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造景1

植物造景1

植物造景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造景的涵义: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美感,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2、生长习性:即植物的遗传本性。

遗传本性是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受环境的影响逐步演化而成的,有较稳定的生理特性。

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是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适宜的植物,按照造景艺术的原则,采取不同的配置手法,对(相同或不同)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形成具有一定造景艺术效果的植物组合,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4、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是运用艺术技法把各种植物的所有要素组合起来,以美的形式使园林植物的形象美各基本特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造出美的环境。

5、园林艺术应用统一的原则: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在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6、简单韵律: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

7、交替韵律: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与一种花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等产生的韵律。

称作“交替韵律”。

8、渐变韵律:园林景观中连续重复的部分,作规则性的逐级增减变化,形成“渐变韵律”。

如植物栽植由低到高、由疏到密,色彩由淡到浓等。

9、比例:是指园林中的景物在体形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厚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10、均衡:各种园林植物都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

11、稳定: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的则为稳定。

12、孤植: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但并不意味着只能栽一棵树,有时为构图需要,为增强其雄伟感,同一树种的树木常二株或三株紧密地种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单元,其远看和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

13、对植:是指用两株或两丛相同或相似的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出入口,同时结合庇荫和装饰美化的作用,在构图上形成配景和夹景。

但很少作主景。

14、丛植:树丛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同种或异种乔木,或乔、灌木组合而成的种植类型。

15、群植:是由数乔灌木(一般在20~30株以上)混合成群配置而成的类型。

树群所表现的主要是群体美,可作构图的主景。

16、树林:凡成片、成块大量栽植树乔灌木,以构成林地和森林景观的称为林植,也叫树林。

17、花丛花坛:它是以观花草本花卉盛开时,花卉本身华丽的群体为表现主题。

选用的花卉必须是开花繁茂,其花朵盛开时,达到见花不见叶的效果。

图案纹样在花坛中居于从属地位。

18、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过渡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种植形式。

19、林缘线:是指树木或树丛边缘上树冠投影的连线。

林缘线处理就是植物配置的设计意图反映在平面构图上的形式。

它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手段。

20、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

平面构图上的林缘线处理,并不完全体现空间感。

不同植物高度组合成的林冠线,对游人空间感觉影响很大。

在游人的视线范围内,如树木的高度超过人的视线高度,或树冠曾挡住游人视线时,就感到封闭;如采用1.5米以下的灌木,则仍觉开阔。

二、填空1、最舒适的视觉视角在立面上为26~30。

,在水平面上为45。

以此推算,对大型景物来说,合适的视距为景物高度的3.3倍;小型景物约为1.7倍。

而对景物宽度来说,其合适的视距为景物宽度的1.2倍。

2、强调或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轴心或重心位置法,B对比法。

3、(丛植)树丛以反映树木群体美的综合形象为主,故要处理好株间关系和种间关系。

4、列植基本形式:行列栽植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等行等距,即从平面上看是成正方形或品字形的种植点,多用于规则式园林绿地中。

二是等行不等距,即行距相等,行内的株距有疏密变化,从平面上看是成不等边的三角形或不等边四边形。

可用于规则式或自然式园林局部。

5、花坛按表现形式分类:花丛花坛,模纹花坛,混合花坛。

6、带状花坛宽度在1米以上,长度比宽度大3倍以上的长形花坛,称带状花坛。

三、选择1、亭旁植物配置依亭形式有两种主要方式:A在亭四周丛植大片林木使亭若隐若现,令人有深郁之感。

B在亭旁散植少数大乔木以为衬托,同时再辅以低矮的花木。

2、园林植物配置的调和与对比,主要表现在形象、体量、色彩、明暗、虚实、开闭、高低等方面。

3、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与色度两个方面的差异。

4、植物造景时就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对比手法来创造主景或点景。

5、孤植树种选择要求:枝条开展、姿态优美潇洒、树冠轮廓鲜明富有变化、生长旺盛、花朵茂盛、叶色变化、成荫效果好、寿命长等。

如银杏、槐树、雪松、白皮松等。

6、对植在构图上形成配景和夹景。

但很少作主景。

7、在自然式布置中,对植不是对称的,但左右须是均衡的。

8、树丛的功能:在功能上除作为组成园林空间构图的骨架外,可作蔽荫用;可作主景;可起到诱导作用;也可作配景用。

①蔽荫用的树丛,宜采用单纯树丛形式,一般不用灌木或少用灌木配植。

②树丛作主景时,宜用针阔叶混植的树丛。

③作诱导用的树丛,多采用乔灌混交树丛。

9、两株丛植的栽植间距①要小于两树冠的一半之和;②比较小的一株的冠幅还要小;10、三株配置①树种选择:三株最好为同一树种;若采用两个不同树种,宜同为常绿或落叶。

同为乔木或灌木,树种差异不宜过大;忌用三个不同树种,除非它们的外观极为相似。

②立面效果:各树体大小,姿态要有对比,与众不同。

③平面构图:三株忌在一直线上,不可形成等边三角形;应构成斜三角形。

④树种、大小搭配:三株丛植宜分成两组,较大一株与较小一株靠近,且为一组;另一中等大小的一株稍远离前一组,自成一组;三株为两个树种,植株最小的为一树种,另两株为一树种。

11、四株配置树种选择:完全用一个树种,或最多只能应用外形较为相似两种不同树种,须同为乔木或同为灌木。

12、四株配置平面构图:四株丛植,忌种在一条直线上,要分组栽植,但不能两两组合,也不要任意三株成一直线。

可分二组或三组,构成不等边的三角形或不等边的四边形两种形式。

即3:1或2:1:1组合形式。

三株较靠近,另一株远离;三组中,二株成一组,另二株各成一组,且相互距离均不等到。

13、群植的比例要求:树群主立面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4倍、树宽度的1.5倍距离上,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观赏。

14、群植树群的组合方式:以郁闭式为佳,构成分层结构,树群内不设园路.树群在组成上可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种类型。

树群的两种类型:A单纯树群:由一个树种组成,林下可用耐荫宿根花卉作为地被植物来装点。

B混交树群:分五个层次。

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多年生草本地被。

15、群植树群内的配植:树群内植物栽植要疏密变化,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忌成行、成排、成带状栽植;常绿、落叶、观叶、观花树木,其混交组合,不可用带状混交;因面积不大,也不可用片状、块状混交,而应用复层混交、小块混交与点状混交相结合的方式。

16、林植中密林:郁闭度在0.7~1.0之间,阳光很少透入林下,故土壤湿度较大,其地被植物含水量高,组织柔软,脆弱,经不住踩踏,不便于游人活动。

17、林植中疏林:郁闭度在0.4~0.6之间,主要为乔木林,常与草地结合,又称“疏林草地”。

它在风景区中应用较广,在这种林间草坪上,游人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游乐活动,如赏景、野餐、游戏、讨论、摄影、玩牌、听音乐、唱歌跳舞等,故疏林草地的树种应选择生长健壮、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

18、花境类型:根据观赏部位划分,花境可分为以下几种:A单面观赏花境—多临近道路设置,以建筑、围墙、绿篱、挡土墙为背景,整体上前低后高,仅供游人一面观赏。

B双面观赏花境—多设置在草坪上,道路间或树丛中,没有背景。

植物种植形式是中间高、四周低,供两面观赏。

C对应式花境—在园路两侧、草坪中央或建筑物周围设置对应的两个花境,在设计上作为一组景观统一考虑。

多采用不完全对称的手法,以求有节奏和变化。

19、“天井”是建筑物围合而成的狭小空间,其空间狭小,故不宜植高树,只能植草皮或在某一角落植灌木、小乔木。

如天井较深、日照较少或完全没有日照,可在天井内摆几盆可以更换的盆花作为景观。

20、墙的正常功能是承重和分隔空间。

在园林中利用墙的南面良好的小气候特点引种栽培一些美丽的不抗寒的植物,继而发展成美化墙面的墙园,一般的墙园都是用藤本植物、或经过整形修剪及绑扎的观花、观果的灌木,甚至极少数的乔木来美化墙面,辅以各种球根、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

经过美化的墙面,自然气氛倍增。

苏州园林中的白粉墙常起到画纸的作用,通过配置观赏植物,用其自然的姿态与色彩作画。

常用的植物有红枫、山茶、木香、杜鹃、枸骨、南天竹等,红色的叶、花、果则跃然墙上。

欲取姿态效果的常选用一丛芭蕉或数枝修竹;为加深景深,可在围墙前作些高低不平的地形,将高低错落的植物植于其上,使墙面若隐若现,产生远近层次延伸的视觉。

一些黑色的墙面前,宜配置一些开白花的植物,如木绣球,使硕大饱满圆球形白色花序明快地跳跃出来,也起到了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如将红枫配置在黑墙前,不但显不出红枫的艳丽,反而感到又暗又脏,是个败笔。

墙前的基础栽植宜规则式,与墙面平直的线条取得一致。

但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速度,掌握其体量和比例,以免影响室内采光。

在一些花格墙或虎皮墙前,宜选用草坪和低矮的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

高大的花灌木会遮挡墙壁的美观,变得喧宾夺主。

21、草坪上植物配置的色彩与季相,影响整个草坪空间的景观和艺术效果。

22、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使得植物产生了形貌和色彩的变化。

如花的开谢、叶的展落,这种随季节变化而产生植物周期性的不同貌相,称为季相。

23、园林中的主要草坪一般都有主景。

草坪主景通常是孤植树或花坛、观赏树丛或植物与建筑、山石的组合。

24、一般位置的草坪是否有主景,视草坪的具体位置及其在公园中的作用而定。

如有的草坪位置偏僻,其作用仅是使地面覆盖或在观赏上起陪衬作用,这时就不设主景。

四、判断1、体量上的对比与调和以成年期一般生态的相差级数的不同来对比,可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

如以假槟榔与散尾葵对比,也可以雪松与小云杉对比,很能突出假槟榔和雪松,而它们的姿态又是调和的。

2、两株配置在构图上要遵循统一变化原则,既要有调和,又要有对比。

两株丛植的树种最好采用同一树种,或外观造型上相似的不同树种。

五、简答1、古典园林取材植物景观手法:答:按诗歌取材植物的景观,按画理取材植物景观,按植物生长习性取材植物景观,按色、香、姿取材植物景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