时段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所以这注定是一段艰辛的路,要有充足的准备来主动地迎接挑战,接受洗礼。

在讲授课文或一些相关材料时,老师总是强调爱的重要性。

“爱”字的繁体拆开来就是“勤劳动,有家庭,用心去爱,有文化”。

这就是爱的内涵。

所以,语文的学习决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我们通过对它的学习要明白更多的东西,尤为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孝心,有同情心的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老师的沟通是很关键的。

探讨问题,解答疑惑,课外知识的扩展,学习方法的探究都应该与老师一起解决。

多与老师沟通能帮助自己进步,而老师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程度,能更好地指导自己。

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布置某项作业的意图。

比如高二时布置的小说知识总结,这在高考中很少涉及。

但是,我和大部分同学还是尽最大力完成。

老师的态度是他的命令,理解的也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听起来有些专制,可是现在想想,也不无道理。

二.复习的经验作文的强化限时练习对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好处,但我觉得强制性55分钟完成并不科学。

考试时作文时间因人而异,我一般需要75分钟。

虽然平时训练我总感觉到吃力,总是超出时限,但我也因此适应了考试重压下强迫思维选材作文。

作文最易缺乏但最重要的是真情实感,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文章。

虚情假意或许能得几次高分,但无益于思想认识的提升,最终将陷入江郎才尽的两难境地。

空洞乏味如流水的作文就只能徘徊在40分上下了。

作文的素材除了前面提到的外,还应尽量广泛的搜集各种媒体(电视,报纸,电影)的信息,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不追求刻意,“无心插柳”往往记忆更深刻。

自己写过的作文是最宝贵的财富,要时常翻阅总结,但不要拘泥于写过的格式,材料。

一摸前,我陷入了篇篇老套路,围绕自己认为好的旧素材写文章而不是根据题目要求选素材的难以自拔的境地。

病急乱投医,我以为是积累材料过少,于是翻阅默记了大量高考优秀作文的事例。

结果离题的现象更为严重,一摸作文只得了40分。

考后反思,我是把别人的东西囫囵吞枣般应用。

老师建议我多总结已有的知识,多多考虑其与论题的联系性,加深思想认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写出独特的观点。

那时有一篇以“平庸与伟大”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同学赞扬伟大鄙弃平庸,我的题目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没有“听话”地把我认为毫无感情只是词藻堆砌的排比句写在开头,而是抒发对平庸的热爱,真情所至,运用了三个事例。

其一庄子不受楚国相位(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其二曾皙言志(课文“孔孟”)其三嵇康打铁不入仕(文言文练习)由此可见,只要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深入的思考并“正确”地论证观点,抒发真情实感,再做好审题—作提纲—作文这一环节,就能写出自己的风格,夺得高分。

这篇作文我得了54分,获得了老师与同学的好评,得到了一次反思的机会。

然而,我在复习过程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没有尝试各种文体。

高一记叙文写作得不到突破,转为写议论文直至高考前。

原本认为议论文灵活性强,适应面广,会好写。

但今年的考题使我无从下手,无奈临时改为写记叙文,给临场发挥带来不必要的紧张。

很后悔没有听老师的话,差点铸成大错。

关于练习我认为还是适量为好,除了课堂练习外,在最后一两个月里最好能保证一星期一套适中难度的模拟题。

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由于理科的学习压力,最后一段时间即使是要求做的题,课后也没有总结反思。

考后根据得高分的同学介绍,我才明白临考前草率地放弃语文学习是极为不明智的,可惜为时已晚。

知识的复习是一项烦琐复杂的事。

早一步下手便早占先机,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进度。

课上的时间是绝对不够的,如果平日里需要应付其他的学科,那么周日务必完成既定计划。

第一轮复习至少需要过两遍知识点,以练习的题目作为依托,把精力放在做题方法的运用上。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成一家。

古文的表达与白话文不同,能正确地理解它的大致意思还要翻译成“信,达,雅”标准的现代文,需要较高的文言文素质。

复习时,应善于分类归纳,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这些工作在高一,高二时就应按照单元或一册书做好,总复习时只是打乱章节,总结的知识和方法不变。

这样做比单纯地翻看复习资料要好的多。

这些资料虽然很全面,但那不是自己的东西,实用价值并不高。

古文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间断的。

我在高一时文言文做的很好,但在总复习时,因为老师要求做自己薄弱的题型,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语音和成语上,一度没有做文言文的练习,所以高考时三个题错了两个,成为做的最差的一题。

语音和成语题我认为不需要大量的总结,那花费太多的时间,与收益不成正比。

怪僻的字和成语多如牛毛,即使考,也不见得自己总结到。

许多语文状元的经验是把握好书本上的生词,掌握一定量的常用字,积累做过的错题,做一些题寻求方法技巧。

病句,阅读题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需要做一些题去自己摸索考虑。

而诗词则一定要从作文的角度来对待,其历史文化背景内涵是作文很好的素材。

鉴赏题就要将基本的回答记住并正确地运用。

如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三.高考的教训高考前三天,不要再背诵记忆更多的东西,这时需要静下心来回想答各种题的注意点和方法。

最好找一套比较简单的试卷按照考试时间和状态做一遍。

一是增强自信心,二是适应考试的节奏避免第二天慌张。

看考场时,要努力适应环境,作好一切准备。

5号晚上不要睡得太晚,6号早晨不要再看语文,这样容易造成思维阻塞,即使记住一点儿也是得不偿失。

临考前,一定要检查试卷是否完好,题目数,大概题型。

今年我就一直没有注意到选择题为10道,做到一半,还以为是少印了,造成不必要的担心。

题型古怪变化多是今年题的特点,我临场有些不适应。

尤其是作文,15分钟过后没有任何思路。

为了赶时间,我比较贸然地改变了体裁,写了一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三棱镜”似的记叙文。

其实,这是一步险棋,考后,我很后悔。

虽然分数不低,但这决不是明智之举。

还是要写熟悉的类型,而要熟悉各种体裁就要在复习时多练习。

最后15分钟,我还有一道大阅读题没有做,作文没结尾,没写题目。

紧张使思路一度中断,答题也有些不知所云。

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还没有逃离紧张。

这是因为心理准备和战术准备都不够充分,精神没有达到“中度焦虑状态”,而是偏重度。

考后,语文成绩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后几科有点儿笼罩在其阴影下。

不过还是比较顺利的考完了。

在我看来,学习,复习和高考有其相关性,也有错节的地方。

即使前两步做的好,未必成绩非常高。

可是,无论前两环哪一环出了问题,最后的高考只能是一场风险极高的赌博。

当此时,便会悔之晚矣。

三年的语文学习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因为我的储备离一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还差很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积累下去。

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将语文当作应试的必经之路来看待,我没有把它当作一种手段,而把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作一种乐趣,所以我收获颇丰。

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用哲学的眼光对待事物的发展,关注世界风云变化。

对于我来说更宝贵的是,经过高中的磨练,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我不再惧怕,而能自如的迎接它。

面对未知的明天,我不再惶恐,而能微笑地踏上征程。

我感激语文给我带来的快乐,感谢老师对我的栽培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祝愿您健康幸福,桃李满天下;我也衷心的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同我一样尽享语文的美妙,快乐地学习,金榜题名会有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