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需求预测与规模确定一、影响因素构成及分析(一)影响因素构成道路旅客运输是旅客运输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道路旅客运输需求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根据宝鸡市在陕西省乃至全国西部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宝鸡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各影响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与布局,人口收入状况,其他运输方式在综合运输网中所占的比重与相互联系,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客运中心站址位置及周边的交通环境等因素。
(二)影响因素分析道路旅客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人们交往的物质基础。
道路旅客运输业的发展表明,旅客运输业和整个社会经济之间客观存在着“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道路旅客运输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新的要求,反过来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资料来看,宝鸡市的GDP 已从1990年的47.02亿元增长到2004年底320.1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68%,与之相对应,同期道路旅客运输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宝鸡市的道路客运量从1990年的3491万人次增长到2004年底的4702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2.15%,GDP和公路客运量的历史变化趋势分别参见图3-1、3-2所示。
从以上数据的历史趋势图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增长率不同,但是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图3-1 宝鸡市GDP历史变化趋势图(单位:亿元)图3-2 宝鸡市公路客运量历史变化趋势图(单位:万人次)公路客运量与GDP、总人口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数值分析:上述图形趋势可以基本看出各指标自身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这种图形上的相关性是比较模糊的,为了进一步精确分析它们之间的这种相关程度,可通过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来实现。
表3-1给出了宝鸡市公路客运量与宝鸡市国民经济有关指标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数值。
表3-1 宝鸡市公路客运量与相关经济指标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表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评定等级:其值在0.5~0.8之间表示两变量显著相关,其值在0.8~1.0之间表示两变量高度相关,上述数值除了农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产值之外均超过0.8,而且有几项更是超过了0.9,这表明表中所列指标与公路客运量高度相关的。
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的变化会通过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效益及职工收入进而影响旅客运输量的变化;技术结构、产业布局和区域结构的变化更是会直接影响各交通小区之间的出行交通量从而对整个旅客运输布局造成影响。
从上表可见,第一、二、三产业与公路客运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取值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二、三产业的系数值较大,而第一产业的系数值则较小,这也充分说明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公路客运量的变化。
宝鸡市产业结构已经从1990年的22:53:25调整为2004年底的12.4:53.2:34.4,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大幅度减少,第二产业产值略微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其具体的变化趋势见图3-3所示。
图3-3 宝鸡市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宝鸡市经济的技术结构呈现出“双重二元化”的特征,一重二元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具有高度的现代化水平技术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化技术并存;第二重二元化是指工业内部以航空、航天、传感、遥感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和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中低技术并存,技术结构从整体上呈明显的层次性。
宝鸡的区域结构象一只展翅西飞的蜻蜓。
以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岐山县、扶风县、凤翔县、眉县为轴的经济地带,经济高度发达恰似蜻蜓的躯;而其他县好比蜻蜓的两翼,经济实力较弱,技术水平比较低。
这体现在旅客运输上就是宝鸡的中部地区客流量密度较大,东部地区次之,南北最小,而各个区域之间的客流量不平衡。
区域内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影响人们对出行工具的选择,出行时段的选择,出行半径也会相应有所变化。
从上表可见,作为陕西西部的工业重镇,宝鸡市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9,和道路客运业相关程度极高。
在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凭借自身在技术经济上的特点,按照一定比例相互联系,合理分工,在各自有效的技术经济范围发挥最大的运输效益。
所以重视它们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合理划分各自在总运输量中所应承担的比重非常有必要。
目前,宝鸡市的道路旅客运输业主要由公路与铁路两种方式来分担。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占主要部分。
据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宝鸡市公铁完成的客运总量是5393万人次,其中公路运输完成的比例超过94%,目前由于西宝高速的运营,在中短途旅客运输和部分长途运输中公路占据了绝对优势,可以说公路旅客运输是目前宝鸡市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在铁路旅客运输方面:陇海线横贯东西,宝成线自宝鸡向南延伸,宝中线自宝鸡向北伸展,构成以宝鸡为枢纽,辐射祖国西北,西南,华北和中原地区的铁路网络。
宝鸡车辆段在西安铁路局成立之后地位不断提升,目前管内拥有一等站2个、二等站11个、四等站40个,宝鸡站已经被铁道部和陕西省定为陕西四大铁路枢纽之一,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路网地域性枢纽之一;根据规划,宝鸡将兴建第二客运站同时扩建编组站,届时公路和铁路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分工将更加合理。
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吸引区域外部的客流从而促进运输。
从现状来看,宝鸡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几乎各县都有其独具特色,吸引游客的景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扶风县的法门寺、陇县的关山牧场等;著名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西周宫室、周原遗址、雍城遗址、法门寺、钓鱼台、周公庙、五丈原诸葛亮庙等;名胜风光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风景名胜区、陇县关山草原等。
所以说宝鸡市的旅游发展潜力大,后劲十足,这也将成为宝鸡市吸引大批客流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地理区位上来说,宝鸡市位于陕、甘、川三省结合部,是连接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
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陇海铁路线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公路四通八达,已形成东连西安、西达兰州、北至银川、南接成都的四条干线和110条支线公路网,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总之,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影响到宝鸡市旅客运输市场格局的变化以及运输量的变化。
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及预测(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入新世纪,宝鸡市的国民经济水平继续保持着健康发展的势头。
到2004年底,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5%,比全国高出5个百分点,比陕西省高出1.6个百分点。
同比增加1.9 个百分点,名列关中地区第一,创1994 年以来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84 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0.21 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25 亿元,增长8.8%。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 美元,达到8700 元,比上年增长22.33%。
(二)经济发展目标宝鸡市“十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开放促开发、科教兴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农业稳粮促经,突出林果,强抓畜牧,推进产业化,富民富县;加大工业改革力度,壮大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重点突破,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建设十大工程,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宝鸡。
(三)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结合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的目标,宝鸡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500元,为52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为1743.3元,人口自然增长率6‰,经济增长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
“十五”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二、三产业比例力争达到12:48:40,努力把宝鸡建成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本项目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主要采用规划目标值,并与趋势发展模型预测相结合,最终确定相关指标的测算值,使其尽可能的适应宝鸡市在“十五”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目标。
具体预测值如表3-2所示。
表3-2 宝鸡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值表三、公路客运量预测(一)预测的思路与程序科学的运输发展预测是以科学的资料调查和分析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借鉴以往公路客运量预测的经验,结合宝鸡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特色、交通区位优势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国民经济的相关指标的未来值进行预测,并依据预测后的数据,根据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相互关系,采用多种计量经济模型对宝鸡市公路客运量进行预测,同时考虑到宝鸡市交通发展战略及枢纽站场规划的具体要求,采用特尔菲法征求专家的意见,合理确定各模型在各特征年所占的比重,通过修正给出宝鸡市公路客运量的预测推荐值。
在完成对宝鸡市公路客运总量的基础上,一方面,分析近年来宝鸡市公路客运适站量构成状况,结合宝鸡交通发展战略和枢纽站场规划的要求,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客运量和适站量的影响,预测特征年的适站量系数,从而确定宝鸡市公路客运适站量;同时考虑宝鸡市旅客运输市场结构以及本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综合确定本项目设计年度日均旅客发送量,其具体预测方案与思路见图3-4所示。
图3-4 宝鸡市客运中心适站量预测程序框图(二)预测模型与方法适用于公路客运量预测的方法很多。
根据本次项目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宝鸡市社会经济与道路旅客运输发展的特点,拟采用回归分析模型、三次指数平滑法、弹性系数法等模型进行预测。
选用多种模型进行预测时,各模型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为了使预测结果更接近真值,可运用组合预测方法对结果进行修正。
1、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认为,对象指标未来的发展与它过去和现今的状况密切相关,故可以用它的历史数据预测它的未来值。
在用预测对象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预测时,对各个时间阶段的数据并不等同看待,而是赋予近期数据较大的权值。
①三次指数平滑的模型为: 2t L t t t Y a b L c L +=++ 式中:Y t+L ——预测目标;t ——时间序列; L ——未来的单位时间段;a t 、b t 、c t —— 平滑系数; ②平滑系数的确定:)3()2()1(32t t t t S S S a +-=; ])34()45(2)56[()1(2)3()2()1(2t t t t S S S b ααααα-+----=; )()1(2)3()2()1(22t t t t S S S c +--=αα; )3(t S ──第t 周期的三次指数平滑值; )2(t S ──第t 周期的二次指数平滑值; )1(t S ──第t 周期的一次指数平滑值;α──平滑系数 (0<α<1),α一般取0.1至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