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篇1: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趣味数学这天,我爸爸要从北京出差回来了,因为没有从北京直达泰兴的飞机,他只能乘到南京,于是我和妈妈便要到南京禄口机场去接他。
我们只明白从北京到南京需要飞行1小时50分,我爸爸说:他买了上午8点40分的飞机票,一早就赶到机场了,可不巧的是这天由于天特将降大无雾飞机延误了3小时,这可怎样办呢?我们从泰兴到南京也要2小时呢,我们究竟几点从家里出发呢?我妈说:要不然我们再打个电话给爸爸问他几点到南京,我们几点钟出发最好最好?我一听,忙说:妈妈不要浪费电话费了,算一算我们不就明白了。
于是我拿出笔和纸:(1)8时40分+3时=11时40分(2)飞行1小时50分(3)到达时间11时40分+1时50分=13时30分(4)从泰兴到南京2小时(5)从泰兴出发的时间13时30分-2时=11时30分我明白了,我们务必在上午11时30分之前从泰兴出发才能赶在爸爸前面到机场。
妈妈看我高兴地说:这天儿子替妈省钱了。
数学真搞笑,能够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篇2: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与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
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
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期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
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
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但是,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2=29.45(元)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搞笑的数学题。
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
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透过需要五分钟。
桥中间有一个亭子。
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
看到有人透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透过。
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最后透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
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之后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
),就能够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貌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篇3: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
不信?这天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
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
40元。
之后,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
60元,还有一种只要8。
40元。
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能够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是第一种好。
于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想:这天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齐平均分了吃。
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
如果来二个,122=6,能够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能够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
于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
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篇4: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搞笑的数学问题哦。
一天,我的家人带着我一齐去超市买东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兴奋。
进入后,逛了一段时间,我们就拿了四袋洗衣液。
在走到文具区时,奶奶问我需不需要些什么文具。
我走到货架前看了看到了收银台,我们一共买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
5元;十包卫生纸,一包4。
5元;一支自动铅笔,一支2。
5元;三支钢笔,一支5。
5元。
突然,在结账后,我的爷爷问我:你最近不是学了关于小数的知识么?能不能先用笔算出这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能,怎样不能?必须不会错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说干就干。
我拿了一张超市的广告纸,再拿出随身携带的笔,立即在空白处算了起来。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
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卫生纸一共十包,每包4。
5元,只需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来算便行了;自动铅笔只有一支,在最后时加上便能够了;还有三支钢笔,也用乘法来算。
于是,我算了起来。
我先用418。
5=74元(老师说过,整数乘一位小数等于一位小数,但如果两数末尾相乘的得数末尾是零,那么结果就是整数)算出洗衣液的总价;之后,用104。
5=45元(一个小数乘10,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道算式的结果)算出卫生纸的总价;然后,又用35。
5=16。
5元算出钢笔的总价。
这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都算出来了,该算一共花的钱了。
一道综合算式74+45+16。
5+2。
5=138(元)(在讲小数加法时,老师个性强调过,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钱。
当我把纸递给爷爷并讲了我的思路后,他直夸我聪明,我也乐开了花。
我真诚地对大家说:你们也好好学数学吧,难道不会受益终生么?我想:学数学,真有用啊,我以后肯定会好好学数学的!【篇5: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8月18日早晨,我报名参加了《南京晨报》的卖报活动。
早晨8:00整,我和妈妈便来到了报社门口。
领报纸时,我问报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来领报纸卖的,请问要多少钱?7角钱1份,每位同学领15份。
阿姨回答说。
我算了算报纸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
我向妈妈要了10.5元钱,给了报社的阿姨,领了15份报纸,往地铁站走去。
来到地铁站,妈妈先给了我20元的零钱作为备用金。
然后,我便开始在地铁出口处卖起了报纸。
《南京晨报》,1元钱1份!我大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
在我的热情叫卖下,大约过了40分钟的时间,我就把15份报纸全部卖完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宝贝,这天你一共挣了多少钱呀?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一共34元,又在心里算了算:34元-20元备用金-10.5元本金=3.5元。
我大声告诉妈妈:我算过了,这天卖报一共挣了3.5元钱。
妈妈说:不对呀?1份报纸0.7元,卖出去时是1元钱,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样会少1元钱呢?这时,我才想起来,在卖报时,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报纸,还没给钱,就急匆匆地走了。
透过这天的卖报活动,我发现:原先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不光要学好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活学活用,这样才真正到达学习数学的目的。
【篇6: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就必须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春节即将就要到来,爸爸妈妈需要准备很多礼品,于是,我们一家人准备去逛超市。
来到超市,琳琅满目的零食摆在我的面前,我恨不得将它们全都买下来。
就在这时,妈妈说:一人只准买100元的零食,只能少不能多,如果谁超出100元,谁下次一样零食都不能买。
我和弟弟听后都感到100元实在是太少了,根本就不能满足我们两个人的欲望。
但是没有办法,突然我的脑袋里出现了这样的一道数学题: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和。
我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整个的计算过程,发现能够先将我和弟弟的100元相加,这样我们一共就能够买200元的零食了,等到家后平均分。
我讲这个锦囊妙计告诉了弟弟,弟弟听后觉得这个计策不错,于是我们用这200元买了好多零食。
结账时,妈妈好奇的问我们俩:你们怎样买那么多零食,也没有超额?不告诉你。
我们俩笑着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乐趣。
【篇7: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我们先去了文具区,看见一支铅笔6毛钱;一支水彩笔大约6毛钱;一块橡皮大约6毛钱;一把尺子1.4块钱;一瓶墨水2.7块钱;一个铅笔盒大约20块钱。
我们能够明白一支水彩笔和一块橡皮大约是花了一样多的钱,8瓶墨水大约和一个铅笔盒是花了一样多的钱。
我们然后去了食品区,把一些食品的价格都换算成1000克,得出了以下结论:包菜是1.3元,最便宜;大米2.8元;面条7.3元;快餐面22.3元;面包24元;肉36元;薯片80多元;咖啡95元;最后是巧克力150元180元最贵。
能够看出没有怎样加工过的东西通常很便宜,而加工过的东西通常很贵。
薯片虽然看起来很便宜其实它是很贵的,再说它是垃圾食品,我们要尽量少吃。
数学真是一门有用的科学啊!【篇8:生活中的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
不信?这天发生的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一瓶蜂蜜。
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
40元。
之后,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
60元,还有一种只要8。
40元。
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能够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也是第一种好。
于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
我想:这天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齐平均分了吃。
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
如果来二个,122=6,能够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能够平均分照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
于是,我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
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了四颗巧克力,正好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