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

在职研究生宏观经济学结课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括弧中)得分1.自然失业率在下面哪种情况下最有可能上升:A) 最低工资水平下降B) 失业救济上升C) 货币增长量下降D) 所得税上升(B )2.加入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如果要达到充分就业水平而不让利率上升,政府应该A) 增加政府支出B) 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增加货币供应量C) 减少货币供给量D) 在减税的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B )3. 下面的哪一个恒等式不对?A) Y ≡ C + I + G + NXB) YD ≡ Y - TA + TRC) BS ≡ TA - TR - GD) I - S ≡ (G - TA + TR) + NX( D )4.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储蓄率提高会A) 提高稳态的产出水平B) 降低稳态的产出水平C) 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D) 降低全要素生产率( A )5. 在劳动和资本都作为生产要素的内生增长模型中,一个关键的假设是:A) 资本收入的份额大于劳动收入的份额B) 资本收入的份额和劳动收入的份额相等C) 资本投资有正的技术溢出D)经济的长期增长完全来自于技术进步(C )6. 假设产出处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A) 失业率是零B) 自然失业率是零C) 现在有工作的人都不再寻找其它的工作D) 仍有摩擦性失业( D )7. 如果名义工资是在瞬时进行调整的,那么A) 财政政策将只会影响实际货币存量而不会影响产出B) AS是水平的C) 货币政策对改变价格水平无效D) 摩擦性失业不存在(A )8. 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更加敏感, 那么A) 政府支出乘数将上升B) 给定的利率上升会使收入上升的更多C) IS曲线会更平坦D) LM曲线会更平坦(D )9. 货币乘数的大小A) 不受中央银行行为的影响B) 随着高能货币的减少而减少C) 随着通货-存款比率的下降而下降D) 随着准备金比率的下降而上升( D )10. 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指出减税A) 总是会减少财政赤字B) 总是会导致对投资的挤出C) 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但不会刺激消费因为人们会增加储蓄以应付将来的增税D) 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C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4分,共20分)得分1.在经济萧条时,当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不会加速。

(错)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我们假设并带入数字:5=2-a(2-5)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意味着预期通货膨胀大于实际通货膨胀,短期中,预期通货膨胀是既定的,在长期中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并调整,因此实际通货膨胀会等于预期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实际通货膨胀增加了,通货膨胀加速了。

2.不论是需求冲击还是供给冲击,工资指数化都是防御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错)表面看来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胀由于工资指数化通胀指数与工资指数都是可比的因此在短期内能防止个人盲目要求加工资的请求只要通胀指数低于工资指数工人就不会要求加工资进而可以防御通胀但是对于供给型通胀工资指数化却可能带来“火上浇油”的效果因为供给型通胀中有一部分本身就是由于企业高工资所带来的因此工资指数化保证了工人的名义工资高于通胀水平所以会出现工资-通胀螺旋上升加剧通胀3. 只要中央银行控制住利率,货币需求的冲击就不会对产出产生影响。

(错)货币需求不是但是的外生变量,央行无法控制4. 人们会持有更多的货币如果他们预测债券利率会下降。

(正确)因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跟债券利率成正比.即债券利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下降.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债券利率下降,人们会持有更多的货币.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1/2*货币持有量*债券利率5.当货币投机性需求对利率很敏感时,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会很大(对)通常情况下,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

由于货币供给量没有增加,政府债券出售使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又由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对利率很敏感,当利率上升幅度很小时,也会引起投机性需求的大幅下降,从而使私人投资减少很多。

也就是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很大。

四、计算题(40分)1. 利用下列IS-LM模型回答问题(20 分):Expenditure Sector Money SectorY = C + I + G + NX M = 700C = 100 + (4/5)YD P = 2YD = Y - TA m d = (1/3)Y + 200 - 10iTA = (1/4)YI = 300 - 20iG = 120NX = -20(a) 求出IS,LM曲线,以及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6分).(b) 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G = 160,但名义货币供给量M保持不变,投资会被挤出多少?利率上升多少(7分)(c) 如果政府采取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通货-存款比率为0.3,准备金率为0.16,问中央银行需要发行多少高能货币才能完全消除财政挤出效应(7分)解:(a)由I(i)=S(Y)可知IS 曲线为:Y=1250-50i (1)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关系M/P= md 可得LM 曲线为:Y=450+30i (2)解得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分别为Y=750I= 10%(b)如果政府支出增加DG = 160, IS 曲线右移为:Y=1650-50i (3)名义货币供给量M 保持不变,LM 曲线不变,(3)式与(2)式联立,解得:i=15% I=0投资会被挤出100 利率上升5%(C)消除财政挤出效应时,i=10%由M/H= (rc+1)/(rc+rd) 得H=250中央银行需要发行250 高能货币才能完全消除财政挤出效应2. (20 分)给定一国的生产函数为 Y=N2/3K1/3, Y为总产出,K=351 为资本总量,N=13为劳动力数量,假定劳动力数量按每年1%增长,资本折旧率为5%,储蓄率为0.6, 计算(a)劳动和资本的份额,以及人均生产函数形式 (4分)(b)经济是否达到了稳态水平? (4分)(c)求黄金率水平下的人均资本,产出以及消费水平?(6分)(d)与黄金率水平相比,该国储蓄率偏高还是偏低?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6分)解(a)劳动的份额 MPNXN/Y=2/3资本的份额 MPkXK/Y=1/3由所给的总量生产函数得人均生产函数 y= k1/3(b)sy-(δ+n)k=0.6x 271/3-(5%+1%)x27=0.18≠0 所以经济没有达到稳态(c)黄金率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f’(k)=n即 1/3 k—-2/3=n,在稳态时,k=(s/n)3/2S’=1/3<0.6所以该国储蓄率偏高,应该降低利率。

五、图示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得分1.假设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不敏感,但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 如果政府增加福利支出,这会对储蓄、货币需求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10分)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不敏感,即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非常小,这时LM曲线斜率非常大即曲线非常陡;投资对利率非常敏感,即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非常大,这时IS曲线斜率小即曲线非常平坦。

而LM曲线越陡,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得就越少,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此经济情况下,如果政府增加福利支出,即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移动,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未变动,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然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

而此时LM曲线非常陡,IS曲线非常平坦,从而使利率上升了非常多,从而使得私人投资大幅减少,储蓄大幅增加。

六、论述题(10分)得分20XX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下滑趋势,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的政策主张,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试用IS-LM 以及AD-AS 模型分析这些政策对物价,利率以及GDP 的影响。

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犹如世界经济上空的沉沉黑云,滚滚翻卷,不断蔓延。

为应对危机,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

去年11月,中国政府果断决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及时制定完善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

这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的一揽子计划,是调整振兴产业和加强科技支撑的一揽子计划,是改革创新和实现新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是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保障的一揽子计划。

应对危机、促进增长一揽子计划的实践也清楚地表明:这场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面临着外需不足导致出口不振的很大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属来之不易。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

扩内需、促外需,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赛跑,扩大国内需求,稳定和促进外需,努力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是一揽子计划的核心内容。

面对外部需求的急剧萎缩,全面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政策的着力点。

自去年四季度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中央加大了政府公共投资力度。

在20XX年末增加安排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XX年中央政府的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57亿元,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截止到4月30日,20XX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已累计安排下达5189亿元,执行进度为57%。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以投资促消费是这一揽子计划的重要支点。

从拿出巨额财政补贴鼓励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到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从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减轻居民医疗负担,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到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水平,一份份“真金白银”的财政支出,一项项力度空前的举措部署,成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利器。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保住外部需求也是政府一直努力的方向。

海关总署今年5月12日发布的数字显示,虽然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前4个月同比下降20%以上,但继3月份进出口实现环比增长后,4月份我国进出口环比再现增长,外贸呈现企稳迹象。

调结构、重创新,培育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危”中寻“机”,努力抢抓机遇为今后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这半年来,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自主创新,成为中国一揽子计划的主攻方向。

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投向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资金约为37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的资金约为2100亿元,两项合计占到了总投资近15%。

相关主题