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一、概述
危险作业场所是指矿山、建筑工地、化工厂等存在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较大的
场所。

在这些工作场所中,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面临很大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对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保护。

二、制度内容
1.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确保职工的健康安全,防止事
故的发生,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管理职责
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
管理工作,并且由企业领导层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逐条执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

3.危险作业场所的标识
危险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标识,标识应当包括:
•警示语:表明该场所具有危险性;
•安全提示语:向职工提供作业前和作业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禁止标志:列明禁止职工进入或进行危险行为。

标识应当醒目明显,并确保长期有效。

4.作业环境与设备
危险作业场所的环境和设备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且经过专业的安全检查。

对于设备的使用,应制定专门的《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

同时,对于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更新,也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5.作业程序
危险作业场所应制定专门的作业程序,明确每个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步骤,
以及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对应的应急措施。

在执行作业程序时,应使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职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

同时,对于每个流程中需要的措施和保障,都应做到到位齐全。

6.应急措施
危险作业场所应确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到应急处置措施和物资设施配备等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为确保职工的安全,应按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包括火灾、爆炸、泄露、中毒等应急场景,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职工培训和信息的保密
危险作业场所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使职工了解所在场所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确保职工的安全。

同时,应保护职工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切实做好保密措施,不向外界泄露公司内部信息。

三、总结
在危险作业场所,生命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从而将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危险作业场所的科学、有效、可持续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