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一、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展示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主要工具。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日期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态。
其中,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前利润和净利润等情况。
其中,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得到毛利润,再减去税金和其他费用得到税前利润,最终扣除所得税得到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其中,现金流入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流出包括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
二、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指会计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计核算准则、会计计量准则和会计报告准则。
会计核算准则包括货币计量、企业整体性和会计期间等基本原则。
货币计量原则要求企业的经济业务必须以货币计量,并按货币和金融工具折现的价值进行记录和报告。
企业整体性原则要求将企业与其所有者区分开来,将企业的经济业务与所有者的个人财产和其他企业的
经济业务区分开来。
会计期间原则要求企业将其经济业务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一般为一年。
会计计量准则包括历史成本、可比性、实质和谨慎性等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将其经济业务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量,不考虑价值变动。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按照统一的计量方法,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质原则要求对企业经济业务的经济性质进行充分的反映。
谨慎性原则要求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如存在多种可能的计量方法和估计方法,应采取相对保守的计量和估计。
会计报告准则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公允性、追溯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财务报表的内容和信息真实可靠,并不存在虚假记载和遗漏。
完整性原则要求财务报表内容和信息应当完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公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当以公允价值为依据进行编制。
追溯性原则要求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和依据应当明确记录,便于审计和审计痕迹的查找。
整体性原则要求财务报表内容和信息应当以整体的方式编制。
三、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指企业将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主要包括分录、账户和分类账。
分录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按照会计方程,在账户之间进行左右平衡的记录。
分录由借方和贷方组成,表明资产的增加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账户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科目分类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工具。
账户包括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和损益账户。
分类账是将账户按照科目分类汇总的记录工具。
分类账包括总分类账和分分类账,总分类账用于汇总全部账户的余额和净额,分分类账用于汇总某一类别或某一科目的账户的余额和净额。
四、会计核算报告
会计核算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
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特定日期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态的反映。
资产负债表的主要特点是静态的、横向和纵向平衡。
静态的表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是在某一特定日期上的,横向平衡指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纵向平衡指资产的来源等于资产的运用。
利润表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前利润和净利润等情况的反映。
利润表的主要特点是动态的和纵向平衡。
动态的表明利润的形成是在一定期间内的,纵向平衡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得到毛利润,再减去税金和其他费用得到税前利润,最终扣除所得税得到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的反映。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特点是动态的、按业务活动划分和对比现金流入与流出。
动态的表明现金流入和流出是在一定期间内的,按业务活动划分表明现金流量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划分,对比现金流入和流出能够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
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和解释,对于理解财务报表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内容包括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金额间关系、会计核算的特殊处理等。
以上是对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对财务报表、会计原则、会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报告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